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封比干之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封比干之后》

原文

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复就于天下[4]。何则?欲善无厌也[5]。夫晋文公亲其仇,强霸诸侯[6];齐桓公用其仇,而一匡天下[7]。何则?慈仁殷勤,诚加于心,不可以虚辞借也[8]。

至夫秦用商鞅之法[9],东弱韩、魏[10],兵强天下,而卒车裂之;越用大夫种之谋[11],禽劲吴,霸中国,而卒诛其身。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12],於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13]。今人主诚能去骄慠之心[14],怀可报之意[15],披心腹[16],见情素[17],堕肝胆[18],施德厚,终与之穷达[19],无爱于士[20],则桀之狗可使吠尧,而蹠之客可使刺由[21];况因万乘之权[22],假圣王之资乎[23]? 然则荆轲之湛七族[24],要离之烧妻子[25],岂足道哉!

段意

此为上书内容之四。提出圣王必须有所觉悟(远离子之、田常一类阴谋者),“为善无厌”(学习周武王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举士不避仇(效法晋文公和齐桓公),以诚待士(力避秦国车裂商鞅,越君赐死文种,孙叔敖三辞相位,陈仲子去为人灌园等现像再发生),进而与士披肝沥胆,厚施恩德。这样,那么桀犬可使吠尧,跖之客可使刺由,至于做到像“荆轲之湛七族,要离之烧妻子”就更不用说了。以此表明士能为君杀身成仁。

注释

  [1]圣王觉寤:圣明的国君贵在有所觉悟。寤,通“悟”。

  [2]捐:弃。子之:燕王哙之相。他骗得哙让位给他,使得燕国大乱。详见《燕召公世家》。

  [3]田常:春秋时齐国大臣。后来他杀了齐简公,自任齐相,专擅国政。说,通“悦”。全句说,能够不赏识田常的才干。

  [4]以上三句指,周武王灭殷纣后,封赏了被纣剖心的比干之子,给被纣惨杀的孕妇修了墓。意谓圣王能效法武王,故能建立君临天下的功业。

  [5]欲善不厌:欲为善事,永不满足。厌,通“餍”,满足。

  [6]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名重耳。他为公子时,父晋献公听宠姬谗言,派勃鞮去杀他,他仓皇逃走,被砍掉一只袖子。后当晋君,宽赦了勃鞮的罪,勃鞮揭发了一起叛乱阴谋。详见《晋世家》。二句意谓晋文公亲其仇,免遭内乱,故能强霸诸侯。

  [7]齐桓公用其仇:指齐桓公免去管仲射钩之罪,任管仲为相而称霸。详见《齐太公世家》。二句意谓齐桓公用其仇,稳定了周朝政局,建立了一匡(正)天下的功业。

  [8]以上三句说,(这是因为)心地仁慈,情意恳切,用真诚感化人心(的结果),这是不可用虚假的言辞所能换得的。

  [9]至夫(fu):至于。商鞅:姓公孙,名鞅。卫国人,亦称卫鞅。封于商,号商君,故称商鞅。为秦相,佐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详见《商君列传》。

  [10]弱:削弱。

  [11]大夫种:春秋时越国大夫文种。越曾被吴击破,他献计越王勾践到吴行贿,得免亡国;后辅勾践刻苦图强灭吴,建立霸业。后勾践听信谗言,赐剑命他自杀。详见《越王勾践世家》。

  [12]孙叔敖:楚国令尹,佐楚庄王,曾三次得相而不喜,知其才自得之;三次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详见《循吏列传》。此言三去相而不悔,谓可免祸也。

  [13]於(yú)陵子仲:齐国人,又名陈仲子,居于於陵,故号於陵子仲。兄为齐卿,他认为食禄不义,逃至楚。楚王欲聘为相,他携妻子潜逃,为人灌园。三公:秦汉时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此指丞相。

  [14]去:弃。傲:通傲。

  [15]怀可报之意:谓梁孝王应以诚待士,使士常怀报答之心。

  [16]披:敞开。

  [17]见情素:展露真情。

  [18]堕肝胆:披肝沥胆。

  [19]终与之穷达:穷达终与之,即与士人忧乐与共。穷达:指困窘与显达,逆境与顺境。

  [20]无爱于士:对士毫不吝惜。

  [21]蹠(zhi):即跖,春秋时奴隶起义领袖,旧时被诬为大盗,故又叫盗跖。客:门客。由:许由,尧时贤人。传说尧让天下给他,他听了认为受了玷污,到水里去洗耳朵。

  [22]因:凭借;依靠。万乘之权:指大国的权势。

  [23]假:凭借。资:指才能、地位、声望等。

  [24]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湛:通“沉”。沉没,指被杀。七族:通常指上至曾祖,下至曾孙。说法不一。此句言,荆轲刺秦始皇不成,其族连坐被杀。

  [25]要(yao)离:春秋时刺客,吴国人。吴王阖闾杀吴王僚而自立,僚之子庆忌逃至卫。阖闾为除后患,派要离去刺庆忌。要离为了接近庆忌,请阖闾断其右手,杀其妻子,然后诈以负罪出奔至卫,刺死了庆忌,他亦自杀。[1]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