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邹容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邹容墓,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华泾五村居委会的华泾路北侧,是近代革命家邹容的墓葬。1905年,邹容病逝于上海市提篮桥监狱,其遗体被同乡收殓,后于1906年葬于上海县华泾人刘季平的自宅旁。1923年邹容墓得以重建。文化大革命中邹容墓一度被砸毁,1981年重建。该墓主体建筑为圆筒形墓丘,墓丘前有墓碑和塔形墓标,墓丘左右两侧各有一座石亭,分别放置墓志铭和墓表,墓丘后安放有一扇石屏。1981年,邹容墓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

历史

邹容(1885~1905),字蔚丹,四川巴县人,近代革命家[2]。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赴日留学,次年回国,与章太炎一同住在蔡元培主持的上海爱国学社中。经章太炎等介绍,邹容在《苏报》上发表《革命军》一书,遂引发苏报案,邹容在苏报案中主动向租界工部局投案,后被判处2年徒刑。光绪三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1905年4月3日)邹容病逝于上海市提篮桥监狱,遗体被丢弃在监狱墙外,后由同乡陈竟全收殓,并暂时停放于北四川路的四川义庄。为避免清政府发现,棺木上所写的名字为“周容”。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二月二十九日晚,上海县华泾人刘季平带领几名同乡用小船将邹容棺木运到华泾镇,并葬在自宅黄叶楼的旁边。这座墓葬由当地营造商杨斯盛出资,并由蔡元培题名,墓碑上的名字仍为“周容”。

中华民国成立后,邹容被孙中山追赠大将军。在北洋政府时期,邹容墓遭到严重破坏。1922年,章太炎等人寻访到了邹容葬地,次年章太炎连同章士钊、张继、李根源、于右任、刘继平等出资重修该墓,并树立了墓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2年,上海县政府出资重修邹容墓,并绿化了邹容墓的环境。1963年,邹容墓被列为上海县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期间,邹容墓被砸毁。1981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用邹容墓的原物重新恢复了邹容墓的原貌,但位置从华泾路南移到了路北。同年,邹容墓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结构

邹容墓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华泾五村居委会的华泾路北侧,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墓丘呈圆筒形,高2.36米,直径2.48米。墓丘后立有一块梯形石屏,墓丘的东西两侧各建有石亭,其中西侧石亭内安放有墓志铭,由章太炎撰写,李根源书写;东侧石亭内安放有《赠大将军巴县邹容墓表》石碑,高1.06米,碑文由章太炎撰写,于右任书写。两个碑亭内的石碑均高1.06米。墓丘前安放有一块碑额雕刻有双龙的墓碑,上有章太炎篆书“赠大将军巴县邹容墓”字样。墓碑前安放有石祭台。石祭台前的墓道正中立有一块塔状墓标,上书“邹容之墓”四字,通高2.40米。墓表、墓志铭等物品仍为1923年墓葬修建时的原物。墓葬周围种有常青松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