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史记·留侯世家大父开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父开地[3],相韩昭侯[4]、宣惠王[5]、襄哀王[6]。

原文

   大父开地[3],相韩昭侯[4]、宣惠王[5]、襄哀王[6]。父平,相釐王[7]、悼惠王[8]。悼惠王二十三年[9],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10]。韩破,良家僮三百人[11],弟死不葬[12],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13],东见仓海君[14],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15]。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16],误中副车[17]。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18],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19]。

段意

写张良年轻时毁家纾难,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的豪侠行为。

注释

  [1]留侯:张良的封号。留,秦县名,在今江苏沛县东南。

  [2]先:祖先。

  [3]大父:祖父。


  [4]韩昭侯:韩国第六代国君,名武,前358至前333年在位。

  [5]宣惠王:昭侯之子,前332至前312年在位。韩国于此时始称王。

  [6]襄哀王:名仓,宣惠王之子,前311至前296年在位。

  [7]釐王:名咎,襄哀王之子,前295至前273年在位。

  [8]悼惠王:又称桓惠王,釐王之子,前272至前239年在位。

  [9]悼惠王二十三年:前250年。

  [10]未宦事韩:没有在韩国做官。宦:做官。

  [11]僮:仆人。

  [12]不葬:指不以礼安葬,为节省钱财。

  [13]淮阳:故陈地,即今河南淮阳。

  [14]仓海君:当时的隐士。

  [15]椎:通“锤”,一种有柄的铁锤。

  [16]狙(ju)击:暗中袭击。博浪沙:古地名,在今河南原阳县境。

  [17]副车:随从乘坐的车子。

  [18]索:搜捕、通缉。

  [19]下邳:在今江苏邳县南。[1]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