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开基天后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开基天后宫

中华民国台湾)文化资产

图片来自全国庙宇网

基本资料

类别    国定古迹

又称    水仔尾妈祖庙

公告    1985年

开基之名  是台湾府城最早的妈祖

正殿主祀  妈祖

后殿主祀  观世音菩萨

开基天后宫是主祀妈祖的庙宇[1][2],在1985年公告为二级古迹,后因〈文化资产保存法〉的修改而先后改为省定古迹、国定古迹[2][3]。因是台湾府城最早的妈祖庙,故以冠以“开基”之名[1][2]。其别名“小妈祖庙”是与俗称“大妈祖庙”的大天后宫相对而来,而由于位在“水仔尾”[注 1]所以也有人称做水仔尾妈祖庙[1][2]

沿革

  • 郑成功明郑永历十七年(1662年)攻下普罗民遮城后改建德庆溪口的“妈祖寮仔”而成,当时称“开基妈祖庙”,其盖庙的砖头是他第二批自厦门来台的舰队所运来的。庙内供奉一尊刻制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的妈祖像,是当年随著郑成功舰队来台的,故俗称为“船仔妈”
  • 进入清朝统治后,改称为“开基天后宫”。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时,时任福建分巡台湾道蒋允焄捐修该庙,使其更具规模。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时,台湾府知府蒋元枢又予以修建,使之成为一间三进的建筑,并赠与一尊“倾听观音”在新建的后殿供奉。这尊观音乃蒋元枢所献的“府城三大观音”之一,另外两尊则在祀典武庙大天后宫中。之后历代亦有所修建。
  • 日治时期,在日本大正十五年(1926年)时因庙宇年久失修,故境内居民们集资重建。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该庙遭盟军空袭而毁损甚重,于是在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进行重修,而民国六十七年(1972年)时又有所改建,增添了繁复的表面装饰而成今貌。

建筑特色及祭祀神祇

交谊宫庙

嘉义大天宫、嘉义南隐宫、桥头凤桥宫、新市永安宫、归仁妈祖厅、大铳街元和宫、白龙庵敬心坛、米街广安宫、米街忠泽堂、米街泽祐堂、四联境普济殿四联境金安宫、南厂广州宫、南厂水门宫、祀典兴济宫、府城兴圣堂、全台首邑县城隍庙、赤崁楼大士殿、台湾首庙天坛六合境大埔福德祠、开台圣地三老爷宫、盘古药皇庙神佛坛

注释

  1. 水仔尾的“水”是指德庆溪,开基天后宫的位置位在德庆溪注入台江口的南岸地区[2]

视频

台南开基天后宫

参考资料

  1. 1.0 1.1 1.2 王浩一. 《在庙口说书》. 台北市: 心灵工坊文化. 2008-08: 页11-16. ISBN 978-986-6782-47-3. 
  2. 2.0 2.1 2.2 2.3 2.4 傅朝卿. 台南市古迹与历史建筑总览. 台南市: 台湾建筑与文化资产出版社. 2001-11: 页64-65. ISBN 957-30880-4-5. 
  3. 开基天后宫.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