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我的大學》

於 2020年6月18日 (四) 21:17 由 YQ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我的大学》'''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人生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其余两部为[[《童年》]…”)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我的大學》是前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人生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其餘兩部為《童年》《在人間》,該書首次出版於1923年。

該書中作者描寫了他青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從這個被真實記述下來的過程中,可以看出青少年時代的高爾基對小市民習氣的深惡痛絕,對自由的熱烈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

目錄

內容簡介

《我的大學》描寫阿廖沙在喀山時期的活動與成長經歷。阿廖沙16歲抱着上大學的願望來到喀山,但理想無法實現,喀山的貧民窟與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阿廖沙無處棲身,與他人共用一張床板。在碼頭、麵包房、雜貨店到處打工。後來,因接觸大、中學生、秘密團體的成員及西伯利亞流放回來的革命者,思想發生變化。阿廖沙閱讀革命民主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著作,直至參加革命活動。在革命者的引導之下,擺脫了自殺的精神危機。

創作背景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1923年在國外療養期間完成的自傳體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也是他在俄國十月革命之後寫的第一部重要作品。

在阿廖沙所生活的時代,俄國正處於19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的時期,此時俄國正處於大革命前夕,社會處於黑暗的統治之下。在大革命發生之前,俄國處於封建思想與沙皇的統治之下,人們的生活十分貧苦,由於人們生活的拮据,偷竊已經在農村成為一種風氣,人們為了填飽肚子已經不擇手段,完全不在意道德與倫理的約束。這時期兒童的生活更加困難,他們沒有錢去接受教育,只能靠拾荒為生,淪落街頭。正是這樣的社會生活現狀,使得人們的價值觀、世界觀完全敗在了生計上,人們變得自私自利,親情、愛情與友情在它面前都顯得微不足道。

人物介紹

阿廖沙

書中的主人公,是個堅強勇敢、正直、有愛心的人,也是善於觀察和非常敏感的孩子,能辨別好壞,在外祖父、外祖母、房客等影響和現實生活的壓力下度過。

外祖母

外祖母是一個果敢、剛強的婦女,也是一個頗有詩意的人物:她喜歡唱歌,跳舞,講各種各樣的故事,她很善良慈愛,善於忍讓,胸懷廣大,外祖母是阿廖沙終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是他最了解和珍愛的人。

外祖父

年輕時曾在伏爾加河上做過縴夫,後來開了一個染坊,當他還有錢時,對人作威作福,對一切獨斷專行。隨着家業的衰落,他變得愈來愈吝嗇、貪婪、專橫、殘暴、冷酷無情。最後他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都變得一無所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乞丐。

原文摘錄

《我的大學》-07

沒多久他又習慣地閉上眼睛,說也奇怪,這樣一來歌聲仿佛也變得更優美.淒涼了,這時他手中活兒幾乎要停下來了. 但是我不聽媽媽的話 唉呀呀!我為何不聽...... 這時候有一種奇異的幻覺襲上心頭,我感覺腳下的土地仿佛被永無休止的河水傾覆了,我身不由己地滑落進暗無天日的深潭裡去了. 米貢又突然停止放歌,就像剛才他猛地亮開嗓子一般,他一言不發推船下水,坐上船很快就消失在沉沉夜色之中.望着他遠去的背影,我突然想到:

"这种人活着干啥呀?"

我的朋友是三教九流,什麼樣的都有了,就連巴里諾夫也成了我的好友. 他這個人毛病多了,比如說辦事馬虎.好吹大話.喜愛挑撥離間.整日遊手好閒,總之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流浪漢. 他曾經住過莫斯科,一提起在莫斯科的那段日子,他就直吐唾沫: "莫斯科和地獄簡直沒什麼兩樣,雖說教堂有一萬四千零六座,但是那兒的人卻無一倖免是騙子!

"他们脏得浑身长疥,不信你就瞧吧,从商人.军人到市民都是一路走一路抓痒痒.这就是莫斯科的城市特征.
"是的,当然,他们还有一个法宝......'大炮王,,它是彼得大帝专门用来殴打暴动的人们的.
"甚至有个贵族夫人由于爱情也反对彼得大帝.她和彼得大帝同居七年之后,因为彼得大帝的冷漠终于抛下他和三个孩子.

"你知道嗎?老弟!大炮響一下子就結束了六千三百零八條人命!彼得大帝自個兒都為這輝煌戰績震驚了.

"他告诉大主教费拉里特封住这门魔鬼炮,之后大炮就真的被封了......"
"你全都是信口开河."
我给他的评价他很不满意.
"上帝呵!你这人怎么这样呀!这事我是从一个有学问的人那儿打听来的,你却......"

他還去過基輔,到那朝拜.因此提起基輔,他又有一番權威之見:

"基辅和我们村儿一般地建在山区,也有一条河,我记不得叫什么名了,当然他们的河与我们的伏尔加河比起来,只是条小水沟罢了.
"那儿的街道高低不平,弯曲起伏,很不整齐.
"市民吗?大部分都是乌克壮人,和洛马斯可不同,是鞑靼人和乌克人的混血种人.
"他们喜欢胡说八道,从没正经话,不注重清洁,脏兮兮的,连头都不梳.
"喜欢吃蛤蟆,那儿的蛤蟆都是特号的,大概十斤重;他们以牛代步,牛长得怪怪的,最小的牛也比我们这儿的大得多,大约重八十三普特.
"那里教堂最大,共有五万七千个修士,二百七十三个主教......
"怎么你不信我?这全是我亲眼目睹的,你还没在那儿住过?没有吧.这不得了!我这人就是喜欢准确......"[1]

作品影響

《我的大學》這部作品既描寫了19世紀末俄國社會生活的風貌,又反映了當時俄國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思想狀況以及民粹派反抗沙皇專制的活動,是一部教育意義深遠的作品。

1941年,《我的大學》被改編成同名電影上映,該片由馬克·頓斯闊依執導。

作者簡介

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蘇聯文學的奠基人。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出生於伏爾加河畔的一個木匠家中,幼年父母雙亡,寄居在開小染坊的外祖父家裡。後來外祖父破產,十歲的阿列克謝就在社會上流浪,當過各種雜工。雖然他只上過兩年小學,卻一直堅持勤奮自學,讀了許多書。加上他本人曾廣泛地接觸過社會生活,積累了豐富的素材,終於使他成為作家。

高爾基的處女作是發表於1892年的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福馬·高爾傑耶夫》(1899)是高爾基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參考资料==
  1. 我的大學-072018-06-07 來源: 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