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须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须臾》

原文

须臾,王鼓琴,驺忌子推户入曰:“善哉鼓琴[3]!”王勃然[4]不说,去琴按剑[5]曰:“夫子见容未察[6],何以知其善也?”驺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7];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8];攫之深,之愉者,政令也[9];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10]。吾是以知其善也。”王曰:“善语音[11]。”驺忌子曰:“何独语音[12],夫治国家而弭人民皆在其中[13]。”王又勃然不说曰:“若夫语五音之纪[14],信未有如夫子者也[15]。若夫治国家而弭人民,又何为乎丝桐之间[16]?”驺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夫复而不乱者,所以治昌也[17];连而径者,所以存亡也[18]:故曰琴音调而天下治。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王曰:“善。”

驺忌子见三月而受相印[19]。淳于髡见之曰[20]:“善说哉! 髡有愚志[21],愿陈诸前[22]。”驺忌子曰:“谨受教。”淳于髡曰:“得全全昌[23],失全全亡。”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毋离前[24]。”淳于髡曰:“狶膏棘轴,所以为滑也,然而不能运方穿[25]。”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事左右[26]。”淳于髡曰:“弓胶昔干,所以为合也,然而不能傅合疏罅[27]。”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自附于万民。”淳于髡曰:“狐裘虽弊[28],不可补以黄狗之皮。”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择君子,毋杂小人其间。”淳于髡曰:“大车不较[29],不能载其常任;琴瑟不较,不能成其五音。”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修法律而督奸吏。”淳于髡说毕,趋出[30],至门,而面其仆曰[31]:“是人者,吾语之微言五,其应我若响之应声,是人必封不久[32]矣。”居期年[33],封以下邳[34],号曰成侯。

段意

一写成侯驺忌以鼓琴说威王,得威王赏识而挂相印。再写淳于髡微言大义,告驺忌以为臣之道,得驺忌心领神会,虚心采纳。

注释

  [1]鼓:弹奏。

  [2]说:“悦”的古字。舍:放置。右室:王宫中上侧房。

  [3]善哉鼓琴:倒装句,即琴弹得真好啊!

  [4]勃然:发怒的样子。

  [5]去琴按剑:丢下琴,握住剑。言威王动怒,按剑恨不得要杀驺忌。

  [6]容:表面动作。察:认真品味。

  [7]夫大二句:大弦声调沉稳并且像春风般温和,那表示君王的仁厚。

  [8]小弦二句:小弦声调曲折而清脆,则表示辅佐有方。

  [9]攫之三句:手抓弦很紧,而放开时又轻快,象征政令有节奏。,通“释”,放开。

  [10]钧谐四句:声调均匀和谐,高低相辅相成,且琴音回环往复而不冲突,那意味着四时的协调和昌盛。钧,通“均”。

  [11]此句谓,你真善于评论音乐。

  [12]何独语音:哪里只是谈论音乐。

  [13]弭:安定。

  [14]五音之纪:宫、商、角、征、羽五音的规律。

  [15]信:确实。

  [16]丝桐:琴瑟之类的弦乐器。琴多用桐木制成,上安以丝弦,故称。

  [17]夫复二句:声音往复而不乱,象征政治昌明。

  [18]连而二句:节奏紧凑利落,象征救济危亡。连,连续不断。径,直,无旁务。存亡,为动宾关系。

  [19]邹忌见齐威王,三月后被拜为丞相。

  [20]淳于髡(kun):战国齐人,以博学、滑稽、善辩著称。齐威王在稷下招徕学者,任为大夫。

  [21]愚志:谦指不成熟的意见。

  [22]诸:“之于”的合音。

  [23]得全:谓臣事君全面周到。全昌:谓名利双收。

  [24]请谨毋离前:意思是说将淳于髡的教诲牢记在心。

  [25]狶膏三句:用猪油涂抹枣木车轴,为的是运转灵活,但不能把车轴穿在方孔中,那涂油也没用。狶膏,猪油。棘轴,枣木做的车轴。运,转动。

  [26]请谨事左右:请一定小心事奉于齐王左右。

  [27]弓胶三句:用胶可以把坚固的弓干黏连起来,但却不能弥合大的缝隙。此言权势不可恃,唯民能亲附。昔,久远,久旧,引申指经久耐用的、坚固的。疏罅,大的缝隙。

  [28]弊:破烂。

  [29]较:检修校正。

  [30]趋:快走。

  [31]面其仆曰:当面对驺忌的仆人说。

  [32]必封不久:不久就会受封。

  [33]期(ji)年:整年。

  [34]下邳:战国齐邑,在今江苏邳县西南。[1]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