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赞扬周亚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节自 《绛侯周勃世家》)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①。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②; 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③;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④,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
原文
(节自 《绛侯周勃世家》)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①。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②; 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③;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④,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⑤,不得入。先驱曰: “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⑥: “将军令曰: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⑦,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⑧,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 “嗟乎! 此真将军矣! 曩者霸上⑨、棘门军,若儿戏耳!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⑩。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11)。
译文
汉文帝即位之后的第六年,匈奴大举入侵汉的边关。文帝便派遣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 派遣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 派遣河内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入侵。 皇上亲自去慰劳将士,到霸上和棘门两地的军营,皇上的车马队都是奔驰着直接进入军营,将以下军人都骑马参与迎接和送行。后来到细柳军营去,那里的兵士、官吏都身披铠甲头戴战盔,手持锐利的兵器,弓弩张得满满的。皇上的先驱到达营门,不能直入军营。先驱说: “天子就要到军门了。” 都尉说:“我们将军有令: ‘在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旨。’” 没一会儿,皇上到了,还是不能进去。于是,皇上便派使者拿着符节给将军传诏,说: “我要进军营慰劳将士。” 周亚夫才传令开了营门。守营门的军士、官吏对跟随皇上来的乘骑车马的人说: “将军规定,在军营中不能乘车骑马快跑。” 于是,皇上便拉住马缰绳,慢慢地行走。到达营区,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向皇上作了一个揖,说: “我是身着盔甲的战士,不能行跪拜礼,请求用军礼相见吧!” 皇上为之感动,非常严肃地俯在车前的横木上检阅将士,并派人说: “皇帝慰劳将军。” 完成慰劳的礼仪就回程了。出了军门,跟随文帝的大臣们都很吃惊。文帝说: “啊,这才是个真正的将军啊! 从前所见的霸上、棘门军营,就像小孩儿做游戏一般,那里如若被袭击,必定会被俘虏呀! 至于周亚夫那儿,哪个敢去侵犯而能得到丝毫便宜呢?” 文帝如此称赞周亚夫很久。
过了一个多月,三处驻军都撤军,便拜周亚夫为中尉。后来,文帝快要死时,他告诫太子说: “若是有了急事,周亚夫真正可任用为做统帅兵马的将军。”文帝死后,景帝便拜周亚夫为车骑将军。
鉴赏
本文主要写西汉名将周勃之子周亚夫 (?—前143) 严谨治军,军威赫赫,深得汉文帝赞赏之事。
首先,文章交代事由。汉文帝六年 (前174),匈奴大举入侵,周亚夫与宗正刘礼 (军霸上)、祝兹侯徐厉 (军棘门) 同为将军,军细柳,三军在长安西面构成一道防御屏障,以阻匈奴的入侵。
其次,写文帝劳军。为了鼓舞士气,汉文帝亲赴军营慰问将士。文章用对比手法,先写去霸上和棘门劳军的情况。在那两处,汉文帝的车骑 “直驰入”,毫无阻拦,且守军将以下的官兵都骑马迎接和送行。再写去细柳劳军的情况。到了细柳军营,官兵头戴盔,身披甲,手执兵器,拉弓搭箭,全副武装,时刻准备迎战。汉文帝的先行官不能进军营,因为周亚夫有令: “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旨。” 待汉文帝到,仍不得入。汉文帝不得不派人持符节去下诏,说明来的目的是“劳军”。周亚夫才下令开了营门。汉文帝进入营区后,又按周亚夫的规定,车骑不得在营区奔驰,只得按辔徐行。到了营区中心,周亚夫身着甲胄,只行军礼。周亚夫的这一系列行动让汉文帝的随从官员吃惊和不理解,与霸上、棘门两地的 “直驰” 和 “迎送”形成鲜明的对照。但汉文帝却十分称赞,认为周亚夫乃 “真将军”! 霸上、棘门两地治军若儿戏,如匈奴入侵,必被击溃而被俘; 周亚夫这儿,严整的军威,谁敢侵犯?汉文帝的称赞,表现了他与随从官员独到的见解与眼光,也肯定了周亚夫治军严谨的军威军风!
最后,写文帝拜托。三军皆罢后,汉文帝惟独拜周亚夫为中尉。汉文帝病危临死之际,又告诫太子: “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托付国家大事给周亚夫。
文章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先铺叙,次对比,再借用他人眼光和嘴巴托出周亚夫的言行。周亚夫的正面行动只有身着甲胄见汉文帝时的一个军礼和一句话: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周亚夫作为一个 “真将军” 的威武严直、不卑躬奉迎的形象,便栩栩如生地显现了出来。[1]
史记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