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野屋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野屋根

图片来自japandesign

野屋根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日本佛教寺院神道教神社的一种屋顶,发明于平安时代的日本,其最早的应用可追溯到公元990年于大火重建后的法隆寺大讲堂。野屋根由两层屋顶组成,外层屋顶角度倾斜,伴有水平屋檐[1]

内层屋顶仅在屋檐下可见,因此被称为“野屋根”(“野”意为“隐藏的”,) 外层屋顶名为化妆屋根,即“装饰屋顶”之意。

历史

日本佛教建筑和多数神社建筑并非当地原产,而是随着佛教于约6世纪时从中国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日本的气候与亚洲大陆气候有些许不同,因此需要进行结构改良。其中,平安时代年间(794-1185)发明的野屋根是最不可或缺的改进。[2]

奈良时代时,人们认为屋顶的结构构件仅供装饰用,故刻意将其暴露在外。支撑屋檐的椽位于房屋内部,人站在其下方可清楚地看到其结构[2];椽的上方放有屋面材料,如木瓦。图中所示的是法隆寺本堂 (日本佛教)或五层宝塔的结构。

由于日本相比中国北方或朝鲜半岛而言更为潮湿,故屋顶更加陡峭,以便加速雨水下落。同时,因为寺庙墙面易受潮且房顶缺少排水渠,屋檐与墙面之间须有较长的一段距离。房顶越斜,屋檐与墙的距离越长。故窗户的采光也更少,湿度也得以保持。

日本工匠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在天花板上搭建一层隐藏的房顶,将非结构性的椽作为美学要素。野屋根上突出了微斜屋檐的几根主椽。外层房顶的结构性组件搭建在其上,外层屋檐的倾斜度完全独立于内层屋檐。野屋根最早应用于公元990年建造的法隆寺大讲堂,但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修复工作时才为人所知。[3]

影响

野屋根不仅解决了排水问题,还扩大了采光,使其与亚洲大陆的其他寺庙迥然不同。野屋根这一改进极其成功,它被迅速应用到日本各地。不过公元12世纪从中国传入的大佛样风格并未采用野屋根。另外,现存的禅宗寺院所采用的禅宗样大致与大佛样一时间传入日本,禅宗样使用野屋根。[2]

由于野屋根可在不影响底层建筑的情况下改变屋顶结构,它的存在也间接产生了许多结构革新。例如富贵寺大殿的内部空间为矩形,但屋顶为正方形。[3]建筑师还研究了多种利用两层屋顶之间空间的方法,如在京都净瑠璃寺(1107)中,工程师升高了大堂的部分天花板给室内提供空间。之后,升高庙宇的天花板成了家常便饭。

佛教建筑中的建筑变化在神道教建筑风格中也得以体现。春日造、流造、八幡造、日吉造均受到建筑演变的影响,而神明造大社造住吉造则没有采用野屋根这一技法。

山墙饰

在野屋根发明之前,山墙饰被刻意暴露在外。[2]参见右侧法隆寺传法堂图,山墙上可见的棕色部分为支撑房顶的结构的一部分。在使用野屋根的建筑中,山墙饰仅作为装饰性的存在,而非真实的支撑结构的一部分。

中备

野屋根同时改变了驼峰的角色。中备是用于支撑斗栱支柱结构。[4]

随着野屋根的发明,原用于支撑屋顶的驼峰变得多余,后仅作装饰使用。其存在有多种形式,常见为和样风格。[4]

影片

日本建筑史④ 野屋根の话

参考文献

  1. Nishi, Kazuo; Hozumi, Kazuo. What is Japanese architecture? illustrated. Kodansha International. 1996: 24 [1983]. ISBN 4-7700-1992-0. 
  2. 2.0 2.1 2.2 2.3 Hamashima, Masashi. Jisha Kenchiku no Kanshō Kiso Chishiki. Tokyo: Shibundō. 1999: 184–186 (日语). 
  3. 3.0 3.1 Hamashima, Masashi. Jisha Kenchiku no Kanshō Kiso Chishiki. Tokyo: Shibundō. 1999: 239 (日语). 
  4. 4.0 4.1 Nishi, Kazuo; Hozumi, Kazuo. What is Japanese architecture? illustrated. Kodansha International. 1996: 39–40 [1983]. ISBN 4-7700-19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