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開基天后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開基天后宮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圖片來自全國廟宇網

基本資料

類別    國定古蹟

又稱    水仔尾媽祖廟

公告    1985年

開基之名  是臺灣府城最早的媽祖

正殿主祀  媽祖

後殿主祀  觀世音菩薩

開基天后宮是主祀媽祖的廟宇[1][2],在1985年公告為二級古蹟,後因〈文化資產保存法〉的修改而先後改為省定古蹟、國定古蹟[2][3]。因是臺灣府城最早的媽祖廟,故以冠以「開基」之名[1][2]。其別名「小媽祖廟」是與俗稱「大媽祖廟」的大天后宮相對而來,而由於位在「水仔尾」[註 1]所以也有人稱做水仔尾媽祖廟[1][2]

沿革

  • 鄭成功明鄭永曆十七年(1662年)攻下普羅民遮城後改建德慶溪口的「媽祖寮仔」而成,當時稱「開基媽祖廟」,其蓋廟的磚頭是他第二批自廈門來臺的艦隊所運來的。廟內供奉一尊刻製於崇禎十三年(1640年)的媽祖像,是當年隨著鄭成功艦隊來臺的,故俗稱為「船仔媽」
  • 進入清朝統治後,改稱為「開基天后宮」。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時,時任福建分巡台灣道蔣允焄捐修該廟,使其更具規模。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時,臺灣府知府蔣元樞又予以修建,使之成為一間三進的建築,並贈與一尊「傾聽觀音」在新建的後殿供奉。這尊觀音乃蔣元樞所獻的「府城三大觀音」之一,另外兩尊則在祀典武廟大天后宮中。之後歷代亦有所修建。
  • 日治時期,在日本大正十五年(1926年)時因廟宇年久失修,故境內居民們集資重建。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該廟遭盟軍空襲而毀損甚重,於是在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進行重修,而民國六十七年(1972年)時又有所改建,增添了繁複的表面裝飾而成今貌。

建築特色及祭祀神祇

交誼宮廟

嘉義大天宮、嘉義南隱宮、橋頭鳳橋宮、新市永安宮、歸仁媽祖廳、大銃街元和宮、白龍庵敬心壇、米街廣安宮、米街忠澤堂、米街澤祐堂、四聯境普濟殿四聯境金安宮、南廠廣州宮、南廠水門宮、祀典興濟宮、府城興聖堂、全臺首邑縣城隍廟、赤崁樓大士殿、台灣首廟天壇六合境大埔福德祠、開台聖地三老爺宮、盤古藥皇廟神佛壇

註釋

  1. 水仔尾的「水」是指德慶溪,開基天后宮的位置位在德慶溪注入臺江口的南岸地區[2]

視頻

台南開基天后宮

參考資料

  1. 1.0 1.1 1.2 王浩一. 《在廟口說書》. 台北市: 心靈工坊文化. 2008-08: 頁11-16. ISBN 978-986-6782-47-3. 
  2. 2.0 2.1 2.2 2.3 2.4 傅朝卿. 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台南市: 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2001-11: 頁64-65. ISBN 957-30880-4-5. 
  3. 開基天后宮.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