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齐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邵齐焘 | ||
---|---|---|
大清敕授儒林郎翰林院编修
| ||
籍貫 | 江苏常熟縣 | |
族裔 | 漢族 | |
字號 | 字荀慈,号叔山 | |
出生 |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 江苏常熟縣 | |
逝世 |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 江苏常熟縣 | |
出身 | ||
| ||
著作 | ||
|
邵齊燾(1718年-1768年),字荀慈,号叔山,江苏常熟人。
生平
生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少年聰明,好讀書。乾隆七年(1742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官至编修。四十歲不到即罷官歸里。主講常州龍城書院,有學生黃景仁、洪亮吉等人。帝南巡,齐焘同题颂赞,後以疾辞不赴。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卒,享年五十一岁。[1]葬虞山南麓破山寺(今兴福寺)东。著有《玉芝堂詩文集》九卷。
邵齐焘骈文刍论
清代中叶,苏州府骈文名家辈出,前后相继,蔚为壮观,其中率先在骈坛自树一帜且号为大家者,乃是昭文邵齐焘。吴鼒辑《八家四六文钞》,即将邵氏与袁枚、刘星炜、孔广森、吴锡麒、孙星衍、洪亮吉、曾燠并为收入,足见其在当时影响之大。邵齐焘(1718—1769),字荀慈,号叔宀,江苏昭文(今常熟)人。幼即异敏,“甫受书,辄了大义”,以致“塾师惊,辞不能师”[1]卷首。乾隆七年(1742)进士,散馆授编修。由于他性格“冲澹,不省揣合”[1]卷首,所以在乾隆十七年(1752)就被罢归,时年方36岁。晚岁主常州龙城书院,喜奖掖后进,洪亮吉、黄景仁等皆从受学。邵齐焘诗文兼擅,有《玉芝堂文集》6卷、《诗集》3卷,“乃其晚年所自定”。《文集》中骈散并收,以骈体为主,陈康祺谓其“渊懿鎗洋,鲸铿春丽,骈偶家奉为鸿宝”。又郑虎文《墓志铭》云,齐焘挚友骈文名家王太岳,“初亦好为文如叔宀,及见叔宀文,叹为天授,遂辍不复作”。
清代名士邵齐焘生年籍贯之考辨
邵齐焘,载于《清史列传》[1]卷七十二《文苑三》:“邵齐焘,字叔宀(miǎn),江苏昭文人。幼异敏,甫受书即能晓大义。乾隆七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居馆十年,编修书局者再。九年、十七年,两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尝献《东巡颂》,时称班、扬之亚,群公争欲致门下。齐焘落落寡合,年三十六即罢归,自颜其室曰‘道山禄隐’……齐焘意度夷旷,章草入晋人室。善为骈体文,意欲矫陈维松、吴绮、章藻功三家之失。故所作以气格排奡、色泽斑驳为宗。秀水郑虎文①云:‘今古骈散殊体、诡制道通为一,本朝惟齐焘一人而已。’……与王太岳书,自言‘根柢疏薄,智力凡弱,词不副意,意不逮见’。其虚心如此。主常州龙城书院,黄景仁、洪亮吉皆从受学。卒年五十二。有《玉芝堂诗文集》九卷。同时为骈体文者,有武进刘星炜,钱塘袁枚、吴锡麒,阳湖洪亮吉、孙星衍,曲阜孔广森,南城曾燠。其后,全椒吴鼒合选为‘八家四六’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