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八贤王”(张引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八贤王”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八贤王”》中国当代作家张引娣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八贤王”

“八贤王”,高高的个子,相貌堂堂,年轻时当过兵,快六十岁了,依然是笔挺的身板。老辈们都戏谑他为“八贤王”,小辈们称他为“八爷”,他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

这不,二婶给妈妈说了:“瞧,好你个‘八贤王’,让你孤单终老,我那妹子人家马上抱孙子了。”妈妈笑笑。原来八爷年轻时结过婚,娶得媳妇是二婶的堂妹,一个干洒麻利的女子,长得是高高瘦瘦、白白净净,里里外外能干的不得了。可好景不长,他们就默不作声地离婚了。八爷和媳妇都没说原因,气得还在世的父母干瞪眼没有办法。很快地,二婶的堂妹跟上一个外地人就走了。八爷就成了一个人,他进门一把火,出门一把锁,想做了自己做点饭,不想做了到父母跟前混一顿,或者去街道的小馆子解决一点。

时间长了,有人传出,八爷当初的媳妇有皮肤病。于是,就有好事的人问八爷,八爷摇摇头,笑着不说话,几次下来,就没有人问了。当然,乡里的好事者还陆陆续续给八爷说了两房亲事,第一次是个寡妇,领着一个男孩,据说她的头发与鸡窝差不多,乱糟糟的,眼角屎老擦不干净,八爷见了一面就怎么也不搭理了;第二个倒是模样俊俏,还描眉涂红,走起路来可是能迷倒一班人,可八爷见了还是摇头,后来八爷喝醉酒曾说,那是一个好吃懒做的花瓶。

于是,八爷一个人过起了日子,父母相继离世,兄弟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不知谁喊起了“八贤王”,大家一看,这个称呼名副其实,其他人挂念这个,挂念那个,真是“小伙小伙你别张,着不住一个婆娘两个娃”。八爷一个单身汉,自由自在,稍微挣点钱都够自己花,一个人冬天买皮衣,夏天买短袖,方便面成箱往家搬,火腿肠也是一买就是几袋,兄弟家两个孩子,也是看见八爷就往他房间钻,里面有好吃的呀。八爷经常打点小麻将,一同打的人战战兢兢,老害怕输了媳妇回家闹,其结果就是怕怕处有鬼,老是输得一塌糊涂,而八爷没有管家,胆正心大,还是赢得多,输得少,惹得同伴们羡慕不已。

当然,八爷有名,还是他在村里干了几件大事。最早的要数修路了,当时,村里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大家苦不堪言。可是,几任村长,都有心修路,就是动弹不了,资金不到位呀!后来,八爷提出先捐款,再联名上书,请求政府资助。大家伙一听都愿意,可到底捐多少,大家面面相觑,日子本身就紧紧巴巴,八爷带头了,他一下子拿出六千,这好似一颗炸弹,让村子沸腾了。 “不过了吧,打死都没有这么多钱。”

“这不要命的,把自己的家底全掏了。”

“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各种说法都有,不解的、夸赞的、说风凉话的……但他确实带了好头,大家都不好意思不出力了,你五百,他八百,我一千……再加上当地政府一看,修路是民心所向,就联系上级,听说八爷的一个战友任什么局长,最后也帮了大忙,反正我们村最早修了路。 再改选村长时,大家投票让八爷干,八爷摆摆手,“我干不了,大家原谅,但村里有事我还是尽力。”八爷继续当他的‘八贤王’。

再就是保住大张家孩子那件事。大张家添了一个女儿,本身是件喜庆的事,可一家人愁眉苦脸,倒不是嫌弃是女儿,毕竟现在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很少有了,主要是女儿的右脸上有块勺子般大小的红色印记。看到的人议论纷纷,有说是痣,有说是记,还有人说是血管瘤,大张和媳妇忧心忡忡,甚至有好心的亲戚劝他们扔了孩子,赶快再生一个。媳妇难过得直哭,大张就找媳妇的远房亲戚——八爷商量,八爷一听,急了,劈头盖脸骂大张,“医院是摆设吗?孩子有问题,不去医院,听别人乱说啥?”大张才想起去省城医院。后来这个女孩虽说脸上有点红色,可丝毫不影响什么,而且特别聪明,大张两口子对八爷更是感激不尽。

我懂事后,八爷已经人到中年了,与周围人相比,他依然潇洒倜傥。可我感觉明显的人们不那么喜欢八爷了,以前八爷东家出,西家入,碰上谁家吃饭都可以蹭顿饭。现在他似乎常去的就是开麻将馆的那家,其他人家很少去了。

那天,我在门口晾衣服,二婶在旁边织毛衣。八爷去到邻家,可我还没有晾完衣服,邻居叔叔就和八爷到门外来了。“看,进去待不了几分钟就被人家送出门,男的像防贼一样防着他。”二婶幸灾乐祸,却又不解地说,“女的都看上‘八贤王’的啥嘛?”原来,村里有几个媳妇都对八爷是暗送秋波,还有一户媳妇扬言要离婚,和八爷过日子,丈夫吓得没有办法,暗地里和关系好的诉苦。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心里一思量,都觉得媳妇对这个‘八贤王’有意思。于是,家家户户就对八爷关门了。

如今,八爷依然孤身一人,可我们这些小青年老爱往他屋里跑。每次,都有浓浓的热茶,好吃的东西,桃呀、梨呀、苹果呀不用说,关键是还有好烟好酒和好听的故事。年长的人来,都是趁着夜色找“八贤王”商量点事,他们一来,我们就走了。当然还有人时不时的,端着好饭给“八贤王”送一碗,而这送饭的一般都是男性。

看,街上走过来一个手握茶杯、披着外衣的人,迈着八字步,不急不缓,有人恭敬地问候:“八爷好!”有人撇撇嘴,阴阳怪气地说:“‘八贤王’,好舒服啊!” [1]

作者简介

张引娣 笔名夏日小荷,中学语文教师,陕西省作协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