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原圖鏈接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疾病。通常是由于由动脉供血不足、静脉管壁损害、血泪流变改变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血液回流障碍引起来的一系列症状。

阻塞部分多位于视盘筛板区或筛板后区的视网膜中央静脉的主干。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较中央动脉阻塞多见,其比率约为7:1,男性多于女性,常单眼发病,是老年人视力减退的常见病因。

医学信息

别 称 英文名称 就诊科室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obstruction of the central retinal vein 眼科
常见发病部位 常见病因 常见症状
眼底 视网膜动脉硬化,静脉炎症等 视力模糊下降,出现斑点等

病因

  1. 血管性病变。如视网膜动脉硬化,在动静脉交叉处静脉受硬化的动脉压迫,或静脉壁的非特异性炎症,而引起视网膜中央静脉的血流受阻。
  2. 血液成分改变。如血液中血脂过高,红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引起血液粘稠度的改变,血流变慢,容易形成血栓。
  3. 血液动力学改变。如某种原因大量出血,血压突然降低,心脏代偿失调,致血液流动变慢,或高血压病服用过量降压药使血压降得过低,都容易形成静脉血栓。
  4. 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影响。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炎使血管内壁增厚,内壁粗糙导致血流迟缓或瘀滞,

形成血栓,发生静脉阻塞。

  1. 眼眶内压力升高。如眶部外伤、水肿、出血及炎症引起急性眶内压力升高,而引起视网膜中央静脉的血流回流受阻。

分类

  1. 按阻塞的原因可分为硬化性。炎症性。
  2. 按阻塞部位可分为主干,分支及半侧阻塞。
  3. 按阻塞程度可分成完全和不完全。
  4. 按有无动脉供血不足可分为非缺血性(郁滞性)与缺血性(出血性)两种(Hayreh)。但这一分类法。部分学者持有异议。认为所谓非缺血性与缺血性阻塞也就是不完全及完全性阻塞。[1]

症状

  1. 早期可有一时性视力模糊的前驱症状,总干阻塞出现急性视力障碍。
  2. 眼底表现:视盘边缘模糊、颜色深红;以视盘为中心,呈广泛的火焰状、放射状出血达周边,可间有棉絮状白斑,某一分支静脉阻塞时,出血沿受累支静脉分布;黄斑被累可有出血水肿或囊样水肿;视网膜静脉扩张迂曲,色暗红,动脉细窄,状如香肠。
  3. 后期出血、渗出吸收、侧支回流形成,可出现视盘、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并继发青光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发现视网膜静脉与毛细血管充盈迟缓或无灌注,出血性荧光遮蔽及视网膜内荧光渗漏,黄斑水肿及侧枝回流新生血管形成等征象。

[2]

检查

  1. 视力突然减退,眼前出现暗点或部分视野缺损。病变累及黄斑时,则中心视力明显下降。
  2. 眼底检查 ①视盘水肿,边缘欠清,表面有浅层或深层出血斑。②视网膜水肿,以视盘为中心沿阻塞静脉分布区呈放射状或火焰状广泛出血斑。③视网膜静脉迂曲怒张,时隐时现走行于视网膜内,呈腊肠状。动脉狭细。④视网膜偶见棉絮状斑。⑤黄斑正常或有囊样水肿。⑥出血者则可形成视网膜前舟状出血斑,更重者则穿破内界膜成为玻璃体积血。⑦晚期纤维增生可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⑧可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3. 视网膜电流图检查 b波降低,重者明显下降,如熄灭,则示预后不良。
  4.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视网膜血管迟缓充盈,视盘及静脉有荧光渗漏,血管迂曲扩张,静脉管壁着染,微血管瘤呈点状弱荧光,出血区大片荧光遮蔽,黄斑为花瓣状或蜂窝状渗漏。晚期,周边视网膜有大片无灌注区,视盘面有侧支血管或扩张的毛细血管,后者可见荧光渗漏。[3]

治疗

  1. 病因治疗。高血压病者,应降低血压;血液粘稠度高者,应降低血液粘稠度;糖尿病者,应控制血糖;因炎症所致者,应抗炎治疗。
  2. 抗凝血疗法。以消除静脉内血栓的梗阻,常用肝素1万单位作深部肌肉注射,每隔8~12小时1次;也可用双香豆素0.1克口服,每日2~3次,2天后改用0.05克,每日1~2次。用尿激酶配合治疗,效果较好,可用尿激酶5000单位溶于500毫升生理盐水中2~3小时内滴完,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或作球后注射,以尿激酶100单位溶于0.5毫升生理盐水中,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使用抗凝剂必须检查凝血时间。以免引起颅内及肠道内出血。
  3. 血管扩张剂。扩张血管可改善视网膜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病变的损伤与血液的吸收。常用药物为烟酸100毫克,每日3次;地巴唑20毫克,每日3次;路丁20毫克,每日3次。此外,还可用安妥碘2毫升肌肉注射,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4. 营养支持疗法。在出血吸收后,可应用一些神经营养剂及促进细胞代谢的药物,如肌苷、ATP、辅酶A、维生素B1等促进视功能的恢复。
  5.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宜祛瘀通络,活血明目,方选血府逐瘀汤(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5克、生地15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柴胡6克、牛膝10克、枳壳10克、桔梗6克、甘草3克)。早期出血阶段,酌加田三七3克(冲服)、生、炒蒲黄各10克、茜草10克、侧柏叶15克,化瘀止血;出血停止后,酌加丹参15克、郁金10克、茺蔚子10克、血竭1克(冲服)加强活血祛瘀之力,促进瘀血吸收。后期出血吸收,酌加枸杞15克、菊花10克、女贞子15克、桑椹子10克,养肝明目。若兼高血压、头晕头痛者,酌加石决明30克、夏枯草10克、钩藤10克、地龙10克,平肝明目,熄风通络。
  6. 激光治疗。对出血部位应用激光封闭,不仅可以减少视网膜出血与促进水肿的吸收,也可防止新生血管的形成。激光治疗多应用分支静脉阻塞,目的在于防止出血侵及黄斑部和黄斑区发生浆液性脱离,对视网膜有新生血管者,尤应激光封闭,以防止再次出血。
  7. 针刺疗法。常用穴可选睛明、攒竹、球后、承泣、瞳子髎、太阳、风池、翳明、合谷、外关等。每次局部取2穴,远端取2穴,中刺激,不留针。
  8. 中药离子导入。局部可用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作电离子导入,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预防

  1. 要多吃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食品,如蔬菜、水果、豆制品等,不要过食油腻肥甘及辛辣刺激之物,以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 要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不要过喜、过悲、过怒、过惊、过恐,以免情绪激动引起视网膜血管及血流的异常变化,导致视网膜静脉阻塞。
  3. 要定期检查身体,注意血压、血脂、胆固醇、血液成份及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变化;同时宜细查眼底,观察有无视网膜动脉硬化,有无视网膜出血,早期发现问题。
  4. 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降压、降脂、降糖,以防血管内壁增厚、粗糙而影响血流的速度。
  5.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所致的视网膜出血,不可用收摄止血药,否则会愈阻愈甚,出血愈多。治疗宜祛瘀止血,疏通血管,这是治疗本病的关健。
  6. 视网膜中央静脉完全阻塞者,约10%-25%的患者在三个月左右继发青光眼。在本病过程中,若反复出血,兼有头目胀痛、恶心呕吐者,应警惕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采取相应的降压措施。
  7. 本病出血吸收后,若发现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应采用激光凝固治疗,以防止今后反复出血的发生。[4]

相关视频

冯斐主任为您讲解视网膜静脉阻塞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