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董国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董国瑛
出生 1921年
国籍 中国

董国瑛,1921年出生,是新中国第一批回国的留学生,是建设新中国的骨干。同时也是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锦江饭店创始人、著名华侨董竹君的三女儿。[1]

简介

1941年6月,还是沪江大学学生的董国瑛,受上海城市部长张登指派,北上参加新四军投身抗日,从上海乘船到海门青龙港上岸,由交通站沿秘密交通线,一站接一站北上送往新四军军部。那时的海门兵荒马乱,随处枪声,日本兵与"和平军"(伪军)横行霸道、无恶不作。历尽一个半月长途跋涉的艰辛和风险,终于到达盐城阜宁新四军军部。董国瑛十分自豪地说:"我们见到了陈云、张爱萍、陈同生等新四军领导,第一次听到了陈毅军长的讲话。"

董国瑛是参加新四军的两名大学生之一,被分到了师文工团工作。在这全新的队伍、全新的环境里,她有着使不完的劲,教跳舞唱歌,编小型戏剧,组织排练,自搭戏台,点起油灯,为部队、群众登台演出。对内鼓劲,对外宣传,攻打黄桥贴标语,进入六合贴布告。平日还护理伤员。

个人能力

抗战胜利后,董国瑛回到上海,在复旦大学英文系学习。1946年去美国留学,学习电影技术。1949年,董国瑛在美国纽约大学电影技术学院毕业后,在联合国电影部工作了半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毅然回国,是新中国第一批回国的留学生,成了建设新中国的骨干。她主动提出创办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厂的要求和设想,任科普局电信教育工具制造所科长。一切工程设计、器材订购、建材联系、技术培训等均由董国瑛一人操办。

她奔波于京、津、沪之间,骑着自行车在800亩厂区奔忙,经两年艰辛终于建成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厂,先后受到王炳南外长、周恩来总理、刘少奇主席的接见和赞扬。1953年秋天,周总理邀请她与母亲同去中南海西餐厅总理家客厅吃饭,总理向董竹君敬酒时说:“身为都督夫人,抛弃荣华,单枪匹马,参加革命真难得”。饭后,总理还陪同她们母女俩去怀仁堂看戏。周总理,邓妈妈的亲切关怀,给了她无穷的力量,她拼命地工作,成绩显着。她曾制作过《篮球基本技术》、《西湖风景》、《苏州园林》等佳作,《西湖风景》还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之春电影节上获得最佳风景片国际奖,又替国家创办了不少外汇。周总理与邓妈妈都看了两遍,总理对电影局长陈荒煤说:“以后应该多拍些像《西湖风景》这样的影片。”随后她被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制作公司工作。

董国瑛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历史贡献。在京期间,还曾兼任过北京饭店经理,她将耳闻目睹的母亲管理大饭店的经验、作风,在那里继承和发扬。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