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規模 | |
---|---|
規模,1、制度;程式。2. 範圍;場面;氣勢。3. 指人物的才具氣概。4. 典範;榜樣。5. 摹仿;取法。6. 規劃;籌謀;計劃。
拼音
guī mó
英譯 (a) scale; scope [1]
基本解釋
規劃出的實體模型
(事業、工程、運動、機構等)所具有的格局、形式或範圍。
例如:故宮建築群規模宏大。
引證詳解
亦作「 規摹 」。亦作「 規橅 」。[2]
制度;程式。
①漢 張衡《東京賦》:「是以西匠營宮,目翫 阿房 ,規摹逾溢,不度不臧。」
②《魏書·地形志上》:「《夏書·禹貢》, 周氏 《職方》,中畫九州,外薄四海,析其物土,制其疆域,此蓋王者之規模也。」
③唐 韋瓘《留題桂州碧潯亭》詩:「輪奐未成繩墨在,規模已壯閌閎高。」
④明 歸有光《題<洪武京城圖志>後》:「信分裂偏安之跡,與混一全盛之規橅,逈別如此。」
範圍;場面;氣勢。
①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山谷下》:「如 東坡 、 太白 詩,雖規摹廣大,學者難依,然讀之使人敢道,澡雪滯思,無窮苦艱難之狀,亦一助也。」
②清 沈復《浮生六記·浪遊記快》:「 海幢寺規模極大,山門內植榕樹,大可十餘抱,蔭濃如蓋,秋冬不凋。」
③章炳麟《訄書·學隱》:「若 東原 者,觀其遺書,規摹閎遠,執志故可知。」
④ 秦牧《深情注視壁上人》:「十九世紀遺留下來的火種,終於在二十世紀新的條件下,又大規模延燒起來了。」
指人物的才具氣概。
①《太平廣記》卷一七一引 唐 袁郊《甘澤謠》:「吾子無帝王規模,非將帥才畧,乃亂世之雄傑耳。」
②《前漢書平話》卷上:「元是寒門一壯夫,窮通文武有規模。」
③明 施耐庵《水滸》第六十三回《宋江兵打大名城 關勝義取梁山泊》:姓關,名勝,生得規模與祖上雲長相似,使一口青龍偃月刀,人稱為大刀關勝。見做浦東巡檢,屈在下僚。此人幼讀兵書,深通武藝,有萬夫不當之勇。
典範;榜樣。
①唐 劉肅《大唐新語·極諫》:「今天下新定,開太平之運,起義功臣,行賞未遍,高才碩學,猶滯草萊,而先令舞胡致位五品,鳴玉曳組,趨馳廊廟,固非創業規模、貽厥子孫之道。」
②宋陸游《賀謝提舉啟》:「明詔始傳,吾黨相慶,以為名流之施設,當有前輩之規摹。」
③元 耶律楚材《贈蒲察元帥》詩之一:「元老規模妙天下, 錦城 風景壓 河中 。」
④《西遊補》第九回:「 行者 道:『誰叫你做現今 秦檜 的師長,後邊 秦檜 的規模!』」
摹仿;取法。
①唐 司空圖《容城侯傳》:「能強記天象地形草木蟲介萬殊之狀,皆視諸掌握,蓋其術亦規模《洪範》耳。」
②《舊唐書·荊王元景傳》:「復古則義難頓從,尋今則事不盡理。遂規模 周 漢 ,斟酌 曹 馬 ,采按部之嘉名,參建侯之舊制,共治之職重矣,分土之實存焉。」
③宋 吳曾《能改齋漫錄·議論》:「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語,謂之換骨法;規模其意形容之,謂之奪胎法。」
④清方苞《<儲禮執文稿>序》:「今之人亦知理之有所宗矣,乃雜述先儒之陳言而無所闡也;亦知辭之尚於古矣,乃規摹古人之形貌而非其真也。」
規劃;籌謀;計劃。
①《北史·羊深傳》:「 蕭寶夤反,攻圍 華州 , 正平 薛鳳賢 等作逆。敕 深 兼給事黃門侍郎,與大行台、僕射 長孫承業 共會 潼關,規模進止。」
②唐 劉禹錫《國學新修五經壁記》:「孰規摹之?孰發揮之?」
③宋 蘇軾《賀韓丞相啟》:「必將訓兵擇帥而授之規摹,積穀堅城而磨以歲月。」
④《續資治通鑑·宋理宗淳祐八年》:「及此閒暇之時,當作規模備御。」
⑤ 郁達夫《出奔》:「我打算將這兒的黨務劃出了一個規模之後,就和你離開此地,免得受人家的指摘。」
詞彙探源
指規制;格局。
《漢書·高帝紀下》:「雖日不暇給,規摹(模)弘遠矣。」
《宋史·李綱傳》:「創業中興,如建大廈,堂室奧序,其規模可一日而成。」民國二十二年《河南通志·睢縣採訪稿·袁可立大石坊》:「明袁尚書可立『三世司馬』、『宮保尚書』兩石坊,規模高大,雕工精巧,額字亦佳,分列縣公署兩旁。」
指榜樣。
劉孝威《辟厭青牛畫贊》:「雄兒楷式,悍士規模。」
指摹仿;取法。
《續傳燈錄·德洪》:「其造端命意,大抵規模東坡而借潤山谷。」
相關詞組
規模效益
企業將生產要素等比例增加時,產出增加價值大於投入增加價值的情況。它是外來詞,英文是:economies of scale.
規模收益
規模收益是指涉及到廠商生產規模變化與產量變化之間的關係,如果生產規模的變化是由所有生產要素以相同比例擴大或減少而引起的,那麼對應的產量變動就有三種情況:
如果產量增加的比率大於生產要素增加的比率,則生產處於規模收益遞增階段;
如果產量增加的比率等於生產要素增加的比率,則生產處於規模收益不變階段;
如果產量增加的比率小於生產要素增加的比率,則生產處於規模收益遞減階段。
規模效應
又稱規模經濟,即因規模增大帶來的經濟效益提高,但是規模過大可能產生信息傳遞速度慢且造成信息失真、管理官僚化等弊端,反而產生「規模不經濟」。
規模效應是一個經濟學上研究的課題。說白了就是你的生產要達到或超過盈虧平衡點,即規模效益。因為任何生產都是有成本的,一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要達到盈利,必須使得銷售收入大於生產成本,而這
其中的固定成本是不變的,所以生產的越多,分攤到單個產品中的固定成本就越少,盈利就越多。
經濟學中的規模效應是根據邊際成本遞減推導出來的,就是說企業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混合成本則可以分解為這兩種成本,在生產規模擴大後,變動成本同比例增加而固定成本不增加,所以單位產品成
本就會下降,企業的銷售利潤率就會上升。
規模報酬
規模報酬(Returns to scale)變化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內部各種生產要素按相同比例變化時所帶來的產量變化。
企業的規模報酬變化可以分規模報酬遞增、規模報酬不變和規模報酬遞減三種情況。
規模以上企業
這是一個統計術語。一般以年產量作為企業規模的標準,國家對不同行業的企業都制訂了一個規模要求,達到規模要求的企業就稱為規模以上企業,規模以上企業也分若干類,如特大型企業、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
型企業等。國家統計時,一般只對規模以上企業作出統計,達不到規模的企業就沒有統計。
規模經濟
是指由於生產專業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業的單位成本下降,從而形成企業的長期平均成本隨着產量的增加而遞減的經濟。
規模經濟(economics of scale)又稱「規模利益」(scale merit),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生產能力的擴大,使長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趨勢,即長期費用曲線呈下降趨勢。規模指的是生產的批量,具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
生產設備條件不變,即生產能力不變情況下的生產批量變化,另一種是生產設備條件變化即生產能力變化時的生產批量變化。規模經濟概念中的規模指的是後者,即伴隨着生產能力擴大而出現的生產批量的擴大,而
經濟則含有節省、效益、好處的意思。按照權威性的包括拉夫經濟學辭典的解釋,規模經濟指的是:給定技術的條件下(指沒有技術變化),對於某一產品(無論是單一產品還是複合產品),如果在某些產量範圍內平均成
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話,我們就認為存在着規模經濟(或不經濟)。同邊際效益一樣,在某一區域裡才滿足此規模經濟性。具體表現為「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向下傾斜,從這種意義上說,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便是規模曲
線,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上的最低點就是「最小最佳規模(minimum optimal scale以下簡稱mos)」。上述定義具有普遍性,銀行業規模經濟便由此引申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