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陈裴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姓名 陈裴之
别名 孟楷,号小云朗玉
出生年  1794
死亡年  1826
官宦经历 诸生,官云南府南关通判
编著作品 《香畹楼忆语》《香畹楼忆语》《澄怀堂集》

陈裴之(1794—1826),字孟楷,号小云朗玉,清代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诸生,官云南府南关通判。著有《香畹楼忆语》《香畹楼忆语》《澄怀堂集》。

其父陈文述是当时著名诗人,文述先生如袁枚一样,积极倡导女学,并有三十多名女弟子。诗风效法宋代西昆体,晚年归于雅正。据陈文述年谱载: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九月子裴之生。嘉庆十五年(1810)裴之娶汪端为妻。汪端是陈文述的女弟子。

裴之与妻汪端常以诗唱和无间。陈裴之卒年三十有三。


杂言古诗

台湾三仁诗
台湾奸民杀官弁,草疏[1]千言飞告变。疏言草野臣同春[2],郡丞程峻[3]之故人。程峻杀贼贼入署,斗大岩城贼争据。臣率义民克复之,解围专望驰雄师。微臣虽无守土职,郡丞一印臣擅摄[4]。昧死陈情达天阙[5],神策军[6]来争破敌。自愿随营杀群贼,乌牛栏前白刃接。贼败大呼伏兵出,矢竭弦亡外援绝,马蹄一蹶[7]身被执。丁未[8]季冬月十日,骂贼常山[9]死不屈。事闻当宁颁尺一[10],庙食千秋奖忠烈。吁嗟乎,庙食千秋奖忠烈,乃是诸侯老宾客。(寿先生)

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复过[11]。大军未集孤城倾,壮士一呼贼锋挫。贵不必横冲都,众不必鸦儿兵[12];鹿仔港接彰化城,毛葫芦[13]即君子营。一战大里杙[14],再战牛马庄。炮声如雷地中起,杀贼不克被杀戕。贼戕真义士,诏书煌煌传庙祀。粤东嘉应国子生,乔基其名李其氏[15]。(李义士)

恋父必甘白刃蹈,满姑[16]死烈刃死孝。骂贼不畏遭群凶,满姑死孝还以忠。三尺刀光一尺水,满姑知生不知死。君恩隆祀台湾城,满姑虽死仍如生。史乘[17]千秋载奇节,刘郡丞女年十七。(刘烈女)

【题解】
本组诗为杂言古诗,收入连横《台湾诗乘》。三仁,指的是皆死于林爽文事件的寿先生──寿同春、李义士──李乔基、刘烈女──刘满姑,描写的则是三人殉难的经过。〈寿先生〉歌咏浙江诸暨人寿同春,其为淡水同知程峻幕宾,林爽文事件时同知程峻战死,寿同春召集义勇收复竹堑地区,翌年,寿同春却中伏被执惨遭支解殉难。道光6年(1826)水师提督许松年在他殉难处建祠纪念名为“寿公祠”。〈李义士〉歌咏李乔基于林爽文事件时率义勇从前彰化县令张贞生、把总陈邦光克复彰化县城,当时擒获林爽文之部将杨振国高文麟等,与林爽文反清势力前后大小战不下二十馀次,后来不幸被俘而死。〈刘烈女〉诗,歌咏对象则为刘满姑。组诗强调他们展现的节与义,如以“骂贼常山”美誉寿同春,特别是将女性殉难者事迹入诗,弥足珍贵,只是不脱一般史册方志表彰忠孝贞节烈女之传统价值观。

【延伸阅读】
1.  萧纶〈台湾三仁诗〉,连横《台湾诗乘》。


注释

  1. 草疏:谓拟写奏章。
  2. 同春:即寿同春(?-1787),名星,以字行,浙江诸暨人。习文法,客台湾淡水厅同知程峻署,年七十馀矣。
  3. 郡丞程峻:郡丞,谓郡守的二副,即辅佐郡守之人,此指台湾府下的淡水同知。程峻(?-1786),安徽人,乾隆48年(1783)转任淡水同知,于林爽文事件中殉职。
  4. 擅摄:擅自管理。
  5. 昧死陈情达天阙:昧死,即冒死,谓冒昧犯死罪,古代臣下上书帝王惯用此语,表示敬畏。天阙,天子的宫阙,亦指朝廷。
  6. 神策军:原为唐代的禁军名,此指朝廷的军队。
  7. 蹶:音ㄐㄩㄝˊ,跌倒之意。
  8. 丁未:即乾隆52年(1787)。
  9. 骂贼常山:原指坚守常山抵御安禄山等叛军,因而于洛阳天津桥遇害的太守颜杲卿。在此借指寿同春。
  10. 事闻当宁颁尺一:宁,音ㄓㄨˋ,非宁之简字。当宁,代指皇帝。尺一,谓天子的诏书。
  11. 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复过:比喻猛将坐镇要冲,敌兵过不了。典出自《北史‧王罴传》:“王罴除华州刺史,尝修州城未毕,梯在城外。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觉。比晓,轨众已乘梯入城。罴尚卧未起,闻阁外汹汹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
  12. 贵不必横冲都,众不必鸦儿兵:横冲都,五代李嗣源所部五百骑,因勇猛善战被后唐太祖李克用封为“横冲都”,后指精锐部队。鸦儿兵,指骁勇善战的少年军队,典出自《新五代史‧唐庄宗纪上》:“克用少骁勇,军中号曰‘李鸦儿’。”
  13. 毛葫芦:谓地方上的武装部队。起于元顺帝时,召募的一种地方地主武装团练,明代曾沿袭此制度用以抵抗倭寇和镇压农民起义军。见《元史‧朵尔直班传》:“会盗起河南……募民为兵,出库所藏银为大钱,射而中的者赏之,由是人皆为精兵。金商义兵以兽皮为矢房,状如瓠,号毛葫芦军,甚精锐。列其功以闻,赐敕书褒奖之,由是其军遂盛,而国家获其用。”故而称为毛葫芦军、毛葫芦兵。
  14. 大里杙:大里,原是番社的译音。杙,音ㄧˋ,原指系舟筏的小木椿。今台中市的大里区之古名。
  15. 乔基其名李其氏:即李乔基,名安善,以字行,清监生,原籍广东嘉应州人,寄籍彰化,其祖曾募乡勇从征朱一贵,以军功授职,遂居岸里社侧之北庄(今神冈区北庄村)。林爽文事件时,为义民首,被被执不屈,为贼磔死‧入祀台南、彰化昭忠祠‧侄李举柏鹿仔港阵亡、子李端柏同殉。事后,追赠知县职衔。
  16. 刘满姑:湘潭人,台防同知刘亨基之女,乾隆51年(1786)林爽文势力攻陷彰化城,刘亨基殉难。当时刘满姑仅十七岁,奔投屋后水池欲自尽,水池过浅未死号哭痛骂,敌方割其口鼻,遂遇害。
  17. 史乘:泛指史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