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河遗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河遗址

中文名称: 西河遗址

地理位置 :济南市章丘区龙山镇西北约400米

面       积 :约15万平方米

时       代: 新石器时代

级       别: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河遗址,位于章丘龙山镇龙山三村北约500米处,为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绝对年代距今8400年~7700年。主要文化遗存属于后李文化时期,还有少量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以及部分汉唐时期的遗迹和遗物。

西河遗址的后李文化遗迹主要有房址、灰坑和灰沟等。其中房址保存之完整、遗物之丰富,为山东地区其它同时期文化遗址所罕见。已发现的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平面多呈圆角方形或长方形。西河遗址发现的房屋建筑,应是山东境内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中一处保存较好、面积较大的典型聚落遗址。

西河遗址出土的遗物以陶器为主,也有石器骨器等。陶器多为夹砂红褐陶,烧制火候较低,陶色斑驳不纯,器表纹饰比较简单。

西河遗址的发现,把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提前了约一千五百年左右[1]

历史沿革

西河遗址是山东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后李文化的典型遗址之一[2]

西河遗址,东距城子崖遗址约1600米,其主要文化遗存为后李文化时期,还有少量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以及部分汉唐时期的遗迹和遗物。西河遗址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3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左右,距今8400年至7700年,是山东地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填补了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空白。

文物保护

西河遗址以新石器时代早期后李文化(距今约八九千年)为主要遗存的遗址。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章丘县龙山镇西北约400米[3]

西河遗址地处巨野河支流(俗称“西河”)东岸的平原上,东距城子崖遗址1公里,济青公路从遗址中间通过。遗址呈漫坡状隆起,周围渐低。西部向河凸出。东西约500米,南北约35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2~3米。

文物特征

1987年春,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和章丘县博物馆于文物普查时发现。由于窑场取土,遗址已被破坏约6000平方米[4]

1991年7~8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房址、墓葬、灰坑等遗迹和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时代分属于新石器时代较早时期后李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唐代。这次发掘较为重要的收获是清理了两座后李文化的房址。

主要遗物

西河遗址面积10多万平方米。已发现30余座房址,少量灰坑。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平面以圆角方形为主,面积二三十平方米,大者可达五十余平方米。房址排列有序、布局合理、分布密集,显示出当时已存在相当完善和成熟的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聚落形态。单个房址也保存得相当完整,居住面上仍遗留有成组的陶器、用于生产和加工粮食的石器及2~3组由石支脚构成的烧灶,有的灶上甚至还放有完整的炊器。

房子均为半地穴式,面积40余平方米。房子西半部地面和部分墙壁先用黄泥抹光后经火烤而成,地面干燥坚硬。房子中心建置有三组由三个石质支架组成的灶,其中西北一组的支架上还留有一件陶釜。出土遗物有陶釜陶盆陶罐陶壶陶碗[5],石器有石磨盘石棒石铲等。此外,文物普查时还于遗址上采集有商周时期的遗物。

发掘过程

西河遗址经过1991、1993、1997三次勘探和发掘,发现大量后李文化时期的房址、灰坑和灰沟等,出土了大量完整的陶器[6]

意义

西河遗址是山东境内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中一处保存较好、面积较大的典型聚落遗址,对研究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的面貌特征、年代与分期、经济生活、社会性质以及聚落形态等学术课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料。

1997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7]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