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人间四月天》丁亚明执导电视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人间四月天》是2000年台湾纵横国际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言情剧,由曾念平丁亚明联合导演,王蕙玲编剧,黄磊周迅刘若英伊能静等主演。该剧讲述了徐志摩与林徽因、陆小曼、张幼仪三人感情纠葛的故事。该片于2000年1月10日在中国台湾首播。[1]

剧情简介

徐志摩二十岁时由父母安排,娶了十六岁的妻子,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义务后,便远赴西方求学。守在家乡的妻子张幼仪,以为只要紧紧追随丈夫的脚步便能抓住丈夫的心。可是当她远渡重洋到了英国后,才发现徐志摩在旅英期间邂逅了一位才情洋溢的清丽少女林徽音。林徽音不愿意介入徐志摩的婚姻,匆促地随父返国。

徐志摩带着一个全新的未来回国追寻林徽音,乍抵国门时,却听闻林徽音已接受父母安排订下了婚约,对象是他恩师的儿子一梁思成。这对志摩而言无疑的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林徽音虽选择了粱思成的婚事,但是她仍无法淡忘与徐志摩的感情;徐志摩十分痛苦。就在此时,北京的社交名媛陆小曼翩然至,她虽已是有夫之妇,但却因为同样窒闷于封建婚姻之中,同样有着对爱情的渴望,因而快速的呼应了诗人的热情,也因此徐志摩想把她从一个封建婚姻中解救出来,开创出两人性灵自由的美丽人生。不稳定的感情生活,让徐志摩在婚后数年里感到无尽的困顿与苦闷,梦想幻灭,诗作枯竭,乃至为生活南北奔波教课,最后终于以一场意外结束了他这来去匆匆的短暂人生。

职员表

  • 出品人:徐立功
  • 制作人:李小婉
  • 监制: 徐立功;李少红;邱顺清;韩三平
  • 原著: 王蕙玲
  • 导演: 丁亚民
  • 副导演(助理):李世江;吕一丁;谢荐
  • 编剧: 王蕙玲
  • 摄影: 段正军
  • 配乐: 廖嘉伟;张世豪;赵麟
  • 剪辑: 刘氢
  • 道具: 李明山;陶新建
  • 美术设计:傅德林;林琦
  • 造型设计:夏娟;王玉玲

角色介绍

林徽因 演员 周迅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 。她不仅最早加入了"新月社",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她几乎标志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

徐志摩 演员 黄磊

徐志摩二十岁时由父母安排,娶了十六岁的妻子,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义务后,便远赴西方求学。守在家乡的妻子张幼仪,以为只要紧紧追随丈夫的脚步便能抓住丈夫的心。可是当她远渡重洋到了英国后,才发现徐志摩在旅英期间邂逅了一位才情洋溢的清丽少女林徽音。林徽音不愿意介入徐志摩的婚姻,匆促地随父返国。

张幼仪 演员 刘若英

由于是包办婚姻,从婚前到婚后, 徐志摩是那样鄙弃张幼仪。 去德国后,她遭遇了人生的最沉重的怆痛,与丈夫离婚,心爱的儿子死在他乡,人生最晦暗时光,如一张大网,铺天盖地笼罩着她,一切都跌至谷底。伤痛让人清醒,就在这时候,她忽然明白,人生任何事情,原来都要依靠自己。别人的怜悯,搏不来美好的未来。离婚丧子之痛,让张幼仪一夜长大,羞怯少女,转身成为铿锵玫瑰,就算风雨琳琅,她无所畏惧,很快开创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

幕后花絮

  • 出于电视剧拍摄的需要,伊能静扮演的剧中人物陆小曼,是 一个情感丰富、擅长昆曲表演的票友,而剧组却只给伊能静两天学习表演时间。伊能静学习的非常认真并一一照着做,最终顺利完成拍摄。
  • 在伦敦拍戏时,刘若英开车迷迷糊糊地找地址,结果出了连环车祸,撞上前面三辆车。

剧集评价

该剧不仅牵涉到对真实历史人物的改编这样一个艺术再创造问题,其中蕴涵的 实际文化历史内涵更让人深思。

在人们的脑海中,徐志摩是爱、自由和美的化身,把这样一个灵魂的人物搬到屏幕上,本身就是一个失败的创意。 徐志摩的灵魂散落在他的那些轻灵飘逸的诗歌中,如果说郭沫若的诗歌意象是燃烧着的、赤裸裸的,艾青的诗生长在泥土中, 是一种凝重的雕塑和深深的喘息的话,徐志摩那些写给大自然和女人的诗则是属于云中的,若隐若现、不可触摸、难以解读。 这正如他描写女性之美用'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这样诗意的语言最令人遐思一样,如用画或音乐就无法传神表达。现在把徐志摩搬上屏幕,人物具象化了,这就如同把女人那种'一低头的温柔'给解读出来了,是非常糟糕的。所以任何人都无法演好 徐志摩。因为徐志摩的魅力是在人们的想象之中的。(网易评)

《人间四月天》是一部纯感情戏,没有更多的悬念,引人入胜的情节来吸引人。因此,流畅的剪裁和节奏的把握才更重要。它应该像徐志摩那些优美动人、朗朗上口的诗一样舒缓、抒情、错落有致。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这部戏却拖沓、呆板 ,如剧中反复出现的徐、林二人约会的戏,地点要么是荒郊古寺,要么是幽深的回廊边,构图美则美矣,不过这种缺乏创造力 的重复配上演员千篇一律的表情和缺少感情的念台词,简直是对观众耐力的考验。情节的推进也没有任何节奏感,只是一味地 慢下去,以为慢就等于抒情,淡而无味,好似一杯温吞水。(新浪娱乐评价)

分集剧情

第1集

张幼仪在英国回想起四十年前的尘缘往事。诗人徐志摩是个独子,奶奶和母亲都是续玄,为了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刚考上北大的志摩与商人之女张幼仪结为媒妁之亲。新婚之夜,两人摸索着完成了人生大事,却始终没有交谈一句。志摩拜梁启超为师,邂逅美丽的少女——林徽音。

第2集

幼仪为徐家生了孙子,受到了公婆的宠爱。志摩到英国剑桥留学,再次和徽音相见,他们彼此吸引,双双坠入爱河。志摩的家书越来越少,公婆决定让幼仪赴欧洲伴读照顾志摩的生活起居。幼仪欣喜若狂。

第3集

幼仪到英国却很少见到志摩,她十分孤独。徽音得知志摩是有线电视家室的人,泠静思考后,离开伦敦。志摩写了大量诗,表达对她的思念之情。幼仪偶然发现了这些书信,相信丈夫爱上了其他的女人。徽音回到伦敦,志摩在她住处看见了思成写给徽音的信,他再也无法控制情感,请求徽音将未来许给他。

第4集

志摩决定离婚,未料幼仪已怀有身孕并已写信通知了公婆。志摩极不理智地让幼仪坠胎,自已离家出走。幼仪万般无奈只好投奔在德国的二哥。徽音不愿伤害幼仪,毅然随父回国。志摩追至马赛港,二人遥遥相望,惘若隔世。

第5集

梁启超为儿子思成向林长民提亲,林尊重徽音的决定。林母发现志摩给徽音的情书,向林长民兴师问罪。幼仪在德国生下儿子彼得,在志摩的恳求下,违心地签下离婚书。志摩怀着欠疚之心陪幼仪接彼得出院,父子见了唯一一面。徐父发现徐母隐瞒志摩有关离婚消息的信,大发雷霆。

第6集

徽音从小目睹母亲因父亲续玄而一生痛苦,她不愿自已再重蹈覆辙。志摩怀揣离婚书赶回国,闻讯徽音与思成已定婚约,情急之下在报上刊登轰动全国的离婚启示,这一举动将他和徽音的关系推向了极致。幼仪父母徐家讨公道,徐父只得安抚亲家并且电告志摩速返。

第7集

徐家允许志摩纳妾,不准休妻。志摩当着两代家长痛斥中国封建的男权,激怒了全家,被罚到祠堂向列祖列宗磕头认罪,志摩在此写下人生之座右铭:“我将寻访我人生唯一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志摩回到北京在松波图书馆担任英文秘书,他约徽音见面,没想到徽音和思成一道践约 。

第8集

徽音知道志摩离婚为她,归来为她,苦恼伤心皆为她。她愿求宽恕,但是她亦求志摩尊重她的决定。思成出车祸伤势严重,志摩赶到医院探视。徽音在床边照料陪伴着思成。思成不愿意连累徽音,开始回避两人的关系。徽音向志摩诉说苦恼。志摩坦诚地激励思成:你非争不可!因为徽音要你!也因为我从来没有放弃!

第9集

志摩和徽音因接待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再次成为新闻界人追踪的热点。梁母对徽音抛头露面忍无可忍,希望解除这门婚约,梁启超请求学林长民允许他单独见徽音一面。西山,徽音来赴志摩的约。志摩知道他已无力回天,满心的清苦化到嘴边也只有祝福两面个字。

第10集

幼仪在德国一边学习幼教知识,一边养育彼得。徐父按月寄来生活费。六国饭店, 王庚向志摩介绍妻子陆小曼。一曲完毕,志摩呆看着小曼,恍如是一场梦中之舞。小曼坦诚地向电摩表露了她的感情,这让志摩毫不犹豫地再次为爱掀起了另一场风暴。

第11集

王庚身为军人又任职东北,起初还感激志摩代陪伴小曼。不久便听到甚至亲眼看到两人在车内亲热。王庚强压内心的激愤,只希望小曼行为顾及他的尊严。小曼坦言她爱志摩,任凭王庚处置。清晨,志摩将一首为小曼写的激情诗送到王公馆,王庚以小曼不舒服为由下了逐客令。

第12集

王庚将小曼的婚外情禀报岳父岳母,小曼被迫搬回娘家,行动失去自由。志摩前往陆家探视小曼,被拒于门外。他感到愤然无奈。小曼在丫环荷贞的邦助下得以脱身与志摩会面。两人爱之深切,小曼决定跟王庚离婚。为了减少社会舆论的压力,志摩暂时离开中国支欧洲旅行。

第13集

王庚备酒席为志摩钱行,表明他不是一个不明事理的男人。志摩一走小曼便提出离婚。王庚一时失控竟愤而拔枪,小曼受到严重惊吓。彼得病故令幼仪悲伤不已,志摩适时出现,安慰了异乡丧子的幼仪。二人重逢,幼仪已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坚强的女人,志摩当面表示了对幼仪的钦佩。

第14集

王庚高升五省联军总司令。陆家父母更加坚定反小曼离婚。志摩赶回国,找到几位跟自已,同时也与王庚交情颇深的好友出面在功德林设宴。志摩当众清求王庚的谅解,并成全自已和小曼。王庚终于让步,志摩禀告父母迎娶小曼父母声明此事必须等幼仪回国当面当点头才能作数。

第15集

幼仪出国五年历尽沧桑,终于以一个新知识女性的面貌回到祖国。她对志摩再婚毫无意见,志摩感激涕零。徐父开出条件:一、徐家财产三分之一归幼仪;二、梁启超亲自证婚。梁启超一千个不愿意地来到婚礼现场,致词时劈头盖脸地把志摩和小曼训斥一顿,成为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警世证婚致词.

第16集

志摩小曼婚后定居上海。小曼在票戏时认识了世家子弟翁瑞午,二人染上了鸦片瘾。徐家二老能亲眼见到志摩半夜上床合卧在小曼和翁瑞午脚旁。二老大怒,坚持搬来与幼仪和孙子阿欢同住,幼仪十分为难。

第17集

幼仪接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行长、云裳时装店总经理,事业蒸蒸日上。为了满足小曼的高消费和烟瘾,志摩身兼五职,奔波劳碌拼命赚钱。小曼挥金如土令银行透支,幼仪暗地将欠款补足,她怕志摩难堪,安慰他说这些都是徐家的钱,志摩感到亏欠幼仪的太多了。

第18集

徽音和思成毕业回国。在北京协和医院梁启超的病房,志摩见到了怀有身孕的徽音。小曼在上海家中猜测志摩与徽音见面,心里十分沮丧。她更觉冤枉的是公婆把志摩离婚的罪过栽在她身上。她愈加沉迷随落,整天与翁瑞午厮守在烟榻上。

第19集

徽音和思成在东北大学任教,徽音染上了肺结核。志摩赶到东北接徽音回北京治疗。小曼挥霍无度引来诸多债主上门。幼仪为了志摩再次解囊相助。徐母病危,徐父要幼仪回老家帮忙。族亲们看见的是志摩离婚的妻子在徐家主持丧事,而正式的妻子却被徐父子拒之门外。从此,幼仪将徐父奉养在上海家中。

第20集

志摩迁至北京,小曼坚持不肯北上,夫妻间难得团聚还要吵架动手,伤透了志摩的心。徽音邀志摩来北京听她的演讲。志摩为了省钱,搭乘免费邮政飞机,不幸飞机失事,志摩死后小曼竟变了一个人,终身不施粉黛,不出门应酬,将精力全部用在收集出版志摩遗作上。徽音在病中要求见幼仪,两个女人第一次见面,一语未发,幼仪却明白了她对志摩的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