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叔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鲍叔牙(?-前644年),,姒姓之后,名叔牙,别名鲍叔、鲍子,生于春秋时期楚国颍上(今属安徽),是齐国大夫,也是著名商人和政治家。颍上(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人[1]。父为鲍敬叔。
生平
“管鲍之交”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鲍叔牙广为世人所知的事情,莫过于管鲍之交,推荐管仲当上齐相,从而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成就齐国霸业。 由于鲍叔牙政治嗅觉之敏锐,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从而使得本为阶下囚的管仲一飞冲天,不但当了齐相,还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管仲投桃报李,对鲍叔牙及其后人也颇为知恩图报。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一叶知秋,鲍叔牙慧眼识人,推荐了管仲;推而广之,他对其他人如何?史料没有记载,然而单从史书说他后世十馀世都享受封邑,时常有高官贤臣出自其中,就能够说明问题。因此,鲍叔牙死后,仍能荫庇他的子孙后代,自不待言。[2]
义助、举荐管仲
管仲家贫,经常受到鲍叔牙的接济,鲍叔牙对此从来没有怨言。不久,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两人各为其主。后来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接著便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也为此被囚禁起来。于是鲍叔牙多次向齐桓公举荐管仲,最终受到齐桓公的赦免,并得到重用。
管仲说:“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每次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牙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情,反而使他陷于窘境,更加困顿不堪,鲍叔牙不认为我愚笨,却认为是我恰值时运不济。我曾多次做官,但都被国君驱逐,鲍叔牙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逃跑,鲍叔牙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有老母,正需赡养。公子纠失败,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鲍叔牙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己置于管仲之下。于是,他的贤良也影响了他的子孙后代。鲍叔牙死后,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人是著名的大夫。[3] 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牙能够诚助贤才!
辅佐小白
举管仲相
- 周庄王十二年(前685年),春齐人杀无知。夏管仲奉公子纠返齐,并试图刺杀小白,失败。小白返国继位,是为桓公。桓公要鲁国处死公子纠,又告知鲁国,桓公要自己杀死管仲,管仲被囚车运送回国。由于深知管仲的才能,鲍叔牙建议桓公勿将其定罪,甚至推荐管仲当上了宰相,被时人誉为“管鲍之交”、“鲍子遗风”。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 周襄王八年(前645年),管夷吾有病,小白问之曰:“仲父之病病矣,可不讳云,至于大病,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夷吾曰:“公谁欲欤?”小白曰:“鲍叔牙可。”曰:“不可。其为人洁廉善士也,其于不己若者不比之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使之理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其得罪于君也,将弗久矣。”
- 周襄王九年(前644年),鲍叔牙病逝。次年(前643年),冬十月齐桓公饥寒交迫中走完王霸之路。
明辨是非
管仲病重后,齐桓公考虑他将不久于人世,问他是否可以让鲍叔牙接替他为相。管仲说:鲍叔牙善恶过于分明,以善待善尚可,以恶对恶谁能忍受得了?“他是位君子,但不可以委以国政。”当有人将管仲这些话告诉了奸臣易牙,易牙以为这正是离间管仲与鲍叔牙的好机会,遂到鲍叔牙面前挑拨离间。没想到鲍叔牙听了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昏“这正是我推荐仲父(管仲)为相的原因。仲父忠于国家,没有私心。若让我为相,哪里还有你们这些小人容身的地方?”一番话说得易牙面红耳赤,连忙狼狈而退。 公元前645年,管仲、显朋等人相继死去,桓公不听管仲遗言,又起用佞臣易牙、竖刁、开方。公元前643年,桓公病重,三人乘机作乱,自己也被断食饿死。诸子争位,内乱发生,尸体停放六十七天始得收敛,齐国也由此中衰,失去了霸主地位。
鲍叔牙墓
济南东30里鲍山下,旧有鲍城,为鲍叔牙封地所在。其墓相传在今日济南济钢,所在高地称为鲍山。宋曾巩有《登华不注望鲍山》诗云:“云中一点鲍山青,东望能令两眼明。若道人心似茅戟,心中那得叔牙城。” 只见鲍山高不过百米,山上树木茂盛,山顶有新建的亭榭,东侧山脚下有仿古牌坊式山门,似乎并无引人之处。“'鲍山'的名字就缘自鲍叔牙。”王晶介绍说,昔日此山附近有一座石城,名叫“鲍城”,是鲍叔牙的封地。鲍叔牙死后,葬于山坡下,后人为纪念这位先贤的功德,便把此山称为“鲍山”,沿用至今。他讲,这里除了鲍山和鲍叔牙的墓地,许多历史遗迹已经没有了。但史书记载,这里曾是一处山清水秀,涧幽水潺的美丽处所,引得历代文人赞咏。 在鲍山东北约500米处的山下,有修缮完好的鲍叔牙坟墓。只见坟墓是一大土丘,高约5米,直径约6米,上面长满了草木,四周有青砖砌成的围墙,高约1米。在围墙外面则是一个青砖垒成的平台,北侧有两尊石兽和一个写有“齐大夫鲍叔牙墓”的墓碑。而在墓碑北侧,便是宽敞的石板台阶。台阶下有一石碑,是济南市人民政府1995年所立,上写有“鲍叔牙墓”和“济南市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样,背面还有有关鲍叔牙的简介说明。 鲍叔牙墓位于济钢单身楼北面,是济南市政府于1995年12月20日公布的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叔牙墓共有两层,均用采自鲍山的山石铺砌地面。第一层东侧立一石碑,上书“鲍叔牙墓”。墓上下两层之间的台阶正中间,有一“双龙戏珠”石雕。圆形封土堆位于该墓第二层正中,直径约10馀米,高约4.5米,长满了杂草。墓前有石碑一尊,上书“齐大夫鲍叔牙墓”。碑前有石供桌,左右各自分立一只石刻狻猊。封土上草木葱郁,漫步于坟冢旁的小径上,微风拂过,草木摇落,历史的沧桑感迎面吹来。
历史评价
《史记·管晏列传》中说:“鲍叔牙推荐管仲做了齐国的相国,自己甘心情愿地在他的领导下为官做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国家棒禄,后世有十馀代在齐国有封邑、任大夫之职。天下人不但赞美管仲的贤能,而更赞美鲍叔牙能够识才荐贤不妒,谦和爱国忠君。” 宋代曾巩有《鲍山》诗云:“云中一点鲍山青,东望能令两眼明。若道人心是矛朝,山前哪得叔牙城。” 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钜子”。[4]
后人
参考资料
- ↑ 晋张处度《列子·力命》注:“管仲、鲍叔牙并颍上人”
- ↑ 鲍叔牙 ——慧眼识人的齐国大夫
- ↑ 鲍叔牙无私让贤 荐管仲成就齐国霸业
- ↑ 历史上的今天>鲍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