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棣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圖片網址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
韋棣華(1861年 - 1931年),外文名:Mary Elizabeth Wood,瑪麗•伊麗莎白•伍德,中文名韋棣華,美國聖公會女傳教士、圖書館學教育家。
聖公會一般指安立甘宗[1]。安立甘宗(英國國教,英語:Anglicanism),常用名「安立甘教會」(盎格魯教會,Anglican Church)或「主教制教會」(主教會,EpiscopalChurch),是基督新教三個原始宗派之一,也是帶有盎格魯-撒克遜人禮儀傳統的宗徒繼承教會。它在清朝傳入中國,譯作「聖公會」,取義神聖的天主教會(聖而公教會,Holy Catholic Church),約定俗成[2]。
人物簡介
1899年,韋女士從美國來看望在文華書院任教的弟弟。然而就是這次武漢之旅,卻徹底改寫了中國圖書館發展的歷史。文華書院位於武昌鳳凰山下,是美國基督教聖公會於1871年創辦的一所奇宿學校。韋棣華到武昌不久就被該校聘為英文教員。她很快發現文華校園內圖書資料貧乏,教師學生無教學參考書籍,在整個武漢也沒有一座可供大眾閱讀的圖書館。於是她動員教員捐獻圖書,自己也到處搜集並自掏腰包購買書刊,在學校設立了一個小型的圖書閱覽室。這個小閱覽室大受師生歡迎。韋棣華認識到,把西方的公共圖書館理念引進中國,並建立一座大型的新式公共圖書館已非常必要。為了加強自己在這方面的知識和資金籌措,她又專程返回美國就讀於紐約普菜特學院、波士頓西蒙斯學院,專門學習圖書館學。在學習之餘,她奔走各大學遊說,得到哥倫比亞等大學及教會相關人土的大力贊助。1903年,她帶着學到的專業知識和募捐款項回到了武昌文華書院。
1910年5月16日,她用募捐來的款項建立起來的文華公書林這個中國近代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公共圖書館誕生。開放之後,公書林經常舉辦演講會、讀書會、故事會、音樂會等以吸引讀者上門讀書。1914年,還成立了一個流動圖書館,選擇一些書籍設點存放於各處學校及單位,方便讀者就近閱讀,並且隔幾周更換一次,還設分館三處,廣泛服務武漢市大中學及廣大市民,並向市民闡述和宣傳公共圖書館的理念和意義。
1914年至1916年,文華公書林還在上海、南京、杭州、開封、太原等城市組織巡迴演講,向民眾普及圖書館知識。此舉引起了文化界的廣泛關注。蔡元培先生因此稱文華公書林「彌孚眾望」。
僅僅建立一座公共圖書館遠遠不夠,她還要在中國辦好的圖書館教育,使人們充分認識公共圖書館在現代文明中的作用。為中國圖書館教育培養人才和在中國建立系統的圖書館事業便是韋棣華的主要工作。她培養的很多人在圖書館界至今提起來仍如雷貫耳,如沈祖榮、胡慶生、裘開明、嚴文郁、汪長炳、桂質柏、童世綱、吳元清、顧家傑等等。她的人格魅力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她的學生們以她為師而感到快樂自豪。沈祖榮被稱為「中國圖書館學教育之父」,是這樣形容自己對師長韋棣華的感情:「傾心悅慕,愛戴終身。」
1923年,傳教士提議把庚子賠款一部分用於推進中國圖書館事業,韋棣華為之擬定請求書,並於1924年返美,致書美國總統和國會,與100多位國會議員交談陳述理由。終於為中國的圖書館事業謀得大量的國際資金,這些錢部分用來建造了北京圖書館,並其10年內運行費的一半;以及支持國內其他六所圖書館的運作,同時每年資助文華圖書館專款5000美元,用於教學及獎學金支出。
韋棣華與文華圖書館同呼吸、共命運,終生未嫁。她把自己的後半生都奉獻給了中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當時民國第二任大總統黎元洪稱她為「中國現代圖書館運動之皇后」。1931年5月1日,韋棣華病逝於武昌,享年6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