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苣蕒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苣蕒菜

中文名稱:苣蕒菜

學名:Sonchus arvensis L.

別名蕒菜、野苦菜、野苦蕒

界族:植物界、菊苣族

門綱: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亞科:合瓣花亞綱、舌狀花亞科

目科:桔梗目、菊科

亞族:萵苣亞族

屬種:苦苣菜屬、苣蕒菜種

性味歸經:味苦,性寒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苣蕒菜中藥名。為菊科苦苣菜屬植物匍莖苦菜Sonchus brach yous DC.的全草。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排膿,涼血止血的功效。主治咽喉腫痛,瘡癤腫毒,痔瘡,急性菌痢,腸炎,肺膿瘍,急性闌尾炎,葉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全株具乳汁。地下根狀莖匍匐,着生多數鬚根。地上莖直立,少分枝,平滑。

葉互生;無柄;葉片寬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8-16cm,寬1.5-2.5cm,先端有小尖刺,基部呈耳形抱莖,邊緣呈波狀尖齒或有缺刻,上面綠色,下面淡灰白以,兩面均無毛。

頭關花序,少數,在枝頂排列成聚傘狀或傘房狀,頭狀花序直徑2-4cm,總苞及花軸都具有白綿毛,總苞片4列,最多1列卵形,內列披針形,長於最外列;全產為舌狀花,鮮黃色;舌片條形,先端齒裂;雄蕊5,藥合生;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纖細,柱頭2深裂,花柱及柱頭皆被白色腺毛。

瘦果,側扁,有棱,有與棱平行的縱肋,先端有多層白色冠毛。花果期夏、秋季。[1]

植物種屬

菊科苦苣菜屬植物匍莖苦菜。

分布區域

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主產河北、陝西、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路邊、地旁、庭園等地。

藥用價值

一、

功能

清熱解毒,利濕排膿,涼血止血。

主治

主要用於咽喉腫痛,瘡癤腫毒,痔瘡,急性菌痢,腸炎,肺膿瘍,急性闌尾炎,葉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鮮品絞汁。外用:煎湯熏洗;或搗敷。

注意事項

不宜多食。濕邪內阻及瘡疥、敗疽、痔漏者慎服。

化學成分

含脂肪酸:二十烷酸,9十六碳烯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十六碳酸,9,12-十八二烯酸,亞麻酸,亞油酸,棕櫚酸,十七烷酸。

相關論述

1、《東北藥用植物志》:全草地上部分為利尿劑及止血藥。

2、《吉林中草藥》:涼血,止血,解毒。治肺熱吐血,便血,尿血,血崩。

3、《河北中草藥》:善清熱燥濕,尤以清泄大腸濕熱為著,並有解毒消癰、活血散瘀之力。用治腸癰,菌痢,內痔腫痛以及瘡毒癰腫,喉痹腫痛,濕熱帶下,產後瘀血腹痛等症。

臨床應用

1、治急性咽炎:鮮苣蕒菜30g,燈心草3g。水煎服。(《山西中草藥》)

2、治瘡毒癰腫:敗醬草、紫花地丁各25g。水煎服。(《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3、治肺膿瘍,咯膿血:敗醬草、鮮蘆根各30g。水煎服。(《天津中草藥》)

4、治吐血:苣蕒菜50g,生地50g。水煎服,日服2次。(《東北藥用植物志》

5、治大便下血:生敗醬草180g,蜜30g(患兒酌減)。將敗醬草洗淨,切碎,用水兩大碗,煎取8分,調人蜜,分2次空腹服。(《天津中草藥》)

採收加工

春季開花前採收,鮮用或曬乾。

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淨,稍潤,切中段,乾燥,篩去灰屑。

保存方法

貯十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根圓柱形,下部漸細,表面淡黃棕色,頂端具基生葉痕和莖。莖圓柱形,表面淡黃棕色。葉皺縮或破碎,上面深綠色,下面灰綠色,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寬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8-16cm,寬1.5-2.5cm,先端有小尖刺,基部呈耳狀抱莖。有時帶有殘存的頭關花序。質脆易碎。氣微,味淡,微咸。

飲片性狀

根、莖、葉混合不規則的段狀。余參見藥材性狀。[2]

二、

拼音Jù Mǎi Cài

別名苦菜、敗醬草[北方地區]、小薊[黑龍江]、苦苣菜、取麻菜

來源菊科苦苣菜屬植物苣蕒菜Sonchus Brachyotus DC.的全草。夏秋采割全草,洗淨,鮮用或曬乾備用。

性味苦,汗。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利濕。用於急性咽炎,急性細菌性痢疾,吐血,尿血,痔瘡腫痛。

用法用量2~5錢。

備註(1)同屬植物裂葉苣蕒菜(牛舌頭、山苦蕒、苣蕒菜)Sonchus arvensis L.功效與前種大致相似。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3]

參考資料

  1. 苣蕒菜,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苣蕒菜,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3. 苣蕒菜,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