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爬和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原图链接图片来自荔枝网

《爬和撞》是鲁迅写的一篇文章。   

原文

从前梁实秋教授曾经说过: 穷人总是要爬,往上爬,爬到富翁的地位。不但穷人,奴隶也是要爬的,有了爬得上的机会,连奴隶也会觉得自己是神仙,天下自然太平了。

虽然爬得上的很少,然而个个以为这正是他自己。这样自然都安分的去耕田,种地,拣大粪或是坐冷板凳,克勤克俭,背着苦恼的命运,和自然奋斗着,拚命的爬,爬,爬。可是爬的人那么多,而路只有一条,十分拥挤。老实的照着章程规规矩矩的爬,大都是爬不上去的。聪明人就会推,把别人推开,推倒,踏在脚底下,踹着他们的肩膀和头顶,爬上去了。大多数人却还只是爬,认定自己的冤家并不在上面,而只在旁边——是那些一同在爬的人。他们大都忍耐着一切,两脚两手都着地,一步步的挨上去又挤下来,挤下来又挨上去,没有休止的。

然而爬的人太多,爬得上的太少,失望也会渐渐的侵蚀善良的人心,至少,也会发生跪着的革命。于是爬之外,又发明了撞。

这是明知道你太辛苦了,想从地上站起来,所以在你的背后猛然的叫一声:撞罢。一个个发麻的腿还在抖着,就撞过去。这比爬要轻松得多,手也不必用力,膝盖也不必移动,只要横着身子,晃一晃,就撞过去。撞得好就是五十万元大洋,妻,财,子,禄都有了。撞不好,至多不过跌一交,倒在地下。那又算得什么呢,——他原本是伏在地上的,他仍旧可以爬。何况有些人不过撞着玩罢了,根本就不怕跌交的。

爬是自古有之。例如从童生到状元,从小瘪三到康白度。撞却似乎是近代的发明。要考据起来,恐怕只有古时候“小姐抛彩球”有点像给人撞的办法。小姐的彩球将要抛下来的时候,——一个个想吃天鹅肉的男子汉仰着头,张着嘴,馋涎拖得几尺长……可惜,古人究竟呆笨,没有要这些男子汉拿出几个本钱来,否则,也一定可以收着几万万的。

爬得上的机会越少,愿意撞的人就越多,那些早已爬在上面的人们,就天天替你们制造撞的机会,叫你们化些小本钱,而豫约着你们名利双收的神仙生活。所以撞得好的机会,虽然比爬得上的还要少得多,而大家都愿意来试试的。这样,爬了来撞,撞不着再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八月十六日。

注释和赏析

【析】统治阶级的治人术花样繁多,除残酷镇压之外,还有欺骗的种种伎俩。在这篇短文中,作者择要加以剖析:

其一是爬。针对梁实秋在《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中所说的话:“一个无产者假如他是有出息的,只消辛辛苦苦诚诚实实的工作一生,多少必定可以得到相当的资产。”作者继而引申道:“不但穷人,奴隶也是要爬的,有了爬得上的机会,连奴隶也会觉得自己是神仙,天下自然然太平了。”这就言简意赅地揭露了包括资产阶级文人在内的“早已爬在上面的人们”决不是真正关心穷人和奴隶的前途,而是以欺骗和麻痹的手段阻止他们的觉醒和革命,以维持自己高高在上的统治地位。

其二是撞。爬,毕竟是异常辛苦的,需两脚两手都着地,无休止地一步步地挨上去又挤下来,何况“爬的人那么多,而路只有一条,十分拥挤。老实的照着章程规规矩矩的爬,大都是爬不上去的”。在那漫长的爬的过程中,一同在爬的人们之间必然会互相埋怨乃至争斗,某些“聪明人”还会用 “推”、“踏”、“踹”三字要诀,损人利己往上爬。这样下去,爬着的人群产生失望、气馁情绪将是势所难免的了。于是,“早已爬在上面的人们”又为爬着的人们设计了一种新的发明“撞”。“天天替你们制造撞的机会,叫你们化些小本钱,而豫约着你们名利双收的神仙生活”。

爬与撞,都是统治阶级为穷人和奴隶所指示的行为方式,但两者又略有不同:前者要求长期地背着苦恼的命运去忍耐和渴求;后者则带有投机冒险的性质,用彩虹般的幻想点燃人们侥幸心理的火苗。撞,比爬更加残酷,它是善良人心受到侵蚀的结果;撞,比爬更加具有欺骗性,有人怂恿,有人绞尽脑汁制造着撞的机会。而它们的效用却是一致的:让穷人和奴隶不觉醒、不反抗,永远沉溺在苦海中拚命挣扎。作者深刻指出:当权者就是希望人们“爬了来撞,撞不着再来爬……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尽管鲁迅在文章中以形象化的描绘揭示了那些正在爬和撞的人们的狼狈相,淋漓尽致地刻划了他们扭曲变形的心态,但其讽刺的锋芒所向并不止于此。作为旧社会的勇敢的掘墓人,鲁迅不仅善于通过对政治生活中重大事件的分析,暴露反动统治阶级的凶残本性,而且善于从最日常的社会现象中显示敌人的本质。他那洞幽烛隐的目光紧紧盯住了从1933年开始,每年发行四次“航空公路建设奖券”,设头等奖五十万元这件事,看透了当权者一面“救国”,一面又可以发财的卑劣行径。所以,本文的主旨是揭露伸出爪子在穷人和奴隶的鲜血中扒来扒去寻找钞票的当权者。穷人和奴隶麻木辛苦地爬与撞,根源却在当权者的捞和骗。

对鲁迅来说,嘻笑怒骂,皆成文章。鲜明的立场,敏锐的观察,严密的推理和渊博的学识,使其杂文极为深刻有力。篇首引用梁实秋的话意,似是信手拈来,但随之略加发挥,读者即明白要求无产者为得到相当资产而辛苦诚实地工作终生,此乃是当权者为谋取“天下自然太平”而布下的圈套。大家都没有休止地爬,而且“认定自己的冤家并不在上面,而只在旁边——是那些一同在爬的人”,这正是当权者所希望的。爬上去的希望渺茫,爬的人久而久之必定失望,于是当权者又设置了投机冒险的诱饵。“爬得上的机会越少,愿意撞的人就越多”。作者“考据” 出古时候 “小姐抛彩球”的招亲方式有点像给人撞的办法,接着又惋惜古人呆笨,未想到收本钱,“否则,也一定可以收着几万万的”。读到这里,读者定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对诸如发行“建设奖券”之类的病态现象及其本质也就了然于心了。文章末尾突然不协调地用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这简劲有力的古语汇,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爬了来撞,撞不着再爬” 这种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沉痛的心情,极能启人思绪。[1]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