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画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画皮》是蒲松龄写的一篇文言小说,出自聊斋志异。   

原文

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抱襆独奔1,甚艰于步2。急走趁3之,乃二八姝丽4。心相爱乐,问:“何夙夜5踽踽6独行?”女曰:“行道之人,不能解愁忧,何劳相问7。”生曰:“卿8何愁忧?或可效力,不辞也。”女黯然9曰:“父母贪赂10,鬻11妾12朱门13。嫡妒甚,朝詈14而夕楚辱15之,所弗堪也,将远遁耳。”问:“何之16?”曰:“在亡17之人,乌有定所。”生言:“敝庐18不远,即烦枉顾19。”女喜,从之。生代携襆物,导与同归。女顾室无人,问:“君何无家口?”答云:“斋20耳。”女曰:“此所良佳。如怜妾而活之,须秘密勿泄21。”生诺之。乃与寝合。使匿密室,过数日而人不知也22。生微23告妻。妻陈,疑为大家媵妾24,劝遣之。生不听。

偶适市25,遇一道士,顾生而愕。问:“何所遇?”答言:“无之。”道士曰:“君身邪气萦绕,何言无?”生又力白26。道士乃去,曰:“惑哉!世固有死将临而不悟者27。”生以其言异,颇疑女;转思明明丽人,何至为妖,意道士借魇禳28以猎食29者。无何,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心疑所作,乃逾垝垣30。则室门亦闭。蹑迹而窗窥之31,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32如锯。铺人皮于榻上,执彩笔而绘之;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睹此状,大惧,兽伏而出33。急追道士,不知所往。遍迹之34,遇于野,长跪乞救。道士曰:“请遣除之35。此物亦良苦,甫能觅代者36,予亦不忍伤其生。”乃以蝇拂37授生,令挂寝门。临别,约会于青帝38庙。生归,不敢入斋,乃寝内室,悬拂焉。一更许,闻门外戢戢39有声,自不敢窥也,使妻窥之。但见女子来,望拂子不敢进;立而切齿,良久乃去。少时复来,骂曰:“道士吓我。终不然宁入口而吐之耶40!”取拂碎之,坏寝门而入。径登生床,裂生腹,掬生心而去。妻号。婢入烛之,生已死,腔血狼藉41。陈骇涕不敢声42。明日,使弟二郎奔告道士。道士怒曰:“我固怜之,鬼子乃敢尔43!”即从生弟来。女子已失所在。既而仰首四望,曰:“幸遁未远。”问:“南院谁家?”二郎曰:“小生所舍也。”道士曰:“现 在君所。”二郎愕然,以为未有。道士问曰:“曾否有不识者一人来?”答曰:“仆早赴青帝庙,良不知。当归问之。”去少顷而返,曰:“果有之。晨间一妪来,欲佣为仆家操作,室人止之44,尚在也。”道士曰:“即是物矣。”遂与俱往。仗木剑,立庭心,呼曰:“孽魅!偿我拂子来!”妪在室,惶遽无色45,出门欲遁。道士逐击之。妪仆,人皮划然46而脱,化为厉鬼47,卧嗥如猪48。道士以木剑枭其首49。身变作浓烟,匝地作堆50。道士出一葫芦,拔其塞,置烟中,飗飗然如口吸气,瞬息烟尽51。道士塞口入囊。共视人皮,眉目手足,无不备具。道士卷之,如卷画轴声,亦囊之,乃别欲去。陈氏拜迎于门,哭求回生之法。道土谢不能52。陈益悲,伏地不起。道土沉思曰:“我术浅,诚不能起死。我指一人,或能之,往求必合53有效。”问:“何人?”曰:“市上有疯者,时卧粪土中。试叩而哀之。倘狂辱夫人,夫人勿怒也。”二郎亦习知之。乃别道士,与嫂俱往。

见乞人颠歌道上,鼻涕三尺,秽不可近。陈膝行54而前。乞人笑曰:“佳人爱我乎?”陈告之故。又大笑曰:“人尽夫也55,活之何为?”陈固哀之。乃曰:“异哉!人死而乞活于我。我阎摩56耶?”怒以杖击陈。陈忍痛受之。市人渐集如堵。乞人咯痰唾盈把57,举向陈吻58曰:“食之!”陈红涨于面,有难色;既思道士之嘱,遂强啖59焉。觉入喉中,硬如团絮,格格而下,停结胸间。乞人大笑曰:“佳人爱我哉!”遂起,行已不顾。尾之,入于庙中60。迫而求之,不知所在61;前后冥搜62,殊无端兆63,惭恨而归。既悼夫亡之惨,又悔食唾之羞,俯仰哀啼,但愿即死。方欲展血敛尸64,家人伫望,无敢近者。陈抱尸收肠,且理且哭。哭极声嘶,顿欲呕。觉鬲中65结物,突奔而出,不及回首,已落腔中。惊而视之,乃人心也。在腔中突突66犹跃,热气腾蒸如烟然。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极力抱挤。少懈67,则气氤氲68自缝中出。乃裂缯帛急束之69。以手抚尸,渐温。覆以衾裯70。中夜71启视,有鼻息矣。天明,竟活。为言:“恍惚若梦,但觉腹隐痛耳。”视破处,痂结如钱,寻愈。

异史氏曰:“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为美。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为妄。然爱人之色而渔72之,妻亦将食人之唾而甘之矣73。天道好还74,但愚而迷者不悟耳。可哀也夫75!”

翻译

太原府有个姓王的书生,大清早出门,在路上遇见一个女子,怀里抱着包袱,独自奔走,步履十分艰难。王生加快步伐赶上她,见她有十五、六岁的样子,长得非常漂亮,于是起了爱慕之心。他问女子:“为什么一大清早就独自一人行路?”女子说:“赶路的人,不能做伴解愁闷,何必烦劳多问?”王生说:“你有什么愁闷就说出来,也许我能效力,不会推辞的。”女子神色惨淡地说:“父母贪图钱财,把我卖给富豪人家,大老婆非常嫉妒我,一整天地不是骂就是打的,我实在忍受不了这羞辱,所以打算走得远远的。”王生又问:“你准备到哪里去?”女子说:“逃亡流落在外,还没个去处。”王生说:“我家离这儿不远,只要愿意,可委屈暂住。”女子很高兴地答应了。王生帮她提着包袱,领她一块到了家里。女子看看屋里没有别的人,就问:“您怎么没有家眷?”王生答道:“这是我的书房。”女子说:“这是个好地方,如果您同情我,让我生活下去,必须保守秘密,不要对别人说起。”王生满口答应,就和她同居了。王生让她藏在密室,过了好多天也没人知道。后来,王生将这事悄悄告诉给妻子陈氏,妻子疑心这女子是大户人家的小妾,劝丈夫将她送走,王生根本不听。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生在市上,碰见一个道士,道士看到他后,现出惊愕的神色。问他:“你遇见过什么?”王生说:“没有遇上什么。”道士说:“你身上邪气环绕,怎能说没有遇见什么?”王生极力辩解。道士只好离去,临走时还遗憾地说:“糊涂啊!世上竟有死期就要临头还不觉悟的人!”王生因他话里有话,不得不怀疑起那女子。又转念一想,明明是个美丽的姑娘,怎么会是妖怪,猜想是道士借镇妖除怪来赚取几个饭钱吧?一会儿功夫,他就回到书房,一推门,发现里边插着,进不去。于是起了疑心,就翻墙进去,而房门也紧关着。他蹑手蹑脚走到窗前朝里面偷看,只见一个恶鬼,脸色青翠,牙嶙峋犹如锯齿一般。那鬼把一张人皮铺在床上,正拿着一支彩笔在上面描画着,很快就画好了,把笔扔在一旁,然后双手将人皮提起来披在身上,顷刻间化成一位女郎。看见这情景,王生吓得胆颤心惊。一声也不敢吭,像狗一样伏下身爬了出去,慌慌张张去追赶道士。然而,那道士早已不知去向。他到处去找,终于在野外碰见。王生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向道士哀求救命。道士说:“让我替你赶走它。其实这鬼也怪可怜的,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替身,我也不忍心伤害它的性命。”于是他把蝇拂交给王生,叫他拿回去挂在卧室的门上,分手时向王生约定有事到青帝庙去找他。

王生回到家里,不敢去书房,晚上就睡在内房,并将道士给他的蝇拂挂在门上。约莫到了一更时分,他听见门外有戢戢的声响,王生自己不敢去看,却叫妻子去偷偷看,只见那女子来了,望着门上的蝇拂不敢进屋。女子在门外咬牙切齿,站了很久才离去。过了片刻却又来了,而且嘴里骂着“道士吓唬我,我总不能把吃进嘴里的食物又吐出来!”于是便将蝇拂取下来弄碎,竟然破门而入,径直闯到王生床前,剖开王生的肠肚,双手抓起王生的心脏离去。王生的妻子吓得大声呼叫。丫鬟端着蜡烛进来一照,见王生已死,胸腔到处血迹模糊,陈氏吓得连哭都不敢出声。

第二天,叫王生的弟弟二郎赶去告诉道士。道士发怒说:“我本来是怜悯它,它竟敢这样!”当即就跟着二郎一起赶来。但那女子已不知去向。道士抬头环顾四周,说:“幸好没走远。”又问道:“南院住的是谁家?”二郎说:“我住在那里。”道士说:“它现 在就在你家里。”二郎一听很诧异,认为没有。道士又问:“是不是有个陌生人曾经来过?”二郎回答说:“我一大清早就到青帝庙去请您,确实不知道,我可以回去问问。”二郎去了一会儿,就回来说:“果然有人来过,早晨来了个老妇人,想在我家做仆人,我妻子把她留下了,还在家里。”道士说:“正是这鬼怪。”当即和二郎一起前往。道士手执木剑,站在庭院中央,大叫一声:“大胆孽鬼,快快还我蝇拂来!”老妇人在屋里吓得大惊失色,正要出门逃路,道士急追过去,一剑将她击倒在地,人皮哗啦一声脱落下来,立地还原成一个恶鬼,躺在地上像猪一样地嗥叫着。道士用木剑削了它的头,那鬼顷刻间化为浓烟,在地上盘旋成一团。道士拿出一个葫芦,拔开塞子,将葫芦放在烟雾中,眨眼间就将那烟雾全都吸进葫芦里。道士塞住葫芦口,将葫芦收好装进袋子。大家去看人皮,眉眼手脚都很齐全。道士像卷画轴似地将人皮卷起来收好,正要告别离去,陈氏跪在门口,哭求道士让他把丈夫救活。道士推辞无能为力。陈氏哭得更加悲伤,伏在地上不起来。道士沉思了一下说:“我法术太浅,实在不能起死回生。我指给你一个人,他也许能救你丈夫,你去求他一定会有结果的。”陈氏问:“什么人?”道士说:“街上有个疯人,常常睡在粪土里。你去试着向他求告,他若要发狂侮辱你,你千万不要气恼。”二郎也知道有这么个人。于是辞别了道士,和嫂嫂一起上街去找。

他们见有个乞丐正在路上唱歌,鼻涕流有三尺长,满身污秽叫人无法接近。陈氏跪行向前,那乞丐笑着问道:“美人儿爱我吗?”陈氏向他说明来由。乞丐又大笑着说:“人人都可以做丈夫,救活他有什么用?”陈氏坚持苦苦地哀求。乞丐说:“真是怪了!人死了乞求我来救活,难道我是阎王吗?”说完,怒气冲冲地用拐杖打陈氏。陈氏含泪忍受着疼痛和侮辱。街上看热闹的人渐渐云集过来,在四周围成了人墙。乞丐咳痰唾涕弄了满手,举到陈氏嘴边说:“吃了它!”陈氏涨红着脸,但她想起道士的嘱咐,就强忍着吞食下去。她只觉得那东西进到喉咙里梗得像一疙瘩棉絮,格格而下,随后郁结在胸口不动了。乞丐大笑着说:“美人爱上我啦!”说完,就起身走了,连头也不回。他们追随其后,进到庙里,想再去求他,但却不知他在哪里。他们在庙前后找遍了,也不见他的踪影。

陈氏羞愧万分地回到家里,怜念丈夫的惨死,又回想起在大街上当着众人的面吞食乞丐的咳痰唾涕,真是倍感奇耻大辱,难受得俯仰痛哭,恨不得即刻死掉。她正要擦去血污收尸入棺,家人站在一旁望着,没人敢到跟前去。陈氏抱尸收肠,一边收拾一边痛哭。直哭得声音嘶哑时,突然想要呕吐,只觉得胸口间停结的那团东西直往上冲,哇地吐出,还没来得及看,那东西就已经掉进丈夫的胸腔里。她很吃惊地一看,原来是一颗人心,已在丈夫的胸腔里“咚咚”地跳了起来,而且热气蒸腾,像烟雾一样缭绕着。陈氏感到十分惊异,就急忙用双手合住丈夫的胸腔,用力往一块挤。她稍一松手,热气就从缝里冒出来。于是她又撕下绸布当带子,把丈夫的胸腔紧紧捆住。她再用手去抚摸尸体,已觉得慢慢温暖了。然后她又给盖上被子,到半夜时掀开被子一看,竟然有了呼吸。第二天天亮时,丈夫终于活过来了。一苏醒他就说:“我恍恍惚惚,就像在梦中,只觉得肚子在隐隐作痛。”他们再看肚皮被撕破的地方,已经结了像铜钱大的痂,不久完全好了。

异史氏说:“世人啊太愚蠢!明明是妖怪,却把它当成美女。愚人啊糊涂!明明是忠告之语,却看作是妄言。然而,贪恋别人的美色,并企图占有她,自己的妻子就要甘心情愿地吞食别人的痰唾。天道善于报应,而那些既愚蠢又糊涂的人不省悟罢了,太可悲啊!”

赏析

这篇小说是《聊斋志异》中较有影响的篇章之一。小说通过一个“愚而迷”的书生因贪图美色,招引来路不明的女子进家同居,后被恶鬼挖去心肝害死的故事,有力地揭露了现实生活中骗人害人的两面派的蛇蝎心肠和鬼蜮伎俩,告诫人们要善于识破害人精形形色色的伪装,避免上当受骗。

在我国古代,由于科学不发达,神鬼妖魔之类荒诞不经的故事广泛流行。这篇故事所写的狞鬼画皮,伪装美女,王生贪色,遂遭挖心之祸,以及后来的道士收鬼、疯颠乞人使之起死回生等等,亦属荒诞不经的故事。但它和那种以鬼吓人的迷信故事不同。作者通过离奇的情节,表现他长期观察生活所得到的独特感受:社会上存在各看争吃人的鬼物,有的以狰狞面目出现,有的却把真实面目掩盖起来。这后一种鬼物不仅凶残可恶,而且具有前一类所没有的欺骗性。《画皮》里的拧鬼之所以能够骗人吃人,就在于它懂得“画皮术”的妙用,本是青面獠牙的狞鬼,却化为妖艳动人的美女,使那些心存邪念、丧失警惕的人上当受骗。

这篇小说艺术上结构完整,有头有尾,情节离奇,耐人寻味。小说开头写王生早行,遇一女郎,由于贪色,竟把她带进自己的书斋以此展开情节;接着写王生适市,道士指其遇邪,王生半信半疑,造成悬念;进而写悬念解除,王生窥见狞鬼自行画皮,情节顿生波澜;然后写王生求道士除鬼,道士以蝇拂授生。蝇拂能否治鬼,再生悬念;接下去写悬念解除、恶鬼碎拂害生,裂腹掬心而去,把情节推向高潮;最后才是道士收鬼,陈氏乞救王生,矛盾彻底解除。整篇小说,情节紧凑,一环紧扣一环。悬念横生,波澜迭起,牢牢地抓住读者,收到了勾魂摄魄的艺术效果。

这篇小说在艺术描写上相当细致、形象逼真。不论现实的还是幻想的情节或场面,都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开头写恶鬼伪装的女郎,“抱幞独奔,甚艰于步”;接着写王生问她,她还故意作态,不肯回答,说什么“行道之人,不能解愁忧,何劳相问。”再问,则黯然曰:“父母贪赂,鬻妾朱门。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之。所弗堪也,将远遁耳。”这些都写得非常真实可信、细致入微。其他如女鬼碎拂、道士诛鬼等幻想性的情节,同样写得形象、逼真,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描写才能。

作者在小说的结尾,仿照司马迁《史记》的写法,以“异史氏”的名义发了一番议论:“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为美。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为妄。然爱人之色而渔之,妻亦将食之唾而甘之矣。天道好还,但愚而迷者不寤耳。可哀也夫!”可知他写这篇小说是为了劝诫“爱人之色而渔之”的“愚而迷者”,并拉扯到“天道好还”的因果报应上去。[1]

一、关于作者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祖上虽然没有出过显赫人物,在当地却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动乱中衰微下来。蒲松龄的父亲蒲槃原是读书人,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弃儒经商。

蒲松龄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此后,他与同乡学友砥砺学问更勤,曾与李希梅等人结成“郢中诗社”,常“以风雅道义相劘切”(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读书时,“请订一籍,日诵一文焉书之,阅一经焉书之,作一艺、仿一帖焉书之。每晨兴而为之标日焉。庶使一日无功,则愧、则警、则汗涔涔下也”(蒲松龄《醒轩日课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间,他应做县令的友人邀请,先后到宝应和高邮做过幕宾。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远游。幕宾生活使他对于官场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认识。回家乡后,长期在乡间作塾师。他设馆的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他不但研究经史、哲理和文学,而且对于天文、农桑、医药等等也有很大的兴趣。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弁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二、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故事的来源非常广泛,或者出于作者的亲身见闻,或者是借鉴过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间传说,或者是作者的虚构。虽然有些故事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因为加入了作者丰富的想像和创作理念,所以能够旧瓶装新酒,传达出独特的意蕴。

《聊斋志异》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这是《聊斋志异》中很有思想价值的部分。

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聊斋志异》里众多的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龄在落寞的生活处境中生发出的幻影。

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

除此之外,《聊斋志异》中还有其他一些篇章,有的颂扬了女子超人的智慧,如《颜氏》《狐谐》《仙人岛》;有的描写了儿童的胆量和计谋,如《贾儿》《牧竖》等;有的则纯是描述奇闻异事,如《偷桃》《口技》《海市》等;有的则是通过一些奇闻异事,表达一定的哲理和思考,比如《骂鸭》《狼三则》《螳螂捕蛇》等。[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