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大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大能

黄大能(1916.08.29~2010.07.06),男,上海人,(原政务院副总理、近代中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民主建国会主要创始人黄炎培第四子)。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著名水泥混凝土技术专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委,第六届、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名誉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七届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第八届、第九届理事会名誉副理事长,原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院长、副总工程师、技术顾问,原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武汉工业大学、上海建材学院、浙江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离休干部,领导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水泥国家标准

基本内容

出生日期:1916年8月29日

逝世日期:2010年7月6日

职业: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副主席

代表作品:《水泥混合材料的性能和利用》《建筑材料辞典》

中文名称:黄大能

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出生地:上海

国籍:中国

毕业院校:上海复旦大学土木系

主要成就:我国著名水泥混凝土技术专家领导制定我国第一部水泥国家标准领导成立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我国水泥界的泰斗材料流变学用于水泥混凝土倡导者

信仰:共产主义

人物简

黄大能,我国著名水泥混凝土技术专家,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创始人 。著名教育家黄炎培之子。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建国会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建材局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技术顾问,教授级高工、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

1916年9月11日生,上海市人。1939年复旦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1943年由教育部公派赴英国隧道水泥公司学习水力总电工程和水泥生产和使用。曾任中国留英工程师学会会长。1946年回国后,任资源委员会水泥组技正。两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49年任大连大学工学院土木系副教授。1950年自大连调北京,先后任建筑材料工业局中国建材科学研究学院室主任、副院长、副总工程师,兼武汉建材学院、上海建材学院、浙江大学教授。

1946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曾领导南京市民盟地下支部。1950年参加中国民主建国会,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任民建中央副主席。1972年至2001年,历任原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副所长、副院长、副总工程师、技术顾问等职。曾任全国政协是第六、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副理事长。

人物生平

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四、五、六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名誉副理事长,原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技术顾问、离休干部,中国共产党党员黄大能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7月6日22时2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2010年7月14日,黄大能同志的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第一副主席张榕明,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马培华,副主席张少琴、李谠,原副主席朱元成、陈明德,秘书长张皎等前往送别并向家属表示慰问。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黄大能同志生前友好等也前往送别。

黄大能同志1916年8月29日出生于上海。1935年9月至1939年8月,在上海复旦大学土木系学习。1939年8月至1940年6月,在四川省水利局任助理工程师。1940年6月至1941年8月,在四川北碚复旦大学任教。1941年8月至1942年7月,在云南滇缅铁路督办公署任技术员。1942年7月至1943年5月,在四川泸州川滇东路运输局任工程师。1943年5月至1946年6月,赴英国留学,在英国隧道水泥公司进修水泥工艺。1946年6月至1949年4月,在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水泥组技正。1949年4月至1950年7月,在大连大学工学院土木系任副教授。1950年7月至1954年2月,在原重工业部华北窑业公司研究所任室主任。1954年2月至1956年7月,在原建筑材料工业部综合研究所任室主任。1956年7月至1958年2月,在原建筑材料工业部水泥研究院任副院长。1958年2月至1969年11月,在原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任工程师。1969年11月至1972年3月,河南驻马店板桥国家建委“五·七”干校学员。1972年3月至2001年10月,历任原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所长、副院长、副总工程师、技术顾问等职务。在他的倡议和领导下,1986年10月成立了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1986年10月至2004年4月,任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理事长,2004年后任协会名誉理事长。1990年7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任国家建材局科学教育委员会顾问委员。2001年10月离职休养。

黄大能同志历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三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第四、五、六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八届中央委员会名誉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第八、九届理事会名誉副理事长。

黄大能同志早年深受父亲黄炎培爱国思想的熏陶,积极投身救国运动,参加过著名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1946年10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9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50年3月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对工作兢兢业业,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热爱。尽管其间经历了一些坎坷曲折,但他始终保持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极大热忱积极投身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尽心竭力。198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黄大能同志长期担任民建中央和中华职业教育社的领导职务,认真履行职责,热心社会事务,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50年3月,他在父亲黄炎培的引导下,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后长期担任民建中央副主席,为推动民建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积极贡献。1997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他仍然关注民建事业的发展,多次参加有关活动,表现出对民建的深切关心和眷恋之情。在担任中华职业教育社领导职务几十年的工作中,他积极实践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思路和建议,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关心海峡两岸职业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多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自觉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提出提案近30个,多次在全国政协大会上发言,在参政议政方面颇有建树,赢得广泛好评。

成就及荣誉

黄大能同志是我国著名水泥、混凝土技术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具有较高的技术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为我国的建材工业建设与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在水泥、混凝土技术方面有突出的建树,领导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水泥国家标准,在熟料中掺加矿渣、火山灰质的混合材料,生产出多品种、多强度标号的水泥,从而缓解了解放初期水泥供应紧张的局面。曾主持制订中国第一个水泥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是材料流变学用于水泥混凝土倡导者。他长期从事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的技术研究,大大提高了大坝混凝土的耐久性,在建设长江三峡大坝工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潜心研究改变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极力推广预拌混凝土,已在全国工程建设中普遍应用,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净化了环境,又提高了工程建设速度。他长期从事水泥流变学的理论研究,曾在国内多所大学及美国波特兰水泥协会(PCA)和挪威、瑞士等国作专题学术讲座,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广泛接触国际友人,扩大我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

个人作品

著有《中国水泥工业》小册子、《水泥混合材料的性能和利用》、回忆录《傲尽风霜两鬓丝-我的八十年》等。曾编辑出版《硅酸盐辞典》、《建筑材料辞典》。曾两度派赴威特朗赫姆(Tlendheim)大学讲学,著有学术论文数百篇。

社会评价

黄大能同志的一生是爱国奋斗的一生,是为我国的建材工业和职业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是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竭诚奉献的一生。他奉行责在人先、利居众后,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奋斗不息。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身体力行,作风严谨,克己奉公,宽厚待人。他的高尚品格和始终不渝的奋斗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其他信息

黄炎培六十年前赠儿子黄大能座右铭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取象于钱,外圆内方”是指中间有方孔的铜钱,也就是如果认为这是真理,是绝对正确的事,就应该像钱中的方孔那样方正,应该坚持;然而对人的态度,就应和和若春风,也就是要"圆"。但这里的“圆”却不是“圆滑”。在原则上必须要像“秋霜”一样严肃。在待人处事上,则应像“春风”那样和气。

日常人际关系的复杂矛盾,多如牛毛,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则相信矛盾解决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了。

《历尽沧桑志生辉》——黄大能同志纪念文集出版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混凝土外加剂分会组织和编辑、汇集黄大能同志生前珍贵照片及同事、朋友、学生、混凝土外加剂分会会员单位的回忆性纪念文集——《洗尽沧桑傲然存——纪念黄大能同志逝世周年文集》,经过近三个月的文章征集和修订,[1]在汇总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更名为《历尽沧桑志生辉》,于2011年7月6日正式出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