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黄丰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丰镇

图片来自网络

中文名 :黄丰镇

所属地区: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

黄丰镇,隶属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地处彭山区东部,东与仁寿县视高街道接壤,南与富牛镇连界,西与江口街道毗邻,北与江口街道和仁寿县视高街道相连, 行政区域面积40.38平方千米。 1953年3月,黄丰乡第5保(今江口镇白蜡村)划归永丰乡;1955年11月,新丰乡并入黄丰乡;1996年,黄丰乡改黄丰镇。 截至2018年末,黄丰镇户籍人口为17871人。 截至2020年6月,黄丰镇辖2个社区、4个行政村。 2011年,黄丰镇完成财政总收入300万元。 2018年,黄丰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1个。 [1]

位置境域

黄丰镇地处彭山区东部,东与仁寿县视高街道接壤,南与富牛镇连界,西与江口街道毗邻,北与江口街道和仁寿县视高街道相连, 行政区域面积40.3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黄丰镇境内属于典型的浅丘地区,多长丘山。

气候

黄丰镇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季长,无酷热,多夏旱,少伏旱,每年有不同程度的洪涝,冬无严寒少霜雪,春季气温回升早,但多寒潮低温,秋多绵雨降温快。多年平均气温16℃,极端低温-3.6℃;极端高温37.8℃。无霜期年平均30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21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000.61毫米。

水文

黄丰镇境内有金鱼寺河,位于境内东南部,发源于江口插旗山和锦江乡的九龙山,绕经仁寿县里仁乡在黄丰镇合流直达眉山太和场注入岷江。该河流域面积180平方千米,径流量0.7亿立方米,全长27.1千米。此河夏秋多水,冬春断流,河床上窄下宽,属季节性徐水排洪河道。

自然灾害

黄丰镇最严重的一次水灾发生在1947年5月,境内350户1200人受灾,死亡所牲畜150头(只),伤270头(只);损毁房屋700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324亩,无收成100亩;1973年山洪暴发,部分农房毁坏,农作物受灾面积上千亩,其中百余亩无收成;1984年7月29日,降雨248.8毫米,山洪暴发,房屋被淹没172间,垮塌871间,冲垮田坡1201条,塘坝30座,地坡710条,粮食作物受灾面积1186亩,减产14.9万千克,冲走鱼苗61.2万尾,损失成鱼0.6万千克;1995年8月10—12日,连降暴雨,山洪暴涨。全镇受灾110户350人,倒塌房屋150间,毁坏公路200多米,桥、涵洞10余处,冲毁灌溉渠道10处,长200米,淹没水稻、玉米红苕等粮食作物面积9000多亩,损失粮食13.8万千克,毁坏田地150亩,损失鱼苗200万尾、成鱼15万千克。最严重的旱灾发生在1939年春旱,小麦减产70%,油菜、豆类作物分别减产80%和85%;1943年5月,遭受历史上少见的干旱,塘、冬水田多数干涸,全乡2086.4亩稻田只栽插1456.3亩;1963年大旱,农作物受灾面积1143亩,粮食作物减产三至五成者达672亩,损失粮食数万千克;1973年3月,遭受历史罕见的干旱,塘、库干涸,冬水田多数龟裂,打井抗旱,小麦受灾面积近千亩,其中数十亩无收成;1986年,大春作物遭受严重夏旱,受灾面积6488亩,其中水稻受灾面积4053亩,玉米受灾面积2135亩,粮食作物减产108.6万千克,其中水稻、玉米分别减产80.3万千克和25.1万千克;1994年连续出现春旱、夏旱、伏旱,旱情时间之长,危害之大,在历史尚属罕见,从1月到8月中旬,总降水量仅313.4毫米,比上年同期少231.8毫米,少24%,其中1—5月降雨101.5毫米,比多年平均少94毫米,水稻田大部分断水、干裂,玉米、红苕、蔬菜、甘蔗等作物多数萎蔫,部分村民和牲畜饮水困难有。最严重的低温冻害发生在1928年12月,大雪,雪厚3寸许,部分耕牛冻死;1975年秋末冬初,阴雨绵绵,急剧降温,连续数日气温在-2℃~3℃,屋檐吊冰冻条,树梢被冻死,小麦只能大撒播,小春作物大幅度减产,是历史上罕见的低温冻害。

土地资源

2011年,黄丰镇有耕地面积18641亩,其中水田15772亩,旱地2849亩。

人口

2011年末,黄丰镇总人口18043人。总人口中,男性9701人,占53.77%;女性8342人,占46.23%;14岁以下1913人,占10.6%;15—64岁12815人,占71%;65岁以上3315人,占18.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有回、藏、彝等少数民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3.01‰,人口死亡率8.25‰,人口自然增长率4.7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47人。 2017年末,黄丰镇常住人口为15740人。 截至2018年末,黄丰镇户籍人口为17871人。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