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钱如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钱如京
国籍 中国
别名 字公溥,号桐溪
职业 官员
知名于 弘治十五年(1502年)进士。
知名作品



钱如京(QianRuJing),字公溥,安徽桐城东乡(今枞阳县仪山乡)人。父亲钱鸾,字应祥,擅长写诗,常以诗勉励如京勤学进取,慎守情操。因少时崇拜周家潭先师周京,故名如京。幼小受家教,矢志攻读,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 中壬戌科三甲进士 。

人物生平

如京幼小受家教,勤奋好学,才华出众。初授青田县知县,后调任浙江海盐知县。在知县任上,他勤于职守,勇于自责,口碑良好。有一次,因醉鞭打一名差役,深自追悔,称病不出。同僚登门看望,如京自责说:"我本来没有病,只因昨天感情失控,滥用权力,感到十分内疚,所以闭门思过。"众人闻之深为感动。

后升任浙江按察使,明嘉靖四年(1525)五月,浙江布政司左参政郑毅(号岩山道人,江西上饶人)由温台过青田,与前县令廉宪桐城钱如京偕行,相与舍舟登览青田石门洞,作有《石门次韵》诗三首,明嘉靖七年(1528)门生古歙前监察御史方远宜勒成诗碑,至今尚存。

如京为官清廉,仕途通达,调到京都任监察御史,接着又升任副使,派往天津充任兵备道。又经屡次升迁任右副御史、保定巡抚,时值饥荒,见饿民遍野,就及时奏请朝廷准开国库赈饥,救活很多灾民。

其后,改任兵部侍郎左副御史,总督两广军务。有一夜,城中兵勇突发哗变,竞相逃遁。他镇定自若,端坐督署,下令大开城门,任军士自由进出,密令守门军士:"凡结队出城的士兵,一律放行,单独行动的,予以拘留"。经过这样部署,民心渐安。到半夜,集体离营者相继返回,军心安定。次日,如京亲自审理夜间被拘军士,只轻惩两名,其余教育释放。军民都敬服他英明果断,威信倍增。

两广境内少数民族土司,常常互相仇杀,叛服无常,影响地方安宁,有些官员主张用武力征剿。如京认为:使用武力,只使人民遭殃,并不能改变和制止土司反复无常的心理、习性,反而使矛盾激化。于是,他将详情奏呈朝廷,对制止械斗的土司首领委以重用;对为首聚众械斗者予以革职,并宣告:准许他们改过自新,给予立功自赎机会。结果不费一兵一卒,平息了民族之间的械斗,地方很快转为安定。由此,如京政声益著。

不久,他被提升为南京户部尚书,又改任刑部尚书 。这期间,皇室宗庙发生火灾,军士在清扫火场时,有人于灰烬中获得金珠,没有上交,被告发,逮捕下狱。朝廷要按盗窃皇家宗庙祭祀宝器定罪。如京判曰:"金非器,器非珠也",一律从轻发落,众军士得以减免死刑。

如京晚年多病,六次上疏,朝廷才准其告退。回籍后,定居桐城县城桐溪。 钱如京晚年多病,六次上疏,朝廷才准其告退,于嘉靖二十年(1541)辛丑八月致仕。回籍后,简居桐城县城北桐溪塥畔,不履公(官府)门,"款曲亲旧,觞咏自娱"。此地现空留下一条小巷,名为"钱尚书院巷"。卒后朝廷加封为"太子少保",谕旨祭祀安葬,以"乡贤"奉祀。他和夫人合葬墓地在县城西门内(居宅后)山坡东麓,后称"钱尚书坟"。解放后,开荒生产,坟被夷为平地,后县医院扩建,坟毁。

钱如京性格正直宽厚,安静有操守,喜怒不形于色。遇到大事,几句话就能立即决断。对于亲友故旧,和没有做官时一样,平易近人。并热心地方公益事业,与盛汝谦朱朴等乡贤一起,筹划营建桐城学宫及城池。

个人作品

著有《钟庆堂集》、《桐溪存稿》四卷,传于世。他还先后刻本、重刊印行古籍《桯史:两宋史料笔记》十五卷附录一卷〔宋·岳珂撰〕、《元史阐幽》一卷〔明·许浩撰〕、《史衡》六卷〔明·陈尧撰〕等,为保护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作出了重大贡献。《明史》、《桐城耆旧传》有传,名列《中国名人志》等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