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古·赠李白》唐朝·杜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五古·赠李白》唐朝·杜甫

《五古·赠李白》唐朝·杜甫
圖片來自 孔夫子旧书网

[1] 《赠李白》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赠别诗,是杜甫所作两首《赠李白》的第一首,为五言古诗。该诗热情讴歌了李白的高洁志向,表达了对污浊尘世的愤恨之情,字里行间充盈着诗人超凡脱俗的高尚情操。 诗的前八句为自叙境况,后四句是对李白的诉说。虽是赠李白的诗,反倒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说自己,最后四句才是对李白说的。其实前八句表面是在说自身境况,但其实是在为后四句作铺垫。

作品名称 《赠李白》

作 者 杜甫

创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题 材 赠别诗

作品原文

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⑴,所历厌机巧⑵。

野人对腥膻⑶,蔬食常不饱⑷。

岂无青精饭⑸,使我颜色好⑹。

苦乏大药资⑺,山林迹如扫⑻。

李侯金闺彦⑼,脱身事幽讨⑽。

亦有梁宋游⑾,方期拾瑶草⑿。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客:客居,旅居,即旅居他乡。杜甫本居巩县,为父守墓,暂居东都首阳山,故称为客。东都:即洛阳。隋大业五年(609),改称东京洛阳为东都。唐高祖武德六年(623)九月,改东都为洛州。唐高宗显庆二年(705)复称东都。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改称东京,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停京号,次年复称东都。

⑵所历:指凡所经历。历:经历,经过。厌:憎恶。机巧:指奸刁巧诈,勾心斗角。

⑶野人:指没有官职的平民。对:指面对,相对。平民相对的即富人、官僚。腥膻(shān):《周礼注》:“犬腥羊膻。”食草类膻,如牛、羊之类,水族类腥,如鱼、鳖之类。在诗中统指富人所食之美味佳肴。

⑷蔬食(sì):即以粗米、草菜为食。

⑸岂:副词,表示反问,犹“难道”、“怎么”。无:没有。青精饭:即立夏的乌米饭。相传首为道家太极真人所制,服之延年。后佛教徒亦多于阴历四月初八日造此饭以供佛。

⑹颜色好:指容颜美好。颜色,面容,面色。

⑺苦乏:极端缺乏。苦,竭力、极。大药:指金丹。唐代道教盛行,统治者和一般士大夫很多人都好炼丹和服食金丹以求长生。资:物资、钱财。

⑻山林:山与林。亦指有山有林的地区。迹如扫:谓足迹如扫过一样,便没有足迹。迹,脚印,足迹。扫,即扫除尘秽。

⑼李侯:指李白,侯是尊称。金闺:指金马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为等候皇帝召见的地方。彦:旧时对贤德之士的美称,也喻指有才华的人。

⑽脱身:指从某种场合或事情中摆脱出来。李白在长安醉中命高力士为之脱鞋,高以为耻,便给杨贵妃说李白的坏话,李白自知不为高力士所容,于是自请放还,所以叫脱身。事幽讨:从事在山林中采药访道。幽讨,幽,即涤幽静,指草木茂密之处;讨,寻求,探求金丹之妙法。意谓寻幽探胜。

⑾梁宋:指河南开封、商丘一带地方。

⑿方期:方,将。期,相约,约定时日。拾:捡取。瑶草:古指仙草,传说中的香草。江淹《别赋》:“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

白话译文

在我旅居洛阳这两年时间里,凡所遇到的事情中,我特别憎恶那些机诈巧伪之人。

面对着富贵人家日食美味珍馐,而自己连粗饭也不能饱食。

难道说就没有那可以延年益寿的青精饭,让我吃了使我的容颜更加美好吗?

这里很缺乏炼金丹的药物(原材料),深山老林的药材,好像用扫帚扫过的一干二净。

李侯啊,你是金马门的贤德之士,如今离开朝廷,自由了,可以去山林中寻幽探胜。

我也有到梁宋游览的意愿,正好与您同行,希望能采到仙境中的瑶草。

创作背景

天宝三年(744),杜甫三十三岁,居土娄陆浑山庄。五月,杜甫的继祖母范阳太君卒于陈留之私第,八月归葬洛阳首阳山。是时李白为高力士所谗,赐金放还。夏初,李白经游东都,杜甫与之相会于洛阳,赠诗当在此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