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阿利僧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阿利僧派

图片来自easyatm

阿利僧派,或称阿利教(Ari),是缅甸蒲甘王朝早期的信仰,宗教中心在蒲甘东南的沙摩底(Thamahti,或Samati),一说阿利僧派也曾分布于南诏大理

介绍

阿利僧派是缅甸本土崇拜、那伽崇拜、印度教佛教怛特罗密教的混合体。阿利僧派崇拜那伽龙、并祀佛陀沙克蒂(性力派)神祇。阿利僧派僧侣食肉、饮酒,并享有初夜权,信徒在婚前与其上师过夫妻生活。

“阿利”(Ari)这一名称据考证来自雅利安(Aryan)或阿利耶(Arya,圣、尊)[1];也有观点认为来自阿阇梨(Acarya),和云南南诏大理时期的滇密同出一源。有学者认为,阿利僧派可能是7世纪时从印度吐蕃传入的。

《教史》认为,阿利僧派是“伪僧”于“三摩提王”(Sammati-raja)时传入缅甸。这位“三摩提王”似乎是古代开国君主,因为东南亚古代史十分缺乏,故尚无定论。

11世纪,蒲甘王朝国王阿奴律陀统一全缅,他自小厌恶阿利僧派的做派,在孟人高僧善阿罗汉的建议下,立即改宗上座部佛教,并通令全国信奉上座部佛教。阿利僧派从此式微。

参考文献

  1. 净海, 南传佛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