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旅夜书怀》唐朝·杜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旅夜书怀》唐朝·杜甫

《旅夜书怀》唐朝·杜甫
图片来自 搜狐

[1]

《旅夜书怀》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漂泊无依的心境。首联写江夜近景,刻画了孤舟月夜的寂寞境界。颔联写远景,雄浑阔大,“星垂”烘托出原野之广阔,‘“月涌”渲染出江流的气势,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颈联正话反说,抒发休官的忧愤。诗人的名声因文章而显赫,告病辞官,皆是由于远大的政治抱负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尾联诗人以沙鸥自比,转徙江湖,声声哀叹,感人至深。全诗前二联写点明“旅夜”,后二联紧扣“书怀”,景中有情,融情于景,内容深刻,格调清丽,结构谨严,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作品名称 旅夜书怀

作 者 杜甫

创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处 《全唐诗》

作品体裁 五言律诗

作品原文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词句注释

书怀: 书写胸中意绪。

岸: 指江岸边。

危樯: 高高的船桅杆。

独夜舟: 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星垂平野阔: 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月涌: 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 指长江。

名: 名声。

文章著: 因文章而著名。

官应老病休: 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飘飘: 飞翔的样子,这里借沙鸥以写人的漂泊,含有“飘零”、“漂泊”的意思。

白话译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高耸桅杆的小舟停江边。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星垂向广袤空旷平野,明月照射着奔流的大江,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我漂泊的生涯像什么呢,就如天地间孤飞的沙鸥。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一向被认为是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是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永泰四月,友人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渝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重庆忠县)。杜甫于秋天抵达忠州后创作了这首诗。但是,这一说法存在一些疑点,首先,诗中“星垂平野阔”句所描画的图景,与忠州一带的峡谷地貌不合。其次,“细草”本是象征春天的景物,也与秋天不符。

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专家松原朗先生认为,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应该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在春天,二是在广阔的平野之中,三是在漂泊于大江上的船里。同时满足这三条的,有如下两个时间:一是大历三年(768)春天,杜甫离开夔州,穿过三峡后,向江陵(今属湖北)航行时。大历四年或五年春天,漂泊在湘江上时。长江贯流的湖北江汉平原,和湘江沿岸的湖南平野,都能与“星垂平野阔”所描绘的空间相应。但杜诗提及“大江”的二十多例子里,一个指湘江的也找不到。所以,将这个事实和“细草”的春意,“星垂平野阔”的平野综合考虑的话,《旅夜书怀》诗的写作时期有可能为大历三年春。

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周子瑜先生认为,否定舟下渝、忠写作时地之说还有待商榷,关于诗中“平野阔”,并非一定是平原,事实是诗题明点为“夜”,诗中景物也是在星月辉映下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模糊景象,但天宇始终寥廓,很可能引起的错觉构成了诗人头脑中特殊的审美景观,美学上的错觉美,正是诗人笔下的艺术表现。而且明清时部分学者也指出在这首诗中杜甫有意使用“谬理成趣”手法,为了艺术的变现,将狭窄的夔峡一带说成是广阔的平原。 各说均有一定的道理,抛开创作时间,可以看看诗人在这段三、四年的时间里的境遇。此前的杜甫是沿江而上,流离失所,除因受到成都尹严武、夔州都督柏茂琳的优待以外,大约也是为了等候朝廷任命新职。严武、柏茂琳,这两人都可能向朝廷推荐过杜甫。但是,唐代宗没有起用他。这时,他感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希望完全破灭了。于是他回想一生的坎坷遭遇和朝廷的黑暗腐败,在这段时间里写下此诗,在诗中抒发了“官应老病休”的愤激之情。 [2-3]   [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