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若葉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若葉區千葉市東北部,千葉市6區中面積最大的

概要

市區以JR都賀站為中心,區役所等設施集中。

西部逐漸市區化,千城台、小倉台、三和台(みつわ台)等住宅團地發展成新市鎮。開發當時的公共交通方式僅有巴士通勤時間長,但在千葉都市單軌電車通車後逐漸改善。

東部是廣大的田園地帶,也是千葉市泉綠村(いずみグリーンビレッジ)的構想地點。

觀光

區內有豐富的自然環境,為市民的休閒場所。

  • 千葉市動物公園[1]
    位於若葉區西端,近稻毛區區界,單軌電車可通往區內住宅區與千葉站。是市內小學生的遠足景點。
  • 泉自然公園
    位於若葉區東南部的野呂町。為大型風致公園,與平和公園之間有自行車道連結。
  • 加曾利貝塚公園
    位於鄰近中央區的櫻木,園內有市立加曾利貝塚博物館與代官屋敷。
  • 以若葉區為題材的歌曲有Plastic Tree的《千葉市、若葉區、6時30分》。

地形

東西向的都川流過本區南部,西部有南北向的鹿島川。兩條河川與其支流沿岸是被稱作谷津的低淺谷地,大多開發為水田。其周邊的台地則為住宅團地、田地、牧場等。

氣候

位居內陸,夏熱冬冷。冬天與千葉測候所相比,較為寒冷。

歷史

千葉市中由舊千葉郡的都賀村 (千葉縣)東半部、都村 (千葉縣)、千城村、所組成。戰後可分為都賀站為中心發展的地區及東金街旁的舊泉町地區兩個生活圈。

區名來自於本區成立之前就已設立的「若葉總合支所」,當時本地並無「若葉」的地名。

  • 1889年(明治22年)4月1日-町村制施行,成立以下町村(皆屬千葉郡。)。
  • 1937年(昭和12年)2月11日-都賀村、都村編入千葉市。
  • 1944年(昭和19年)2月11日-千城村編入千葉市。
  • 1955年(昭和30年)3月31日-白井村與更科村合併成立泉町
  • 1963年(昭和38年)4月10日-泉町編入千葉市。
  • 1989年(平成元年)4月3日-設立若葉總合支所(現若葉區役所)。
  • 1992年(平成4年)4月1日-千葉市升格政令指定都市,若葉區成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