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许思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许思纯(?~1042),字号、籍贯均不详。北宋仁宗赵祯景皊元年(1034)甲戌科武举第一人。

人物专题

基本信息

姓名    许思纯  
字号    不详      
民族    汉      
官职    瓦亭寨都监、左侍禁  
爵位    武昌县伯(齐)→兰陵郡公(魏)  
追赠    右屯卫将军、潮州刺史    
出生地   不详
出生时间  不详   
去世时间   1042年 
所处时代   北宋  
主要成就   甲戌科武举第一人    

人物生平

该科录取武进士10 人(一说12 人)。许思纯榜共有15 人参加了殿试。大概是武举刚开不久的缘故,此科的质量明显不高。宋朝武举除考武艺外,还考策对,而此科策对不入等的竟有6 人,马射不合格或生疏者又有7 人之多,即使身为状元郎的许思纯,也仅是马、步射中格,但策不入等。在被录取的10 名武进士中,只有1 人是现职军官,其余9 人均为白身,落选的全是带职军官。

许思纯夺得武状元后,被授予三班奉职。景皊五年(1038),西北部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帝,以兴庆府(今银川)为国都,国号“大夏”,史称西夏。统治着今宁夏、陕北、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和内蒙一部分,成为与辽、金和宋对峙、鼎立的政权。自此,宋与西夏战事不断。这样,武艺平平,但略懂兵法的许思纯来到了宋与西夏对峙的战场上。

人物事件

庆历二年(1042)闰九月,李元昊领兵向宋边境发起进攻,宋朝廷命令泾原副都部署葛怀敏率军迎敌。部队行至瓦亭寨,葛怀敏令已身为瓦亭寨都监的许思纯与环庆都监刘贺带领5000余人为左翼,天圣寨主张贵为殿后。部队进屯五谷口,镇戎军统兵官曹英、泾原路都监赵珣、西路都巡检李良臣(与许思纯同榜武进士)、孟渊,皆自山外来会合,沿边都巡检使向进、刘湛为先锋,赵瑜等率兵作为后援。部队驻扎在安边寨时,葛怀敏离军,夜至安远堡以北一里处休息。

几日后,葛怀敏独自领百余名骑兵前进。这时,军中有人认为距敌太近,不可轻进,葛怀敏乃停止。到了晚上,又直奔养马城。曹英及泾原都监李知和、镇戎都监李岳、西路都巡检赵麟等分兵屯守在镇戎城西面六里处,到了夜间,则入城自守。三日后,诸将也来到养马城,与葛怀敏会合,一同商议如何掩袭西夏部队。赵珣认为: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宜依险固守,扼敌归路,待敌衰而击之。这是一个很切合实际的建议,但可惜的是没被采纳,葛怀敏命诸将分四路攻取定川寨。

自此,战事开始不利于宋军。四路宋军进入定川寨后,西夏军队毁坏桥梁,切断宋军退路。完成对宋军的包围后,又堵绝了定川寨上游的泉点,使宋军失去饮用水源。面对强敌,许思纯毫不畏惧,与副将刘贺率部属与西夏军激战于河西,双方不分胜负,各自领兵退保自己的阵地。

葛怀敏指挥所设在中军大营,曹英等列阵于东北角。西夏军先以精锐部队冲击中军,被葛怀敏击退后,西夏军攻击曹英,曹英面部被流矢击中,倒在战壕之中,士卒纷纷溃逃,争相入城保命。葛怀敏所部兵丁也争相奔逃。葛怀敏为众所拥,几乎被兵士践踏至死,亲兵将葛怀敏用车子拉回城后很久,葛怀敏才苏醒过来。清醒后他亲自挑选精锐兵士守卫门桥,许思纯、赵珣等人又亲率刀斧手向外冲杀,并以骑兵部队向西夏军反击,终于遏制了西夏军的猛攻。但是,宋朝军队已无斗志,对此,赵珣多次入帐,劝葛怀敏改变战役部署。

这天夜里,西夏军队在城西角落点起篝火,对着西北面喊话道:“你们不是按照阵图布的阵吗?你们很善于屯军啊?现在你们已被我们包围,你们还能往哪里逃呢?”夜里二更,葛怀敏发出号令,令郝从政领兵来援,到了四更,召许思纯、李知和、赵珣等将领计议,许思纯等一筹莫展,无计可献。葛怀敏决定退走镇戎军,而赵珣则请求自龙竿城出击,他陈述的理由是:那里地势不险要,可以出其不意。赵繤的意见,遭到了许思纯等将领的反对。于是,葛怀敏只得亲率宋军突围。以曹英、赵珣为先锋,许思纯、刘贺为左右翼,李知和王保王文殿后。突围中,许思纯、李知和、赵珣、李岳李良臣、曹英、王文众将领拼死冲杀,但终因寡不敌众,全部战死。

定川寨之战,由于葛怀敏指挥不力,宋军损失战将数十名,士兵9400 余人,战马600 余匹。朝廷为了表彰此次战役中牺牲的忠烈将领,振奋军心,先后对这些将领进行了追赠,其中,原为瓦亭寨都监、左侍禁、詃门祗候的许思纯被追赠为右屯卫将军、潮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