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王安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作品名称:《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创作年代:北宋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王安石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是北宋文学家、诗人王安石的作品之一。

正文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之一

牛若不穿鼻,岂肯推人磨。

马若不络头,随直而起卧。

乾地终不涴,平地终不堕。

扰扰受轮回,祗缘疑这个。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之二

我曾为牛马,见草豆欢喜。

又曾为女人,欢喜见男子。

我若真是我,祗合长如此。

若好恶不定,应知为物使。

堂堂大丈夫,莫认物为己。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之三

凡夫当梦时,眼见种种色。

此非作故有,亦非求故获。

不知今是梦,道我能畜积。

贪求复守护,尝怕水火贼。

既觉方自悟,本空无所得。

死生如觉梦,此理甚明白。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之四

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

瓦亦自破碎,岂但我血流。

我终不嗔渠,此瓦不自由。

众生造众恶,亦有一机抽。

渠不知此机,故自认愆尤。

此但可哀怜,劝令真正修。

岂可自迷闷,与渠作冤雠。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之五

若言梦是空,觉後应无记。

若言梦非空,应有真实事。

燔烧阳自招,沈溺阴自致。

令汝尝惊魇,岂知安稳睡。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之六

人人有这个,这个没量大。

坐也坐不定,走也跳不过。

锯也解不解,鎚也打不破。

作马便搭鞍,作牛便推磨。

若问无眼人,这个是甚麽。

便遭伊缠绕,鬼窟里忍饿。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之七

有一即有二,有三即有四。

一二三四五,有亦何妨事。

如火能烧手,要须方便智。

若未解传薪,何须学钻燧。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之八

李生场荡荡,所见实奇哉。

问渠前世事,答我烧炭来。

炭成能然火,火过却成灰。

灰成即是土,随意立根栽。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之九

众生若有我,我何能度脱。

众生若无我,已死应不活。

众生不了此,便听佛与夺。

我无我不二,四天王献钵。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之十

莫嫌张三恶,莫爱李四好。

既往侂即晚,未来思又早。

见之亦何有,欻然如电扫。

恶既是磨灭,好亦难长保。

若令好与恶,可积如财宝。

自始而至今,有几许烦恼。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之十一

失志难作福,得势易造罪。

苦即念快乐,乐即生贪爱。

无苦亦无乐,无明亦无昧。

不属三界中,亦非三界外。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之十二

打贼贼恐怖,看客客喜欢。

亦有客是贼,切莫受伊谩。

乐哉贫儿家,无事役心肝。

既无贼可打,岂有客须看。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之十三

有一种贫儿,不能自营生。

若不作客走,即须随贼行。

复有一种贫,常时腹彭亨。

若有亦不畜,若无亦不营。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之十四

汝无名高者,以见利贪叨。

汝无行实者,以取著名高。

行实尚非实,利名岂坚牢。

一朝投土窟,魂魄散逃逃。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之十五

勇有孟施舍,能无惧而已。

若人学佛法,勇亦当如此。

休来讲下坐,莫入禅门里。

但能一切舍,管取佛欢喜。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之十六

利瞠汝刀山,浊爱汝灰河。

汝痴分别心,即汝琰魔罗。

圆成但一性,一切法依他。

遍了一切法,不如且头陀。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之十七

我读万卷书,识尽天下理。

智者渠自知,愚者谁信尔。

奇哉闲道人,跳出三句里。

独悟自根本,不从他处起。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之十八

幸身无事时,种种妄思量。

张三喘口窄,李四帽檐长。

失脚落地狱,将身投镬汤。

谁知受热恼,却不解思凉。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之十九

昨日见张三,嫌他不守己。

归来自悔责,分别亦非理。

今日见张三,分别心复起。

若除此恶习,佛法无多子。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之二十

傀儡祗一机,种种没根栽。

被我入棚中,昨日亲看来。

方知棚外人,扰扰一场獃。

终日受伊谩,更被索钱财。[1]

作者生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2]

主要作品

著作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文学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