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记·孔子世家卫灵公问孔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史记·孔子世家卫灵公问孔子》

原文

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对曰:“奉粟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居顷之,或谮孔子于卫灵公。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2]。 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卫。

将适陈,过匡[3],颜刻为仆[4],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5]。”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 阳虎尝暴匡人[6],匡人于是遂止孔子[7]。 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 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 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8],然后得去。 去即过蒲[9]。 月馀,反乎卫,主蘧伯玉家[10]。

段意

以下以较大篇幅叙写孔子离鲁后周游列国的政治流亡生活。 先到卫国;因受到猜忌而不得不离开卫国去陈国;在过匡邑时,被当地人误认作鲁国叛臣阳虎而遭到围困达五日之久;后经蒲邑返回卫国,居大夫蘧伯玉家。

注释

[1]主:寄居;以某为主人。 [2]一出一入:跟踪监视。 [3]匡:卫邑。一说属郑。 [4]颜刻:孔子的学生。 阳虎过匡时也是颜刻驾车,故造成匡人的误会。 [5]由彼缺也:就是从那个缺口进去的。 [6]暴:侵犯。 [7]止:扣留。 [8]从者:从行的学生。宁武子:卫大夫,据前人考证其人在世时孔子还未出生,记或有误。 [9]蒲:卫邑,在匡之北。 [10]蘧(qu)伯玉:名瑗,卫大夫。[1]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