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庙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蒲庙镇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下辖镇;蒲庙镇地处邕宁区北部,东接刘圩镇,南连那楼镇,西邻良庆区良庆镇,北靠邕江与青秀区接壤。为区人民政府驻地。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9.4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8千米。总面积260.72平方千米。截至2017年12月,蒲庙镇户籍总人口154935人 。
清光绪三年(1877年),设蒲津乡,属南宁府宣化县。1950年6月,蒲津镇改蒲津乡,属邕宁县第三区。1955年8月,设蒲庙区。1958年2月,蒲庙区改为蒲庙乡。1959年4月,星火公社改为蒲庙公社。1961年5月,蒲庙公社改为蒲庙区。1968年12月,蒲庙区撤改为蒲庙公社。1980年1月,蒲庙公社析置蒲庙镇。1984年9月,蒲庙公社改为蒲庙乡。1987年10月,蒲庙乡撤销并入蒲庙镇。2004年9月,蒲庙镇改隶南宁市邕宁区 。
截至2017年12月,蒲庙镇有工业企业410个,其中规模以上24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1个 。[1]
区划沿革
1950年设蒲庙镇。邕宁县政府驻地。
1997年,辖和合、龙岗梁村、仁福、张村、广良、良勇、良信、那路、联团、华康、新生、州同、新新、光和、孟连、公曹、永乐、莫村等19个行政村和团结、和平、汉林3个居委会。
2003年末,辖红星、蒲津、那元、新兴、金葫5个社区,龙岗、新生、孟连、联团、州同、张村、良勇、和合、仁福、光和、良信、那路、华康、莫村、梁村、广良、公曹、新新18个行政村。
2004年,全镇辖18个行政村、4个社区,有164个自然坡,815个村民小组。
2004年底,将莫村划归青秀区管辖;蒲庙镇改属南宁市邕宁区。
2005年末,辖21个村(居)委会,160个自然坡。
人口民族
1997年,蒲庙镇人口12万,以壮族为多。
2003年末,总户数35758户,总人口122483人,其中农业人口82617人,非农业人口39866人。
2004年,全镇总户数35013户,其中农业人口19395户,非农业15618户;年末总人口数122065人,其中农业82418人,非农业人口39647人。
2005年末,人口123744人。
2017年底,常住人口96500人。[2]
交通
蒲庙镇位于南宁市区东南部,距市区15千米。为邕宁区城区所在地,南蒲二级公路、南北高速公路、南横公路贯通辖境,邕宁邕江大桥、牛湾吊桥过境。
经济
综述
蒲庙镇经济社会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工业逐步形成以造纸、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农业产业化有了初步的发展,优势农产品比如肉鸡、野猪、桑蚕、优质蔬菜等初具规模;交通、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镇内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顶蛳山贝丘遗址,五圣宫、蒲津公园等人文景观,龟山、清水泉等自然风光。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1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生产总值2.759亿元,第二产业完成生产总值3.434亿元,第三产业完成生产总值2.96亿元;招商引资完成合同引资783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4188万元;完成财政收入1.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37元,同比增加204元。
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蒲庙镇农业主产水稻、甘蔗、花生等。蒲庙镇甘蔗种植已有悠久历史,明清时期,蒲庙一带已盛产蔗糖;特色、优质蔬菜如千里香、甜玉米、香葱、椰花菜等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还畅销钦州、北海、广州、深圳等区内外市场。2005年全镇水稻种植面积6.1万亩,总产量2128万公斤,优质稻占80%以上。全年种植蔬菜4.6万亩,总产量6.58万吨;种植西(甜)瓜1.5万亩,总产量3.5万吨。优质水稻种植、西洋南瓜、马铃薯、韩国白萝卜等订单农业均获好收成,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孟连、州同、光和、新生、新新等村组成的4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长年连片种植优质无公害蔬菜,出产的南瓜、香葱、萝卜、荽茜、韭菜、椰菜等农产品畅销区内外,成为全城区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养殖业朝着良种化、基地化方向发展。良勇村李冬兰野猪养殖业有效带动了全镇的野猪养殖,全镇以良勇村为主共养有野猪近1000头,野猪养殖初具规模;以那路、联团、华康等村为主的桑蚕养殖规模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龙岗、和合等村的温氏鸡养殖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全镇生猪年出栏5.35万头,家禽年出栏284.5万羽。林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镇森林覆盖率达52%。
工业
蒲庙镇逐步形成了造纸、化工、建材、冶炼、农副产品加工、第三产业全方位发展的格局。全镇企业总产值达3.43亿元,实现利税2600万元。辖区内广西银泉化工有限公司、蒲津纸厂等骨干民营企业发展良好,而以银泉公司、八鲤水泥厂等为依托扩展建设的东部工业集中区建设日臻完善,以发展制药、高新技术为主的龙岗新区发展迅速,两个新工业区的顺利建设将为蒲庙镇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2005年,蒲庙镇招商引资再创佳绩,通过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优质服务,引进了南宁市科兴达机械制品厂、邕宁区云龙纸品厂、南宁市振锦锰产品加工厂、蒲庙镇镀锌厂、南宁市马蹬塑料加工厂、南宁市振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南宁市银泉化工有限公司(码头)等7个项目,共引进合同资金783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4188万元,总量列城区各乡镇之首。[3]
地名来由
至于蒲庙的得名,当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八仙之一铁拐李云游四海来到邕江支流八尺江处,抛下葫芦打上清泉畅饮,连声叫爽!随后灌满一葫芦清泉,扬长而去。从此,邕江在此不再直流,江水环绕葫芦岛一周才向东流去。
后来,葫芦岛对岸的几棵大榕树下,出现一位头发花白、面目慈祥的老婆婆摆摊卖粥。这位老婆婆善良热心,不管路人有钱没钱,总会送一碗热粥喝。说来神奇,人们吃了老婆婆的粥后,不但能充饥解渴,还能消除病痛,强身健体。这就是所谓"粥福"(与白话"祝福"谐音)的由来。
人们不知老婆婆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只是见她头上爱戴鲜花,因此叫她"花婆"。花婆卖粥的地方,聚居的人越来越多。后人为了纪念她,就为她建了一座小庙--"花婆庙"(即前面提到的"五圣宫")。花婆庙香火很旺,四面八方前来上香的人络绎不绝,此地便形成一个圩镇,花婆便是这圩镇的始祖。为了缅怀她,人们就把圩镇的名字叫"婆庙";也有人说,花婆庙是木菩萨浮水漂来而成的,即是"浮庙",又因当地口音"浮"为"蒲",久而久之,说成了"蒲庙"。
"花婆施粥"的传说,在让蒲庙镇的来历有根有据的同时,也让花婆庙(五圣宫)成了一处小有名气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而从今年蒲庙开圩纪念庆典起,这每年蒲庙都有一个"得到一碗稀粥,花婆节还会举行花车巡游往往巡游一整天,而花婆节、花婆庙纪念就是那位老婆婆,花婆节前后几天上人们可以免费为了倡导传承阿婆乐善好施精神。个传说今后将演变为每年庆祝的隆重节日--"花婆节"。
注:当地的花婆节与其他地方的花婆节有所不同,但倡导都是"乐善好施"、'不求回报"等的美好精神。[4]
特色美食
生榨米粉:传说中生榨粉发源地邕宁蒲庙,在一家标有那楼传统生榨的店,终于尝到地道的生榨味。来自米粉本身酸香味,软滑中带有韧性,韧性稍差点,就这点南宁的生榨做不到,无粉味,就象吃鸡要有鸡味。米粉看起来有点黑,这证明没有吊白块之类的东西存在。两仔爷开的店待人热情。什么三品王、桂林米粉在这里站不住脚,当地人不认可这些外来货,都有自己固定群,逍遥自在,与世无争。城区人口不算多,在静静的街道吃粉,看着悠闲自在的人,也算是种享受。以前有种做法,把生的猪肉放在粉上,浇上汤水就可吃了,味道很鲜。
炕饼:算起来此饼源于横县,用小铁锅炕煮,外焦里嫩,很是可口!
脆皮扣:本美食流行于良庆邕宁一带,所用猪肉用百斤左右生猪宰杀后专取其五花腩制作,工艺、用料等十分讲究,皮脆肉嫩,多食不腻,为下酒送饭佳品。在邕宁区蒲庙镇新兴酒楼、华通酒楼、邕宁招待所美食城可品尝到美味可口的脆皮扣。[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