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霏细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霏细岩

霏细岩(Fine rock)属于酸性喷出岩的一类。是无斑或少斑的隐晶质流纹岩,具霏细结构。

简介

霏细岩呈淡灰紫色,风化后灰白色,具霏细结构和显微鳞片粒状变晶结构。主要矿物为石英、钠一更长石、富铯锂云母、锂云母,其次为钠长石、钾长石、黄玉等。副矿物有锰钽铁矿、含钽锡石、细晶石、锆石、独居石等。岩脉广泛发育有钠长石化与黄玉化,钽、铌、锂铷、铯、锡、铍等的含量均很高。常见的如无斑的流纹岩,即为一种霏细岩。流纹岩是一种典型的酸性喷出岩,颜色常为灰白、粉红、浅紫、浅绿等;绝大部分呈斑状结构,斑晶多为长石和石英,有时偶见黑云母和角闪石;具块状构造或流纹构造。如果斑晶中的长石矿物以正长石为主,或间有石英,称流纹岩;流纹岩发生次生变化,长石暗淡无光,颜色变深,石英斑晶显著,则称为石英斑岩;如果斑晶中长石矿物以斜长石为主,暗色矿物略多,称为英安岩;无斑晶结构的流纹岩及其它酸性喷出岩,称为霏细岩。霏细岩多产于古老隆起的边缘,主要受北北东、北东和北北西向构造的次级断裂控制。围岩为雪峰期花岗闪长岩和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混合岩以及震旦系浅变质岩。据钾一氩法规定,霏细岩脉的地质年龄为118百万年,属于燕山中期晚阶段的产物。

评价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火的。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淬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注意了油和水的冷却能力。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以上,说明已应用了渗碳工艺。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1863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的相。法国人奥斯蒙德确立的铁的同素异构理论,以及英国人奥斯汀最早制定的铁碳相图,为现代热处理工艺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人们还研究了在金属热处理的加热过程中对金属的保护方法,以避免加热过程中金属的氧化和脱碳等。1850~1880年,对于应用各种气体(诸如氢气、煤气、一氧化碳等)进行保护加热曾有一系列专利。1889~1890年英国人莱克获得多种金属光亮热处理的专利。二十世纪以来,金属物理的发展和其他新技术的移植应用,使金属热处理工艺得到更大发展。一个显著的进展是1901~1925年,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转筒炉进行气体渗碳;30年代出现露点电位差计,使炉内气氛的碳势达到可控,以后又研究出用二氧化碳红外仪、氧探头等进一步控制炉内气氛碳势的方法;60年代,热处理技术运用了等离子场的作用,发展了离子渗氮、渗碳工艺 ;激光、电子束技术的应用,又使金属获得了新的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方法。。[1]

参考文献

  1. 霏细岩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