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沛公立为汉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沛公立为汉王》

原文

“项王王诸将近地[3],而王独远居此[4],此左迁也[5]。士卒皆山东人[6],跂而望归[7],及其锋东向[8],可以争天下。”汉王还定三秦[9],乃许信为韩王,先拜信为韩太尉[10],将兵略韩地[11]。

项籍之封诸王皆就国[12],韩王成以不从无功,不遣就国,更以为列候。及闻汉遣韩信略韩地[13],乃令故项籍游吴时吴令郑昌为韩王以距汉[14]。汉二年,韩信略定韩十馀城。汉王至河南[15],韩信急击韩王昌阳城[16]。昌降,汉王乃立韩信为韩王,常将韩兵从。三年,汉王出荥阳[17],韩王信、周苛等守荥阳。及楚败荥阳,信降楚,已而得亡[18],复归汉,汉复立以为韩王,竟从击破项籍[19]。天下定,五年春,遂与剖符为韩王[20],王颍川[21]。

段意

写韩信被刘邦封为韩王的经过。共写了四件事。一是刘邦项羽封为汉王后,韩信说服汉王,挥军东向平定三秦取得成功,汉王许诺要封信为韩王而目前提升他为韩太尉,带兵驻守韩地。二是原韩王成因无功被项羽降为列侯;项羽听说汉王派信管理韩地就封过去的吴县县令郑昌为韩王以与汉王抗衡。三是韩信于汉王二年夺取了韩国的十余座城市,接着又攻下了韩王郑昌驻守的阳城,郑昌投降。于是,汉王封韩信为韩王。四是汉三年,韩王信等驻守的荥阳城被项羽攻下,韩王信投降,不久又逃回到汉王身边,汉王再次立他为韩王,跟随刘邦打天下。汉五年春,正式与汉王剖符为信,王颖川之地。

注释

  [1]公元前206年2月,项羽分封刘邦为汉王。

  [2]汉中:古郡名,因地处汉水上游而得名,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市东,辖境大致包括陕西秦岭以南一带及湖北西北部。当时是刘邦的封国。

  [3]近地:指关中一带。

  [4]独远居此:指项羽为了抑制刘邦,把他分封在十分偏远闭塞的汉中。

  [5]左迁:汉以右为大,左为小,左迁意即降官职。

  [6]山东:函谷关崤山(现河南洛宁县西北)以东地区。

  [7]跂(qi):抬起脚后跟站着。

  [8]锋:军中将士的气锋。

  [9]三秦:指项羽在关中分封的雍、塞、翟三个诸侯国,因此三国均在旧秦地,故称三秦。

  [10]太尉:汉代的最高军事长官。

  [11]略:带强制性的夺取。

  [12]就国:列国诸侯多住京城,并不在自己封地内,现在要让他们各归封国,故曰就国。

  [13]略:夺取。

  [14]故:过去,过去的。距汉:距,通“拒”,距汉即与汉对抗。

  [15]河南:古郡名。辖境包括今河南西北大部地区。

  [16]阳城:河南县名,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

  [17]荥阳:县名,在河南郑州西部,黄河南岸。秦时置县。

  [18]亡:逃走。

  [19]竟:终于。

  [20]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或功臣,把表示凭证的符分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以示信用。

  [21]颖川:古郡名。治所在今河南中部和东南一带。[1]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