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韓奕》是《詩經》的其中一篇。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三百篇》。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才稱為《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約成書於春秋時期,漢代傳授《詩經》的有齊、魯、韓、毛四家。東漢以後,齊、魯、韓三家先後亡失,僅存《毛詩外傳》。毛詩盛行於東漢以後,並流傳至今。
“ |
奕奕梁山,維禹甸之,有倬其道。 韓侯受命,王親命之,纘戎祖考,無廢朕命。 夙夜匪解,虔共爾位,朕命不易。 榦不庭方,以佐戎辟。 四牡奕奕,孔修且張。 韓侯入覲,以其介圭,入覲於王。 王錫韓侯,淑旂綏章,簟茀錯衡。 玄袞齒舄,鈎膺鏤鍚,鞹鞃淺幭,鞗革金厄。 韓侯出祖,出宿於屠,顯父餞之,清酒百壺。 其殽維何,炰鱉鮮魚,其蔌維何,維筍及蒲。 其贈維何,乘馬路車,籩豆有且,侯氏燕胥。 韓侯取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 韓侯迎止,於蹶之里。 百兩彭彭,八鸞鏹鏹,不顯其光。 諸娣從之,祁祁如雲,韓俟顧之,爛其盈門。 蹶父孔武,靡國不到,為韓姞相攸,莫如韓樂。 韓樂韓土,川澤訏訏,魴鱮甫甫,麀鹿噳噳。 有熊有羆,有貓有虎,慶既令居,韓姞燕譽。 溥彼韓城,燕師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時百蠻。 王錫韓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國,因以其伯。 實墉實壑,實畝實籍,獻其貔皮,赤豹黃羆。 |
” |
— 韓奕 |
創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於農業,「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綿綿瓜瓞》等詩篇都表明周是依靠農業而興盛,農業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周族在武王伐紂之後成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隸私有與貴族領主的統治成為這一歷史時期的社會政治特徵。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紂暴虐無道,主要與其實行奴隸制經濟制度有關。西周建立以後,為緩和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尖銳矛盾,緩和階級鬥爭,變奴隸制為農奴制,正如王國維在《殷商制度論》中所言:「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於殷周之際……殷周間的三大變革,自其表而言之,不過一家一姓之興亡,與都邑之轉移。自其里言之,則舊制度廢而新制度興,舊文化廢而新文化興……」
西周較之殷商,由於經濟制度的巨大變革,促使社會在精神文明方面產生飛躍性的進步,作為文學代表的《詩經》出現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產物,而它反過來又促進了社會的文明進步[1]。
傳承歷史
據說春秋時期流傳下來的詩有3000首之多,後來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詩有目無詩)[2]。孔子編纂詩經之後,最早明確記錄的傳承人,是「孔門十哲」、七十二賢之一的子夏,他對詩的領悟力最強,所以由其傳詩。
視頻
韓奕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詩經簡介:古代中國的詩歌歷史的發展源頭,搜狐,2016-05-25
- ↑ 「詩經」詩詞全集(305)首),詩詞名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