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和萧中庶直石头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和萧中庶直石头诗》

作品名称: 《和萧中庶直石头诗》

作品体裁: 三言绝句

创作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谢朓

《和萧中庶直石头诗》是南齐诗人谢朓的作品。

诗词原文

九河亘积岨。 三嵏郁旁眺。 皇州总地德。 回江款岩徼。 井干赩苍林。 云甍蔽层峤。 川霞旦上薄。 山光晚余照。

翔集乱归飞。 虹蜺纷引曜。 君子奉神略。 瞰迥凭重峭。 弹冠已籍甚。 升车益英妙。 功存汉册书。 荣并周庭燎。

汲疾移偃息。 董园倚谈笑。 麾斾一悠悠。 谦姿光且劭。 燕嘉多暇日。 兴文起渊调。 曰余厕鳞羽。 灭影从渔钓。

泽渥资投分。 逢迎典待诏。 咏沼邈含毫。 专城空坐啸。 徒惭皇鉴揆。 终延曲士诮。 方追隐沦诀。 偶解金丹要。

若偶巫咸招。 帝阍良可叫。

作者简介

谢朓(tiǎo)(464-499)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19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预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永明九年(491),随随王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守。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之后,又出为南东海太守,寻迁尚书吏部郎。永元元年(499)因事下狱,死狱中,时年36岁。


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1]

人物生平

世家传承 东晋南朝是门阀士族统治时期,陈郡谢氏与琅玡王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同属侨姓高门士族。高祖父是晋代宰相谢安的弟弟谢据,曾祖父谢允、祖父谢述、父亲谢纬,都先后仕于晋宋。谢朓父谢纬,官散骑侍郎,母为宋文帝第五女长城公主。永明九年(491年)春,谢朓作为随郡王萧子隆的文学(官名),随同萧子隆赴荆州。后调还京都,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咨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年)出为宣城太守,后迁尚书吏部郎。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朓没有参与其谋,反遭诬陷,下狱而死。


谢朓家世既贵,少又好学,为南齐藩王所重。初为太尉豫章王萧嶷行参军,迁随王萧子隆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后为随王镇西功曹,转文学。永明九年(491年),随王为荆州刺史,“亲府州事”,谢朓也跟着到了荆州,“以文才尤被赏爱”。后调还京都,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年)出为宣城太守。建武四年(497年),谢朓被任命为齐明帝萧鸾天生残废的长子萧宝义的镇北谘议、兼南东海太守。


少学成名 谢朓青年时代即以文学知名,《南齐书》本传称其“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谢朓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谢朓善草、隶书,长于五言诗,好奖掖人才。


因功升任 当时,谢朓的岳父王敬则任会稽太守。因为他是齐武帝的心腹猛将,开国大臣,所以萧鸾对他很不放心,加重兵以监视。王敬则怖惧万状,深感大祸临头。他的第五个儿子王幼隆派人到南东海治所与谢朓密谈。谢朓深怕自己被卷入,扣住来人,径自告发。 王敬则被族灭,谢朓因功升任尚书吏部郎。王敬则之女常怀刀想向谢朓报仇,谢朓不敢与她相见。为吏部郎,沈昭略对他说:“卿人地之美,无忝此职。但恨今日刑于寡妻。”(一说,讲此话的人是范缜)


含冤而死 然而谢朓还是没有逃脱政治浊浪的裹挟。同年初秋,萧鸾死去,他的儿子、荒淫无度的东昏侯萧宝卷登位。第二年,在始安王萧遥光,贵戚江祏、江祀、刘沨等合谋的又一起夺位阴谋中,因为谢朓拒绝了他们奉立萧遥光为帝的要求,终于受诬而死,时年三十六岁。 这时萧鸾已身染沉疴,而北魏军队常渡江骚扰,南北兵刃数次相接。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朓不预其谋,反遭诬陷,下狱而死。谢朓临败叹道:“我不杀王公,王公由我而死。”[2]


对于谢朓的死,前人颇有议论。今天看来,他的死能反映出齐代乱世的时代特点;谢朓的自我矛盾和畏祸心理,也是当时士大夫阶级的通病,我们不宜对他过于苛求。我们不妨假设:以谢朓这样逸兴壮飞的才情,如果他能再活上三十六岁的话,我们将多读到多少“清水出芙蓉”般的诗篇![3]

人物成就

谢脁是南齐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他和沈约、王融等人根据汉语的四声研究诗歌中的声、韵、调配合问题,提出了“八病”之说,开创了永明体,对近体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在诗歌创作上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谢脁的山水诗与谢灵运齐名,世称二谢;又因谢脁与谢灵运同宗,故又称大小谢。大谢(灵运)的山水诗尚未脱离玄言诗风的影响,模山范水后总留有玄理的色彩;小谢(脁)的山水诗则完全是自然山水的描绘,玄理成分已消除殆尽。谢脁的诗语言精美、音韵和谐,体现了永明体诗歌的特点。如“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等,清新俊逸,精警工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梁武帝称:“不读谢诗三日觉口臭。”沈约称:“二百年来无此诗也。”唐代大诗人李白对谢脁最为倾心。清代王士禛《论诗绝句》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谢脁的诗不仅影响了唐代诗人,而且影响了一代诗风。今存诗200余首。《隋书·经籍志》著录《谢脁集》12卷,《谢脁逸集》1卷,均佚。明人辑有《谢宣城集》。今人曹融南有《谢宣城集校注》。

参考资料

  1. 谢朓的悲剧及其宣城诗情感特征(二) 搜狐网 2020-01-28 
  2. 谢朓出守宣城考论(上) ,搜狐网 ,2020-12-26 
  3. 谢朓出守宣城考论(下),搜狐网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