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卷第八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伤寒论》卷第八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
【原文】
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1]
【译文】
发汗过多,导致阳气外亡而谵语的,不可攻下,可用柴胡桂枝汤,以调和营卫、和解少阳,使邪气得散,经气得畅,且通津液,疾病则可愈。
【评析】
本条讲表病过汗,亡阳谵语的症治。 服发汗汤药,以微微汗出为宜,切不可出汗过多,汗出太多,不仅是邪不外解,而且有伤津亡阳之变,《论》中已有详细的说明,并且有针对性的救误方药,本条更补充出汗多亡阳谵语的另一种特殊情况与治误方法。这种亡阳,既不同于少阴病肾阳外亡的脉微肢厥,也不同于心神浮越的烦躁惊狂,而是精神紊乱。所以,胡言乱语,治疗这一谵语,自然非温阳所宜,更非阳明里实,亦不可用攻下方药,而应当调其营卫、和其枢机,使得营卫调和,枢机畅利,而津液通调,则谵语自愈。近世用柴胡桂枝汤治疗许多精神失调症,取得较好的疗效,就是很好的证明。[2]
【医者必读】
《伤寒论》自古以来,就是一部经典一部传奇,成为医者必读的书籍之一,也是国家考试的参考用书之一,《伤寒论》六证辩证明晰,理法中规中矩,方药配合严谨等多种特点,是应用汤液辩治的独特临床治疗技术。
《伤寒论》是中医临床学术的根本,中医疗效的源头,就像北宋时期的林亿在《校定备急千金要方后序》中重点提到:“臣尝读唐令,见其制:为医者皆习张仲景《伤寒》、陈延之《小品》。”北宋王溥撰在《唐会要•医术•卷八十二》中记载:“乾元元年(758年)二月五日制:自今以后,有以医术入仕者……各试医经方术策十道、《本草》二道、《脉经》二道、《素问》十道、张仲景《伤寒论》十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