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政协十年行思录》后记(韩京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政协十年行思录》后记》中国当代作家韩京承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政协十年行思录》后记

这本小册子是我在病房里编就的。

2005年底,距我离职卸任还有近一年半的时间,一场疾病袭来,阻断了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在省政协的工作进程。

病来如山倒。年前检查,几家医院会诊都认为是“良性”,可是转年2月间在北京作手术治疗时,却被确诊为“恶性”,并且经国家级著名专家会诊判定:“自然生存期三个月,中位生存期十一个月”。

这就是说,阎王爷即将下达“通知”,只是具体日期尚未确定罢了。

一切都乱了套。老伴、孩子们的惊恐伤悲可想而知,经常以泪洗面,整个家庭被阴云所笼罩。

领导、同事和战友们纷纷前来探视和看望,无比关切地慰问、宽释、劝导和开示,要我“不要背思想包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一心治病,什么都别去想”;“现在的医疗条件这么好,一定会治好的,好人一生平安啊!”……

领导和同志们这般仁厚的关爱和体贴入微的慰藉,温暖我心,壮我之勇,为我与疾病作斗争平添了无穷力量。自然,他们贴心的至爱至嘱,我都情领心会,一一遵行不悖。

比如说,要我“不要背思想包袱”,这是没有问题的。我曾对人说过,我姓“唯物”名“主义”。啥叫唯物主义?人的生老病死,乃常态、常事和常规。人间有多少不公不平的事,但唯有一样是最公平的:人人面前都是一堆黄土。谁也不能例外,只不过早晚而已。因此死何足畏,“人死如灯灭!”传说,有一位高层领导同志曾写过一副对联,上联为:“早退晚退都得退”,下联为:“早死晚死都得死”,横批:“早退晚死”。可算把话说到了极处。

当然,不怕死并不是不想活。世界如此美好,事业如此辉煌,社会如此绚烂多姿,人人都恨不得长生不老。因此对大家要求我“一心治病”,我当然是言听计从。生了病,就要治,即便是“死马也要当成活马医”,既来之则安之呀!

至于“好人一生平安,病会好的”,我懂得这话的感情含量。既往我也走访慰问过生病的同志包括与我同患的人,我也是如是说的。尽管说起来沉重而无奈,但也没有比这更真切更美好的祝愿了。我远在湘西老家的亲友也进庙烧香,拜佛求签,说是“有菩萨保佑,病会好的”……我很明白,我患的病,目前在全世界还是顶尖级的难题。早在1970年,尼克松宣誓就任美国总统时,就雄心勃勃地宣布,在他的任上要实现两项计划:一是载人飞船登月,二是攻克癌症。前者早已实现多年,而后者至今遥无定期。我把大家对生命的这份热爱、关切和珍重藏在心里,借得吉利,又何必去说破呢……

这一切我都按领导、朋友和家人的意见去做了,比一个乖孩子还要听话。但唯有一条就是要我“什么也不要去想”,真让我无可奈何,勉为其难了。

人乃万物之灵。虽然论及本事和能力可能与地球上动物界的朋友们相比,有许多的不如。例如视力不如鹰,嗅觉不如狗,力大不如牛,上天不如鸟,下水不如鱼,其生存适应环境的能力就更不能与昆虫们相比了。但人毕竟是人。造物主给了人一个会思维的脑袋,并且在思维指挥下有一双会使用工具的手。就凭了这个,人俨然又咸了世界的主宰。我想,人如果有一天失却或者没了思维,岂不也成了植物一株?

发病以来,经过了酷似对广岛长崎原子弹”般狂轰滥炸的十多次放疗和化疗,良莠不分,好坏细胞一起杀,真觉得有被掏空了的感觉,身心俱疲。但是,唯有这个脑袋这个思维依然在活跃着,在不断地翻腾、跳跃和转换,每日每夜,每时每刻,思思不断,不绝于缕。

想起自己乃一介山野村夫,打着赤脚从湘西的大山沟里走出来,几十年的革命生涯,军队地方、党委政府、文岗武职,十数易其职,虽未干出什么像样的业绩,但自称为“肩夫”——事业的“挑肩者”。一向以来,不管肩上的担子是轻是重,挑的是多是少,履任的职级是高是低,一概当作人民的重托,只要一挑上肩就是一路小跑,不管路程有多长,是万万不敢偷懒停步的。比较起来,在不大被人们所看重看好和我自己也比较陌生的政协十年,反倒是我跑得比较欢快和起劲的一段行程。何者,在学习中认识政协,在认识中理解政协,在理解中热爱政协,在热爱中奉献政协,因为有了付出和奉献,感到了做一个“政协人”的光荣和自豪。

然而,壮志未酬,如今却被病魔绊倒。一些已经做过了的觉得又有所成的事,还来不及总结;许多开了头正在进行的事,还没能做完;不少想做的想要去开拓一番的事,还没有做起来,只好都推压到了同事们的身上,欠了组织上的债啊,心里不好受。再者,自己已经不能工作实属无奈,但又要牵扯到组织上派人照顾和领导操心费神。向来不愿给人添麻烦的我,现在却尽找麻烦,心里不是个滋味。还有,每天打针吃药,那一点一滴的化疗药物,看似晶亮剔透,其实剧毒无比,且贵似黄金,这又要消耗国家多少钱财呀!

多年的政协工作使我懂得,凡是想问题、做工作都要有个大局观念,要考虑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有所帮助,“帮忙而不添乱”,而如今只能是“添乱”而不“帮忙”了,这又于情何忍、于心何安?

躺在病床上,每天数着输液器的点滴度着时光,思绪也随着起落、流淌,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滴落了太阳,滴落了星辰月亮,时光很快就跨越了专家们判定的“限期”,可依然未接到阎王爷的“通知”。这当然是巴不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在我再生“一岁”(这是癌患者们约定俗咸的“计岁”方法。从确诊患病之日算起,活一年为“一岁”,活两年为“两岁”,要是活上五年那就是“寿星”了)的时候,孩子们为我祝寿,“一岁洗礼”和“65岁华诞”一起庆贺。此后,很快又是一年多过去了,我竟然又能躺在申城浦江边的一家医院的病床上,从头到尾看完了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真是幸运之至,精神倍觉爽然,思绪更加活跃。雄心勃发,寻思该制订“第三步战略目标”了——争取活到71岁?!我中华民族人民的平均寿命已超过71岁,我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和民族大家庭的一分子,岂能拖了民族的后腿?

可是转念一想,反躬自问:如果就照这样子生活下去,日子拉得越长,除了更多地消耗人民的钱财、牵扯领导更多的精力、为家庭带来更多的拖累而外,别的又能起什么作用呢?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何在呢?

记得入党时曾经向党发过誓:“要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可现在还没有“终身”,难道就这么躺下去,躺到“终身”吗?难道就不能再做点事儿?大事干不了干点小的、实的干不了干点虚的?正在其时,有朋友来信,劝我写诗作文,曰:“文扬精神,诗涕杂闷”,还有朋友寄来剪报,上有于光远老先生的豪言壮语“用写作把癌细胞一个一个的吃掉!”真是振聋发聩。

对,向于老学习,写点东西吧。我想,只要思维活着,手脚能动弹,抄抄写写是可以的。可写什么呢?写诗歌,没有那个天赋。写别的又没有资料,缺乏条件。那么,就写点关于政协的东西吧。

政协是我熟悉的本行,是我心仪神往的事业。我曾经认为,“工作即学问”,“一个岗位一部书”。作为一个国家公务人员,最重要的是忠于事业,应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作为领导干部,如果要写作的话,我认为也最好是干哪行、说哪行、写哪行,这有利于对事业的研究和探讨、总结和积累、创新和发展,有利于造就热爱本业、精通本行的专门人才。在政协履职期间,我算是看重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个,因为我看到,历史悠久、功勋卓著、使命光荣、前景辉煌的人民政协,却还没有被更多的干部和群众所认知,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社会各界,对政协还了解不多和知之甚浅,如能以自己的切身体验说点事儿讲点道理,给人一点启迪,岂不也是为政协做了点事吗?

于是,请家人捎来了我平时所收藏的资料,大都是在政协履职期间召开的各种会议和举办各种活动时的讲话,协商讨论的发言,通过视察、调研所写的考察报告,撰写的提案建议以及报刊发表的一些文章等等,林林总总一大摞。在放、化疗之余,只要身子能撑得住,我就钻进这些故纸堆里,穿行其中。见物思情,望文起意,记忆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十载政协3000多个日日夜夜一路走来,从对政协工作的茫然无知,到学习、了解、认识、热爱和倾力服务于政协,实践、总结、探索和创造,亲历并见证了十年来政协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和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因为参与其中,亲历躬行,备尝了个中的滋味,事业发展的艰难,改革创新的不易,成功的喜悦,停滞的尴尬,为发展绞尽脑汁,为提高不懈进击,体验、体味和体会,感性、感知和感悟,尽在心中;历历往事,如同电影在脑际间一幕幕闪过,像电视剧一集集接续,也如同时序的交替,春播、夏锄、秋收和冬种,汗水、脚印和思绪全都渗透在其中。我借助剪刀、浆糊帮忙,在一堆杂蓬中采摘修剪,或掐头除尾,或截长取短,或剪枝除蔓,或采摘一朵思想的浪花,或收获一个耕耘的果子,或辑录一束心灵的感悟,忙得很是起劲。窗外,雄阔的浦江,巨轮游船来往如梭。远处高高的升降机,挥舞着巨臂,把世博会场馆节节拔高。楼下的各条马路上车流如潮,行人匆匆,世界都在为加快发展而紧张地忙碌着。世事感人,催人自奋。历经近一年的努力,终于在病房里诞生了《政协十年行思录》,自认为是为人民政协事业又尽了一份心,做了一点工作,心里不禁涌起一丝快慰……

但不知是何故,当洋洋洒洒20来万字的书稿编就后,反倒有些迟疑和犹豫。寻思:这些写在纸上的密密麻麻的东西有什么用呢?当我在病房里忙于伏案“爬格子”时,老伴和一些朋友早就劝阻过:“别写了,劳心费神写出来有什么用呀,这种书不会有人看的!”他们说的是真话。

如今的报章杂志、音像制品、网络读物,时尚、娱乐和可供消遣的东西铺天盖地,人们的眼球都被吸引得转不过来,有谁还来看这种枯燥乏味的东西?

由是,先前的那股子劲头消减了许多,顿觉兴味索然,常对着这一堆稿纸发呆。不过,还是思维的活力和说服力告诉我,如今的书刊虽多如牛毛,但谁也无法强求某一本书人人都看,只能是凭读者的喜好“各取所‘书’”了。

需要看的自然就会看,不需要不想看的自然也就不会看。一本书哪怕只有一个或几个人看了,我看也算是成绩。要是有几十个、上百个人看了,那就很不简单。如果看了还能引起一点共鸣,有些感悟,那简直就是贡献了。倘若所述有失偏颇,引起了不同看法甚至被质疑,那也是有所值,因为能进入别人的思维,引发思考也就达到了“抛砖引玉”的目的。

要是一个读者也没有,那就留着自己看,自我欣赏吧。因为所记载的都是自己的亲历、亲为、所学、所思、所感,都是发自内心出于真诚,是“自己在说话”和“说自己的话”,这是完全不用做“亲子鉴定”的。因此,看着它就能引发我对一段美好事业的怀念,激起思想的浪花,陶醉在做一个“政协人”的光荣和自豪之中。这终于使我鼓起了勇气,让丑媳妇见公婆。

收入这本小册子的文稿约40来篇,把它称之谓“行思录”,顾名思义,在于记录自己在政协工作中行动与思考、亦即实践和认知的一些片段。我把它分为四辑,即“四录”:“体验感悟录”、“建言立论录”广献计献策录”和“媒体文章选录”。各辑的主要内容,在每辑的前面都有一段文字作筒叙说明,不再重复。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傅克诚主席是我多年的领导,他为本书欣然赐序,褒奖有加,诸多鼓励,使我深受感动。还要指出的是,本人历来崇尚“团队精神”,凡工作中遇到问题和困难,

总是习惯于向同事、同仁们问计求教,从他们那里吸取智慧和办法。在这方面剑平、弘宝、芬俊、春燕、曾粮、宝华等同志还有其他一些同志,对我帮助很大。书中的许多观点、意见和举措都直接出自于他们,使我获益良多。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这部著作是集体智慧和共创的结晶。至于热心的朋友、出版社的领导、编辑为此书的出版给予的重视、支持和付出的辛勤劳动自不待言说了,在此一并深表谢忱!

此书出版之时,恰逢我年届“三岁”,真乃双喜盈门。我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把她献给亲爱的读者——光荣的政协委员、政协工作者、政协人和一切关心并支持政协工作的人们,请聊且当做一本“儿童读物”翻翻吧![1]

作者简介

韩京承(1941.07~2009.06),男,湖南溆浦县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