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仙山樓閣圖》明 仇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仙山樓閣圖》明 仇英 仙山樓閣 山壑群松中亭臺樓閣點綴其間,右方樓閣一文士眺望遠方,平臺上二鸞鳥駐立,左側水閣臨流,閣中二人,對坐觀景,意境悠遠,淡然自洽。遠方群峰聳立,層層疊疊,雲霧繚繞其間,瀑布飛濺,水聲潺潺,又似聞絲竹仙樂從樓閣中飄渺而來…

在這幅《仙山樓閣圖》中,陸師道用工穩的楷書題寫了《仙山賦》。對仇英這幅作品的由衷讚譽:“構圖繪兮非人間。將神遊之恍惚兮。抑倒景之曾攀。山莫妙於九疊屏風。又九九而無窮……”。

畫家仇英生平

仇英約生於明武宗正德四年左右(1509-1552),字實父,號十洲,長期生活於蘇州吳中地區。早年為漆工,兼為人彩繪棟宇,後徒而業畫。周臣賞識其才華,便教他畫畫,並曾在著名鑑藏家項元汴周六觀家中見識了大量古代名作,臨摹創作了大量精品,幾乎可以亂真。與沈周文徵明唐寅被後世並稱為「明四家」,亦稱「天門四傑」。董其昌稱讚他「十洲為近代高手第一。」

擅畫人物,尤長仕女,既工設色,又善水墨、白描。特工臨摹,粉圖黃紙,落筆亂真。《明畫錄》謂其:「發翠豪金,絲丹縷素,精麗艷逸,無慚古人。」嘗作上林圖,人物,鳥獸,山林,台觀,旗輦,軍容,皆臆寫古賢名筆,斟酌而成,可謂繪事之絕境,藝林之盛事也。董其昌稱其「仇實父是趙伯駒後身,即文(徵明)、沈(周)亦未盡其法」。

五十多歲英年早逝,卻留下很多傑作傳世,而且都是工筆的山水、人物,顯示其驚人的天賦、好學、勤奮和敬業。 [1]

《仙山樓閣圖》賞析

仇英追求的是一種陶淵明式的“仙境生活”。然而,現實非常殘酷,蘇州吳中地區聚集了大批文人墨客,他們大都家境殷實、學識厚實,出身卑微的仇英明顯感受到了異樣的目光。這幅《仙山樓閣圖》中的樓閣裡“二人對望與論道”,正是仇英期待進入主流文人生活圈的象徵。

畫中的山水形貌既有江南山林的風貌,也融入了北方山水的形質。由此畫中的南北山水,而含蓄地表達出仇英渴望遊歷大江南北、搜盡奇峰的美好願望。可以說,此畫正是仇英追求“仙境生活”的一次淋漓盡致的展示。

在《仙山樓閣圖》平衡、工穩的對稱構圖中,仇英在邊角的景緻上略加突破,將內心的陰鬱稍稍顯露。雖然掩隱在工致、靈動的筆劃之中,但卻是對現實狀態的無聲抗爭。為了生計,他必須去面對。因此,《仙山樓閣圖》的幽深曠遠應該是仇英發自內心的嚮往。 [2]

仇英《仙山樓閣圖》在上海被復原了!

這幅《仙山樓閣圖》無疑在表現“人跡於山”方面可謂精妙連連。不管是近看還是遠觀,非常具有雅逸之致。而整個樾山半島也是所呈現出來的效果與《仙山樓閣圖》並無二致。《仙山樓閣圖》在構圖上的一大特點就是左右對稱,突破邊角之景,趨於平衡。而在樾山半島,虛實結合、陰陽相生,方正之中是為天地的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也顯露無疑。

在《仙山樓閣圖》的特寫小景中,勁遒的松枝,堅峭的山石,以勁利的用筆和小斧劈皴等手法不動聲色地描繪出來。而在樾山半島,山池亭榭的精到自不必說。每一棵樹,都俯仰多姿,濃淡得宜,謹守法度,像一幅幅淡墨設色的工筆劃,讓人連連叫好。在自然景觀營造方面,兩者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 [3]

傳世作品

《桐陰清話圖》軸

《故宮名畫三百種》

《右軍書扇圖》軸

《柳下眠琴圖》軸 藏上海博物館

《人物故事圖冊》

《蓮溪漁隱圖》軸 藏故宮博物院

《搗衣圖》軸 南京博物院

《松溪橫笛圖》軸 藏南京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卷 藏遼寧省博物館

《桃源仙境圖》軸 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煮茶論畫圖》卷 藏吉林省博物館

《清溪橫笛圖》軸 藏四川大學博物館

《秋江待渡圖》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仙山樓閣圖》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水仙蠟梅》軸 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玉洞仙緣圖》 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蓮溪漁隱圖》 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花園消遣圖》藏沃爾特斯藝術博物館

《春遊晚歸圖》 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梧竹消夏圖》 藏武漢市博物館

《楓溪垂釣圖》藏湖南博物館

《修竹仕女圖》藏上海博物館

《春庭行樂圖》藏南京博物院

《桃村草堂圖》藏故宮博物院 [4]

收藏

《仙山樓閣圖》縱110.5厘米,橫42.1厘米,青綠設色。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落款看此畫為1550年前後完成,而兩年後的1552年仇英便離開了人世,所以此畫為其晚年作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