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邵東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邵東市2019年7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批覆同意撤銷邵東縣,設立縣級邵東市,以原邵東縣行政區域為邵東市的行政區域,邵東市人民政府駐大禾塘街道興和大道288號。邵東市由湖南省直轄,邵陽市代管。

邵東市地處湖南省中部、邵陽市東大門,轄3個街道、18個鎮、4個鄉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面積1768平方公里,人口133.59萬人,基本條件是人多地少、旱多雨少、地貌多為丘陵山包。

經濟特點是商貿活躍,民營主體,民間資本雄厚,素稱「百工之鄉、商貿之城」。邵東擁有「全國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全省民營經濟發展與改革試驗區」、「全省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中國皮具箱包生產基地」、「中國注塑打火機出口第一縣」等區域發展品牌。近年來,全縣上下堅持「興工旺商、富民強縣」發展戰略,全縣呈現了經濟發展提速增效、城鄉面貌改觀增色、人民群眾收入增加、發展後勁持續增強的良好態勢。[1]

建制沿革

邵東古屬荊州。相傳西周王族召伯曾經巡行南國,以推廣文王政治。

我縣甘棠角、棠下橋,據傳召伯曾在此聽過政。這說明距今三千年的時候,我縣文化已較發達。

春秋戰國時,我縣屬楚國。屈原在第二次流放時,沿湘江而蒸水(古名佘水),到過佘田橋。清初,佘田橋尚存漁夫亭、湘君祠等古蹟。二千餘年來,我縣人民一直在紀念屈原,表達自己對愛國者的深切懷念。

秦始皇統一中國,廢分封,設郡縣,我縣屬長沙郡。西漢初年,我縣屬長沙國昭陵縣。公元前123年,漢武帝改昭陵縣屬零陵郡。

公元五年,漢平帝劉衎設置昭陽侯國,仍屬零陵郡。當時的昭陽侯國,地域大致相當於今邵東。邵東在歷史上單獨建制為侯國(相當於現在的縣)一級政體,是從這時開始的,以後經東漢、蜀、吳、晉、宋、齊、梁、陳八個朝代,連續近六百年(直至公元581年隋滅陳),今邵東地域一直為縣一級單獨建制,只是隸屬和名稱常有變動而已。三國時,張飛取零陵郡,邵東屬蜀國。關羽失荊州,邵東併入吳國。公元266年,吳王孫皓分零陵北部另設昭陵郡,郡治在今邵陽市。它轄五縣:昭陵、邵陽(邵東)、夫夷(新寧)、高平(隆回)、武岡。

公元280年,晉武帝司馬炎為避父司馬昭之諱,改昭陵郡為邵陵郡,改昭陽縣為邵陽縣。邵陽之名從此開始,但這邵陽正是今之邵東,縣治在余家橋。

公元581年,隋朝廢邵陵郡,改名為邵陽縣,又將縣治從余家橋遷至今邵陽市(從此時起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今邵東再沒在歷史上單獨建立縣級政體)。隋代屬潭州管轄的邵陽縣,範圍十分廣大,大體上相當於現今的邵東、邵陽市、邵陽縣、新邵縣、隆回、城步、新寧、武岡、綏寧、洞口。

隋煬帝時,邵陽縣為肖銑所占,邵陽縣改稱建州。唐高宗改建州為南梁州,唐太宗復改南梁州為邵州,唐玄宗又改邵州為邵陽郡,唐肅宗又改邵陽郡為邵州,屬江南道管轄。五代天福年間(公元942年)曾一度改邵州為敏州,邵陽縣為敏政縣。然為時很短,旋即改為邵州,敏政縣為邵陽縣,屬湖南道武安軍管轄。

宋朝分全國為十五路,邵州屬荊湖南路。南宋理宗趙昀作太子時,曾被封為邵州防禦使,他登基做皇帝,改年號為寶慶(公元1225年),將邵州升為寶慶府。這是用皇帝自己的年號來命名封地,做為紀念。寶慶這個名稱,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元朝在全國設十一個行省,邵陽隸屬湖廣省寶慶路。明朝時,邵陽縣隸屬湖南道寶慶府。清朝,邵陽縣隸屬湖南布政使司寶慶府。

護法戰爭前後,寶慶府改為寶慶縣,1928年,寶慶縣改為邵陽縣。1938年,全湖南劃為九個行政區,邵陽為第六行政區。

1949年10月10日,邵陽獲得解放,隨即成立邵陽縣人民政府。1951年11月17日,成立了邵陽縣駐邵東辦事處,地域轄當時邵陽縣的八至十三區以及第一區和十四區的一部分。

1952年2月16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批准,正式成立邵東縣。

1979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湖南省建立漣源地區(後改稱婁底地區),邵東縣從邵陽地區劃出,改屬漣源(婁底)地區管轄。

1983年8月,實行市帶縣體制,邵東縣又從婁底地區劃出,改屬邵陽市管轄。

行政區劃

邵東縣成立後,轄17個區,499個鄉和兩市鎮、范家山、佘田橋、廉橋4個鎮。

1955年撤區並鄉,全縣劃為55個鄉和兩市鎮。

1958年,將板橋、石橋、雞籠、蔣河橋及高崇山鄉的大部分劃入邵陽市,並將界嶺街雙峰管轄的一邊及腰鋪等地劃入邵東。同年10月撤鄉鎮,建立17個人民公社。

1961年,全縣調整為8個區、73個公社、3個城市公社、7個國營農林場。

1962年11月,邵陽市高崇山公社的大部分和雞籠、蔣河橋、板橋復劃歸邵東。同時,全縣調整為9個區、80個人民公社、1個鎮。

1963年,將邵陽縣高塘、橫板、馬土皂3個大隊劃歸邵東。

1965年,全縣調整為9個區、43個人民公社、1個鎮。1969年,邵陽縣山東大隊劃入邵東。

1970年,新邵縣合心、萬富2個大隊劃入邵東。

1977年,高崇山、雞籠2個公社劃入邵陽市。

1983年8月4日,邵東縣按照上級指示精神,撤銷牛馬司、佘田橋、廉橋3個鄉,設置3個鎮。

1984年2月8日,省委下達了《關於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政權》的通知,隨即全縣把人民公社改為41個鄉和1個區級鎮。同年12月29日,撤銷仙槎橋、范家山、火廠坪3個鄉,建立3個鎮。

1985年3月9日,板橋、蔣河橋兩個鄉劃歸邵陽市郊區管轄。

1995年撤區並鄉,九龍嶺鄉撤鄉設鎮,毛荷殿鄉更名為靈官殿鄉(1996年撤鄉設鎮),駐馬橋鄉併入魏家橋鄉,高樓鄉併入野雞坪鄉,汪塘鄉併入水東江鄉,皇帝嶺鄉併入簡家隴鄉……

1996年,邵東縣轄11個鎮、15個鄉:兩市鎮、九龍嶺鎮、牛馬司鎮、火廠坪鎮、仙槎橋鎮、團山鎮、佘田橋鎮、靈官殿鎮、范家山鎮、砂石鎮、廉橋鎮、水東江鄉、雙鳳鄉、石株橋鄉、周官橋鄉、楊橋鄉、斫曹鄉、界嶺鄉、流光嶺鄉、流澤鄉、黃陂橋鄉、野雞坪鄉、黑田鋪鄉、堡面前鄉、簡家隴鄉、魏家橋鄉。

1998年,流光嶺鄉、流澤鄉撤鄉設鎮。調整後,邵東縣轄13個鎮、13個鄉。

2000年,楊橋鄉撤鄉設鎮。

2001年,野雞坪鄉、水東江鄉撤鄉設鎮。

2002年,魏家橋鄉撤鄉設鎮。

2010年,撤銷兩市鎮,設立兩市塘、宋家塘、大禾塘3個街道。調整後,邵東縣轄3個街道、16個鎮、9個鄉。

2013年1月,省民政廳批覆同意黑田鋪鄉撤鄉設鎮。

2014年,省民政廳批覆同意:撤銷簡家隴鄉,設立簡家隴鎮(湘民行發15號);撤銷界嶺鄉,設立界嶺鎮(湘民行發16號)。

2015年12月2日,省民政廳(湘民行發123號)批覆同意:范家山鎮與牛馬司鎮成建制合併設立牛馬司鎮。黃陂橋鄉、大禾塘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大禾塘街道。石株橋鄉、靈官殿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靈官殿鎮。

至此,全縣轄3個街道、18個鎮、4個鄉:大禾塘街道、兩市塘街道、宋家塘街道、牛馬司鎮、九龍嶺鎮、仙槎橋鎮、火廠坪鎮、佘田橋鎮、靈官殿鎮、團山鎮、砂石鎮、廉橋鎮、流光嶺鎮、流澤鎮、魏家橋鎮、野雞坪鎮、楊橋鎮、水東江鎮、黑田鋪鎮、簡家隴鄉、界嶺鎮、雙鳳鄉、周官橋鄉、堡面前鄉、斫曹鄉。[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邵東縣地處湘中腹地,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歷史悠久,位於邵陽市東郊,東連雙峰、衡陽,南鄰祁東,西接邵陽縣、邵陽市雙清區,北交新邵、漣源,處東經111°30′-112°05′,北緯26°50′-27°28′之間。轄18鎮4鄉1場3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面積1768平方公里。南北長59公里,東西寬56.7公里,總面積1768.7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境內屬湘中丘陵地帶,為浸融蝕地貌。丘崗地占全縣總面積的61.18%,山地占21.69%,平原多為溪谷平原,僅占10.85%。地勢南北崛起向中部傾斜,中部抬升向東西兩向成階梯式傾斜,成為境內三大水系的分水嶺。邵東處雪峰山和南嶺山系之間的過渡地帶,境內丘崗谷地遍布,伴有低丘小平原和若干小型盆地.地勢為地南北山地崛起,中部抬升向東西傾斜。從地勢上可以看出,邵東的水系流經的地域面積很小!

氣候環境

氣候縣域處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春多陰雨,夏暑期長,秋多乾旱,冬寒期短。年日平均氣溫16.6℃。年平均無霜期270天。年平均降水量1150—1350毫米。

水文環境

水系境內有邵水、蒸水、測水三大地表水系,蒸水、測水、向東流入湘江,邵水向西注入資江。[3]

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

資源境內資源豐富,礦產以煤、石膏為主,已探明煤儲量4000萬噸,石膏儲量3.2億噸左右,煤和石膏儲量均居全省前列。還有錳、鉛、鋅、鈾、鐵、硅砂、重晶石、塑性粘土,石灰石等。

土壤資源

土壤有水稻土、紅壤、黃壤等7大類,16個亞類,51個土屬,137個土種。

旅遊資源

旅遊境內旅遊資源豐富,唐代名士申太芝所居之大雲山、唐肅宗御筆欽題的佘湖山、宋濂溪周子洗墨(周敦頤)的九龍嶺,昭陽候城遺址,還有流光嶺風景區,畔塘水庫煙竹岩、明代建築群蔭家堂、朋山塘古屋、洪橋、水東江長道沖千年古楓群及佘湖山古寺佛地等,構成了邵東獨特的旅遊勝景。

區域人口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邵東縣常住總人口1130536人,其中,兩市鎮145923人,牛馬司鎮52620人,范家山鎮23271人,九龍嶺鎮43733人,仙槎橋鎮51023人,火廠坪鎮56009人,余田橋鎮30072人,靈官殿鎮55847人,團山鎮64890人,砂石鎮32144人,廉橋鎮70150人,流光嶺鎮21496人,流澤鎮39005人,魏家橋鄉43937人,黃陂橋鄉38448人,黑田鋪鄉57828人,雙風鄉17886人,周官橋鄉32317人,簡家隴鄉50917人,野雞坪鄉43027人,楊橋鄉28236人,水東江鄉49148人,堡面前鄉14264人,石株橋鄉27139人,界蛉鄉30056人,斫曹鄉20150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邵東縣常住總人口896619人,其中,兩市鎮191761人,牛馬司鎮33569人,范家山鎮16210人,九龍嶺鎮25848人,仙槎橋鎮33395人,火廠坪鎮42727人,佘田橋鎮22145人,靈官殿鎮39729人,團山鎮44954人,砂石鎮23827人,廉橋鎮49431人,流光嶺鎮13884人,流澤鎮30647人,魏家橋鎮31130人,野雞坪鎮29705人,楊橋鎮17787人,水東江鎮34655人,黃陂橋鄉28524人,黑田鋪鄉45815人,雙鳳鄉14323人,周官橋鄉21969人,簡家隴鄉37758人,堡面前鄉10796人,石株橋鄉18087人,界嶺鄉21124人,斫曹鄉16819人。

2015年末全縣人口總數為133.59萬人,常住人口92.8萬人,其中男性為48.11萬人,女性44.69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為17.37‰,人口死亡率7.4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9.93‰。全年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45.66萬人,城鎮化率達49.2%。

區域經濟

綜合概述

經濟總量穩步擴張。2015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310.1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8.8%。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0.01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46.78億元,增長9.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13.32億元,增長9.5%。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GDP為29550元,比上年增長8.1%(按可比價計算)。

產業結構逐步優化。產業結構由去年同期的16.4:48.4:35.2調整為16.1:47.3:36.6,三產業占比進一步提升,突出經濟轉型創新發展,產業空間進一步深化拓展。

財政收入平穩增長。全年全縣完成財政總收入18.94億元,同比增長11.47%,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3.56億元,同比增長18.51%;基金預算收入5.44億元,增長41.3%;上劃中央收入3.90億元,降低6.7%;上劃省級收入1.47億元,增長8.0%。全縣一般預算支出46.94億元,增長12.9%。

第一產業

農業生產提質增效。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76.53億元,同比增長3.4%(按可比價計算)。圓滿完成了糧食產量抽樣調查、生豬監測、油料調查等專項調查,全力保住了「產糧大縣」、「生豬產出調出大縣」、「油料產出大縣」這「三頂帽子」。全年糧食播種面積86.81千公頃,總產44.65萬噸;油料播種面積16.94千公頃,總產3.87萬噸;生豬出欄123.3萬頭。

農業產業化成效明顯。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47家,總數達417家。火廠坪多特農業、秋實農業、簡家隴鐵皮石斛、昌盛鴻源、九貝生態等特色種植、養殖基地初具規模。農業機械化率在全市率先達到65%。大力推進油茶、中藥材、蔬菜、黃花菜等種植業規模發展,「邵東流澤玉竹」被認定為中國地理標誌商標。

鄉村條件不斷改善。加速推進農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三二六個一」工程全面完工,完成通暢工程58公里、危橋改造16座、農村危房改造2568戶。新型城鎮建設穩步推進,我縣被評為全省新型城鎮化試點縣,廉橋、佘田橋、團山等鄉鎮成功獲批全國重點鎮,蔭家堂、洪橋等4村被確定為中國傳統村落。同時,圍繞「飲水、道路、沼氣、環境」四項實事,加速推進新農村建設,33個示範點申報項目108個已全部完成,建成縣級示範村57個,仙槎橋青山村成為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堡面前鄉大羊村榮獲全國美麗鄉村和特色景觀旅遊名村。圍繞「創建國家級衛生縣城和省級文明縣城」,大力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推行城區市場化保潔和村級垃圾日產日清,城鄉環境衛生持續好轉。

第二產業

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全縣完成全部工業總產值665.21億元,比上年增長18.0%,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132.12億元,增長9.4%。其中:規模工業完成總產值519.47億元,增長14.3%;增加值128.22億元,增長10.5%;規模以下工業完成總產值145.74億元,增長12.9%,完成增加值3.9億元。新增規模企業61家;打火機、箱包皮具、五金、中藥材等傳統特色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型工業化工作連續七年獲全省先進、全市第一。園區集聚效益顯著增強,生態產業園完成7.8平方公里新型工業區控制性詳規編制,建成25條園區道路,路網框架基本形成,一座宜工、宜商、宜居的生態新城初具雛形;開發區綜合考核位列全省第14位。

建築業平穩發展。全社會建築業總產值32.15億元,增長25.04%,完成增加值14.66億元,增長12.7%。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98.79萬平方米,增長10.3%,房屋建築竣工面積242.75萬平方米,增長60.28%。

第三產業

市場商貿持續繁榮。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6.33億元,增長12.5%。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43家,全縣擁有電商經營戶13822戶,全年實現電商交易額35億元,「雙十一」快遞出單量居全省第一,成功獲評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外經外貿形勢良好。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4.52億美元,增長45.55%,其中出口4.32億美元,增長48.9%。深化與東南亞、歐美等地僑商的合作,大力拓展對外貿易,新增自營進出口企業42家,達到233家。實際利用外資0.22億美元,降低4.5%,內資120.1億元,增長24.2%。

交通運輸業快速發展。全年實現客運量1533萬人,旅客周轉量6.0541億人公里,貨運量2210萬噸,貨物周轉量13.0901億噸公里。

郵電通信業平穩發展。全年郵電業務總量5.57億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0.92億元,電信業務總量4.65億元。年末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用戶分別為10.12和79.75萬戶。[4]

社會事業

科技發展

高新技術產品生產企業125個,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371.4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66.99億元。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3.25億元,其中科研三項經費投入0.008億元。專利申請348件,授權專利219件。成功創建全省科技成果轉化示範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知識產權百強示範縣。

教育事業

各類民辦學校4所,在校學生1240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畢業生升學率為100%。圓滿完成農村合格學校創建任務,全縣完全小學以上學校全部為省級合格學校;城區學校大班額得到有效控制,高考綜合成績連續十一年位居全市之首;青少年創新大賽和機器人比賽分別獲得全省第二、全市第一。第十七屆機器人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授予邵東縣人民政府優秀組織獎。

文化事業

完成文化產業增加值15.2億元,全縣藝術表演團體85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為98%和97%,有線電視用戶8.8萬戶,放映農村公益電影11800場次。文化精品節目紛呈,參加省第五屆文化藝術節獲2個金獎,群眾文化活動全面開展,文化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村村響」廣播建設全面啟動。「信息惠農•光網鄉村」建設完成613個村光纖進村入戶。

衛生事業

全縣醫療衛生機構1238個,其中醫院、衛生院44個,擁有床位數3984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3723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595人,註冊護士1525人。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有序推進,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實現基本藥物「零利率」銷售;新農合參合人數103.86萬人,參合率達96.39%;統籌基金補償89.42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住院醫療費補償率達到57%,參合農民受益面86.1%。

體育事業

全縣體育場地105個,其中體育館4座,游泳池2個。全縣全面健身運動參加人數22.8萬人,開展全面健身項目20項,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128個。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邵東被評為「全國柔力球之鄉」。

人民生活

全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153元,增長10.7%。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05元,比上年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0元,比上年增長12.6%。

社會保障

完成投資6.41億元,19個省定重點民生實事項目超額完成任務,被評為全省先進單位。新增城鎮就業5711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842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89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以內。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增私營企業分支機構369個、個體工商戶6100戶。城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線分別提高到330元/月、165元/月,五保供養標準提高到240元/月。解決80168人安全飲水問題。

生態環境

積極推動大型沼氣發電工程、戶用及小型沼氣工程建設,建築公建項目全面執行建築節能標準。2015年,全縣萬元GDP能耗為0.56噸標準煤,同比降低3.8%,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0.20噸標準煤,同比下降5.2%。積極開展人工造林,全面實施封山育林,強化林地和濕地保護,森林覆蓋率達到38.27%。紮實開展環境污染專項整治,積極整治關閉非法洗水布廠、非法小電鍍企業、煤礦、石膏礦、煙花生產企業、土瓦窯等環境污染企業,大力推進流域治理,開展跨區域環境監察執法,環境質量明顯改善。2015年全縣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6.46%,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5]

歷史文化

邵東花鼓戲:

邵東花鼓戲是在民間歌舞說唱基礎上形成的地方戲曲劇種,是湖南花鼓戲中職業戲班成立最早,表現形式最具特色,傳統劇目保留最多,在全省乃至全國影響較大的主要流派,其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載歌載舞的表現形式;詼諧、活潑、清新的藝術風格深受廣大觀眾喜聞樂見,三百多年來,廣泛流行於湘中、湘西南和滇、黔要道。

邵東花鼓戲的形成由初期一旦一丑的對子花鼓發展成「三小戲」,清末民初,逐漸進入「多行旦」階段,步入劇種形成的成熟期。

邵東花鼓戲的表演與音樂風格屬東路流派,其唱腔豐富,曲牌眾多,獨具藝術特色,形成了以川調類、牌子類和小調類三種聲腔融合一體的音樂體系,有些曲調已具板式形態。

邵東花鼓戲藝人先後繼承、整理、移植和創作大小劇目300多個,一批優秀劇目被省音像公司攝製、播放和出版發行。聞名全國的邵東花鼓戲《磨豆腐》、《打鳥》、《摸泥鰍》、《爐火更旺》、《金釧會》就是其代表,其中《磨豆腐》、《裝灶王》等還幾度晉京向中央領導匯報演出,《金釧會》由瀟湘電影製片廠拍攝成電影面向全國發行放映,後期創作的《山野曲》做為湖南優秀地方戲劇種參加「全國首屆地方戲展演」榮獲大獎,2012年創作演出的《陽雀》獲湖南省笫四屆藝術節金獎。

邵東縣人民政府於2012年將邵東花鼓戲列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邵東木偶戲

邵東素有「百工之鄉」、「金針之地」、「商貿之城」的美稱,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邵東縣以民營經濟的高速發展享譽國內外。在這快速發展的現代文明中,邵東木偶戲仍以一種原生化的傳統文化形式在民間流傳着。

據《邵東縣誌》記載:解放前,邵東屬於寶慶府的東路,是邵陽縣的一部分,由於土地貧瘠,人們生活貧困,很多人就以唱花鼓、演木偶維持生計。當時的木偶戲班、社大多數是半職業性的,農忙時務農,閒時演戲,以耍木偶為民消災祈福、求神許願。解放後,木偶藝術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扶植,在黨的文藝「雙百」方針指引下,木偶戲班、社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1952年,邵東縣成立後,於1956年成立了邵東木偶劇團並參加了湖南省首屆農村業餘木偶劇團匯演,演出節目《攔馬》獲優秀表演獎。緊跟着,邵東縣的楊橋鎮、火廠坪、余田橋、團山、流澤、兩市塘、宋家塘、牛馬司等地,除老的木偶戲班社外,新組建了幾十個農村木偶戲業餘劇團。這是邵東木偶戲最鼎盛的時期。

木偶戲是一項古老的民間表演藝術,據考證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木偶戲的起源和創始人,歷史上眾說紛芸。但木偶戲始於漢朝,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之說,最為史學家和木偶戲界的認同。我國的木偶戲主要有「杖頭木偶」、「提線木偶」、「布袋木偶」三大類。邵東縣主要分布有杖頭木偶和布袋木偶。

邵東木偶戲以湖南民間傳統的短把舉杆類的杖頭木偶戲為主流,是一項集多種藝術門類於一體的雙重表演的手工操縱藝術,既具戲劇的特徵,又具表演的藝術和手工操縱的技巧,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邵東木偶戲歷史悠久,覆蓋面廣,深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是一種綜合性、技巧性極強的民間藝術,是民間戲劇的活化石,它保留和詮釋了許多民間傳統習俗,具有深刻的人類學、社會學、民俗學的研究價值。但隨着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邵東縣城鄉人民也早已步入現代化的生活環境中,加之木偶戲班藝人們的老齡化,現邵東木偶戲的市場與傳承已瀕臨困境。2008年7月,邵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普查中發現:邵東木偶戲傳承至今的只有「清武班」和「清雲班」兩副擔子。此兩副擔子仍常年堅持在城鎮鄉村演出古老的木偶戲,以其精湛的技藝與吃苦耐勞的精神詮釋着民間藝術頑強的生命力。其中位於邵東縣楊橋鎮的清武班是邵陽市到目前為此發現的行套齊全、劇目豐富、藝人最多、演出活動堅持時間最長的民間木偶戲劇團。據「清武班」第五代傳人龔日升老師傅(現年81歲)稱:「清武班」創建於清道光三年,即公元1823年,六代傳承至今,已逾180餘年。龔日升家中現保存木偶頭像50餘尊,服裝70多件,頭盔50多頂,各類樂器30餘件,戲用兵器道具60多件,線裝刊印和手抄劇本50多冊。龔日升所保存的杖頭木偶,雕工精細、造型生動,經邵陽市文物專家鑑定,系清代中葉的雕刻工藝,屬於國家二級、三級文物。所保存的全套木偶戲行頭和線裝古版木偶戲唱本,經鑑定具有極高的文物保護價值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價值,已經引起了市、縣兩級政府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高度關注。

2008年8月,邵東木偶被邵陽市人民政府入選為邵陽市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邵東木偶這一民間藝術瑰寶將在新時期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方言俚語

邵東方言屬於湘方言中的老湘語,較多地保留了中古音的特點,其聲母、韻母、聲調與普通話有很大的差別,老湘語是最古老的漢語方言,邵東方言語音系統中保留了一套非常完整的全濁音聲母系統,調值有6類且較普通話低平,語速較快,有一種快入急收之感;邵東方言的文白異讀非常豐富,且有自身特點。從聲母、韻母兩個方面形成獨特的文白系統,很具地方特色。

名優特產

豬血丸子:寶慶豬血丸子,亦稱血粑,是邵陽的傳統食品,始於清康熙年間,民間歷代相傳,至今已有好幾百年的歷史。寶慶豬血丸子的主要原料是豆腐,先用紗布將豆腐中的水分濾干,然後將豆腐捏碎,再將新鮮豬肉切成肉丁或條狀,拌以適量豬血、鹽、辣椒粉、五香粉以及少許麻油、香油、味精、芝麻等佐料,攪拌勻後,做成饅頭大小橢圓形狀的丸子,放在太陽下曬幾天,再掛在柴火灶上讓煙火熏干,煙熏的時間越長,臘香味越濃。也有做一鐵架,架下用火爐焚燒鋸木屑、糠皮、穀殼或木炭熏烤,此種熏法特別講究火候,不能過急過猛,否則口味不佳。丸子熏干後即可食用。豬血丸子色、香、味俱佳,臘辣可口,增進食慾,且易於保藏,至少半年內不會變質,同時還攜帶方便,煮熟切成片即可食用,是宴客時一道開胃的冷盤。

邵東黃花菜:素有黃花菜之鄉美譽的湖南省卲東縣,去冬今春黃花菜生產經營更是喜訊頻傳,去年12月菁洲牌黃花菜獲湖南省第四屆(國際)農博會金獎,今年3月又獲湖南省名牌農產品、湖南省消費者信得過品牌,並已通過美國FDA三批次質量檢測合格,有望在4月份通過最後一次檢測獲得美國FDA質量認證,而成為免檢產品進入美國市場。邵東縣是黃花菜生產大縣,黃花菜年種植面積在6萬畝以上,總產乾花蕾6000多噸,已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創匯800多萬美元。黃花菜這棵邵東縣農業經濟的「搖錢樹」煥發出如此旺盛的生機,這正顯示出該縣黃花菜產業具有其深刻內涵和獨特優勢。

佘田橋豆腐:佘田橋鎮是一座文明古老的城鎮,山水青秀,物產豐富,交通方便。農產品以稻穀為主,鮮魚、西瓜、荸薺(蒔菇)、柑桔為特產,木材、楠竹、旅遊資源甚豐。尤其是豆腐,品類多,因鮮嫩味美、清甜潤口而飲譽湖南。遊客到此吃到豆腐,嘖嘖自嘆「大飽口福」。解放前,佘田橋鎮有十之七八的居民加工豆腐出售,以此養家糊口。

玉竹:目前是邵東縣優勢農產品。邵東產的豬屎尾參產量大、品質優而占全省3/4,出口占全國第一,享譽海內外。邵東為豬屎尾參的原產地,已得到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的產地域產品保護辦的認可。邵東縣種植藥材歷史悠久,自明朝開始,已在本縣廉橋鎮、斫曹鄉、流澤鎮、雙鳳鄉等鄉鎮種植玉竹。據《邵東縣誌》記載,清末時期,該縣流澤、廉橋、光陂、界嶺、雙鳳等鄉鎮種植玉竹達數千畝,年產量占全省四分之三。民國時期,廣東商人來境收購玉竹,轉運廣州出口港澳、東南亞、日、美、韓、加等地區和國家,此時我縣豬屎尾參外貿出外商稱為「湘玉竹」。

邵東五金:邵東素有「五金之鄉」的美稱,五金產業在邵東起步早、發展快、種類多、總量大。從18世紀開始,民間手工生產的日用五金工具等產品,就暢銷西南各省,享譽全國。改革開放後,上邵東五金工具在原有刀、剪產品的基礎上,從山東、河北等地陸續引進扳、鉗、錘系列產品。產品擴展到鉗子、扳手、錘子、把斧以及量具、模具等產品,門類齊全。仙槎橋鎮以生產小五金見長,境內形成了錘子村、板手村、起子村等專業村,生產十分紅火。此外,流澤鎮的鋁製品生產、火廠坪鎮的鋼球生產、靈官殿鎮的小型水泵生產都頗具規模,在省內外具有一定的影響。鼎盛時期,以邵東為中心所轄17個鎮的區域範圍內,有個體五金加工戶達2000餘戶,從業人員4萬餘人。其中直接參與小五金生產人員有3萬餘人,並逐漸形成了10個專業村,每個村都有側重。經過30多年的發展,邵東五金行業產業鏈比較完整,五金行業規模逐步壯大。全縣現有五金企業近350個,其中規模企業49個,五金協會會員企業77個,共擁有五金工具生產線300多條,主要生產各種規格的扳手、鉗子、錘子三大系列130餘種,年生產能力達3億套件,年耗鋼材4萬餘噸,年銷售產值達到10億元,年納稅約6000萬元,直接或間接從業人員10餘萬人,產品70%以上出口美國、歐盟、日本、東南亞、中東及港台地區。

風景名勝

大雲山

大雲山坐落於堡面前鄉,屬南嶽七十二峰之一,為邵東最高峰。

大雲山日出

大雲山全長100餘公里,寬跨40餘公里,海拔996.4米,風光妖嬈,鍾靈毓秀,奇峰怪石,景象萬千,有「雞冠峰」、「香爐峰」、「仙人橋」、「石獅」、「姊妹石」等八十餘處自然景觀,形神兼備,栩栩如生。

大雲山,一名白雲山,又名七星山,亦名邪姜山,海拔998.4米,屬省級風景名勝區。這裡位于衡陽縣、祁東縣和邵東縣的三縣交界處。據《水經註疏》●卷三十八記載:蒸水出衡陽重安縣西,邵陵縣界邪姜山。大雲山即邪姜山,蓋此山跨邵陽、祁陽、衡陽三縣界)。蒸水從這裡發源.縣城坐車到堡面前,全程約59.9公里。

佘湖山景區

佘湖山坐落在佘田橋鎮,海拔496米,森林覆蓋1600多畝,東臨雙峰,南連衡陽,西接祁東,北通邵陽,山上清幽如帶的蒸水河自西向東,繞山穿鎮而去,衡寶公路以佘田橋為中心站,東有公路通婁底,西有汽車到桂林,離縣城20公里,交通便利。佘湖山上有一很有名氣的庵堂,早在1200多年前叫「雲霖祠庭」,並設有『雲山觀」大橫匾,後來唐朝修建改名叫「雲霖寺」,唐玄宗皇帝御筆欽賜「雲霖寺」匾。宋朝以來人們稱之為「余湖山庵堂」。庵堂最出名的主神是大洛菩薩,傳說一申氏醫者,大難之年,從洛陽來到邵陽市東郊一個岩洞居住,稱為洛陽洞,後又遷往余湖山,用醫術廣濟百姓,得百姓擁戴,為其修庵練身,拯救蒼生,天寶十四年八月十一日登天升王,百姓塑其神像,永世燒香朝拜。現庵內建築面積六百多平方米,內有正殿、後殿、附殿共八間,有餐館、商店、住房九間,今年已投資十九萬元,新修建二座涼亭及其它古建築。至今,遊人香客從四面八方匯集到這裡,佘湖山香煙繚繞,抽籤、拜神、酬奉、許願者爭先恐後,凡到南嶽燒香途經此地的香客,都要上山燒回拜香,這裡常年香火不息,遊人不斷。佘湖山不但有神奇庵堂,曾經是佘湖山庵堂的一個小和尚,至今成為一名軍官,少將軍銜的周美華軍長,為佘湖山題了詞。還有奇洞怪石,神秘的獅子峰,美麗的蓮荷山景觀,風景如畫。

皇帝嶺林場自然景區

皇帝嶺林場位於邵東縣南部,東靠邵東縣茶子山鄉,南連祁懷遠鄉,西鄰祁東志沖鄉,北接邵東縣皇帝嶺,東西長5.6公里,南北寬3.4公里,總面積為1172.3公頃,其中森林面積900公頃。該場地處雪峰山山脈與衡山山脈之間的過渡地帶,最高山峰海拔為685.5米,最低處為海拔210米,是我省湘江一級支流蒸水的發源地之一。境內有千百年的老古樹,四五丈高的楠竹,樹有上百個品種,竹有數十個家庭。野雞飛鳴,麂兔跳躍,偶而野豬出沒。真是集鳥獸山林於一家。公路縱橫,交通方便,山水秀麗,氣候宜人。特別是暑熱天氣,熱氣炙人,而進入皇帝嶺林場境內,鳥語花香,澗水飛濺,涼風習習,好一個避暑勝地。驅車進入觀音石村,往左便有烈馬寨景區,往右便是觀音石景區。

流光嶺風景名勝區

流光湖由新修水利而形成。湖面寬闊,水質清澈,湖叉交錯,岸線曲折,湖面碧波蕩漾,鳥飛魚躍,面積為一百九十五公頃。內有一橋三島九井十八灣。「一橋」為渡仙橋,由怪石添成,當湖水退到一定位置就可看到這座妙不可言的天工神造橋;三個小島共有面積一百公頃左右,夏涼冬暖,風景秀麗,是憩息遊樂的好場所,其中鳳形島正開始建築高標準避暑山莊;「九井」泛指湖中地下水非常豐富,其實遠不止九井,其中一井為「子午潮」,在板橋寺的奇峰怪石下面,經常有五、六條水車大的水冒出來,奇怪的是每天到子時和午時便突然水高三尺,人在水井邊如果腳移動慢,就會被潮淹沒,時間一過,潮便退下。因而先人命名為子、午潮。流光湖交錯於崇山峻岭之中,灣道較多,如:月亮灣、桃花灣等十八灣。各灣遊覽都別有風味,湖面兩岸山青水秀,鳥語花香,西岸有一個150公頃的森林公園,四周山巒逶迤,重重疊疊,林木翠綠,山因水而明,水因山而秀,山水相依,風景宜人。

古奇洞

古奇洞地處湖南省邵東縣雙鳳鄉之東,與祁東縣和邵東簡家隴接壤。

桐江源自南而北貫穿古奇洞全境,經流15里有餘。古奇洞自上而下分上、中、下三洞,轄船形、紅馬、麒麟、古奇、福安、馬鞍(安)、劉家7村,有良田2000畝,是雙鳳最富庶的地方。有雷祖嶺、迴龍峰、鍾石山等八大風景名勝,有雙龍、分水坳、郭家、犀牛四大古亭,這裡崇山萬重,景色別致。

古奇洞昔稱「穀皮洞」。傳說神農氏給玉皇大帝舂米,吹落三片穀殼於此,變成三洞沃土,讓百姓耕種,故名「穀皮洞」。由於一江中流,泉井四溢,土地肥沃,稻香物豐,乃「魚米之鄉」,人們又稱之為「穀米洞」。

為什麼後人改稱「古奇洞」?離不開這個地方的異古奇怪。奇怪一:從前這裡古樹參天,綠樹成蔭,十里長壠,山巒環抱,登高而望,乍看之下,呈現三個風景秀麗、地貌奇特、蔚為壯觀的「天坑」,相互阻隔獨立,卻又彼此聯通,世間罕見。奇怪二:以江水為界,兩邊地質構造截然不同,江之東為沙礫岩地貌,江之西為石灰岩地貌,乃天工之作,非人力可及。奇怪三:舊時,寶慶商旅去祁陽,多出小東路,經白馬鋪(雞籠鄉)、官橋鋪(魏家橋)、南市鋪(仙槎橋)、皂塘鋪(仙槎橋)而至三都鋪,全程80里(古時一鋪15里),然後溯桐江而上,一遛石板路,跋涉十里,穿越「三洞」,步上迴龍峰而入祁陽(過分水坳也可入祁東)。這裡自古就是一條重要的「茶馬古道」。其間峽谷幽長,關隘處處。按常理,如此境地,在古代當有土匪強盜打劫(又稱「關羊」),但由於這一帶民風淳樸,百姓齊心,好客崇義,因此匪患幾無。

昭陽公園

昭陽公園規劃占地730畝,按景觀及功能特點分為入口引導區、文化遊樂區、休閒娛樂區、植物觀賞區及運動康體區等5大功能區。2009年8月6日書記辦公會議後,昭陽公園建設指揮部按照縣委的要求和部署,圍繞建設一個集休閒、健身、娛樂為一體的生態環保型綠色公園目標,堅持「高起點設計,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管理」,統一思想,克服困難,精心組織,狠抓落實,以工程建設質量和進度為重點,「遷民戶、鋪道路、蓄湖池、辟廣場、築亭閣、植花木」,強力推進,一個融文化、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生態綠色公園終於顯露出她的迷人風采。正如中南林學院專家高度評價的一樣:「在全國縣級城市公園建設中,昭陽公園建設是城市風景與自然生態和諧相處的一個樣本和典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