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至相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至相寺,位于西安市以南约三十公里的终南山天子峪内。中国佛教法界宗祖庭终南山至相寺,又名国清寺,隋文帝开皇初年,由静渊禅师始建。

中文名称 至相寺

地理位置 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办

开放时间 晚五点半关山门

著名景点 大雄宝殿、钟鼓楼、斋堂等

始建年代 隋文帝开皇初年

始建规模 千余亩

重建年代 1999年10月--2004年8月

寺庙溯源

据《续高僧·普安传》载,周武灭法时(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京城长安名僧释普安栖隐于终南山梗梓谷西坡“深林自庇,廓居世表,洁操泉石,连迹鱼禽”继又“引渊法师同上林野,披释幽奥,资承玄理”[1] 。法难将起时,京邑名僧静蔼曾赴京进奏,竭力抗谏终不听纳,由是“天地既闭、像教斯蒙,国令严禁,不许逃难”,静蔼知法难终不可免,遂率三十难僧逃避终南“投骸未委”,普安引众僧至西坡,安置于“幽密处所”草露风餐。普安则自己身居显露处,不惧严诛,每日乞索,供给逃僧衣食。至众僧得以修业无废,协普安并肩“更开其所住”(或说在终南山“东西建寺二十七所”)。此乃至相寺前身。隋立,佛法重兴,逃难僧复应诏出家,后多迁往京寺,唯普安与静渊仍坚守山舍。未久,静渊东出潼关,投相州灵裕禅师处问法。至开皇八年,普安亦奉诏入京,留住京寺。静渊复“屏迹终南,置寺结徒,分时程业,三辅令达归者充焉”。至此至相寺才正式创立命名。

规模之大

寺院规模虽不能望古项背,但也不至于如“文革”那样凄惨。经历“文革”十年浩劫之后,除寺后半山腰唐丞相裴休“尝与静海禅师谈玄于此”的石洞(裴休之子,翰林学士裴度,即后来出家为金山寺方丈的法海和尚,曾在此洞闭过关尚存外,寺庙建筑多被拆除,寺前一棵千年唐与院内稀有古树尽遭砍伐,文物碑志悉被砸毁。静渊、普安、智俨、毕峰等宗祖塔墓尽数拆挖,佛像全毁。特别是珍贵的国宝——毕峰塔内一四寸见方的金盒(盒内何物凡目见者俱不识其为何宝,唯有金盒被陕西省财政部门收走)。波斯银币,金莲花,以及紫谷塔内的紫谷金钵,帝赐玉石圣像全被盗尽。寺内财产亦被瓜分,仅存空空如也的殿堂也被小学占用。

佛事意义

九五年十月十八日寺内作普佛法事时,独自守寺十多年的当家本智老和尚头顶显现光环,临终前自知时至,火化后骨灰中竞有两颗舍利;又有寺僧隆亮法师,出家前是哑巴,在至相寺经过两年的苦修,腊八打佛七时突然痛哭不止,后竟然能够讲话,于二00三年自在往生。举凡种种,无不佛门龙象,精进修行,悉被佛之威力。至相寺的兴衰,即是世俗名人,关念者亦不在少数。九十年代,韩国延世大学教授闵永硅先生;汉阳大学博士赵兴胤先生;中央日报社记者郑淳台、权泰钧先生等,经过几年多次查访,终于九五年找到了已更名为“国清寺”的原至相寺。

寺院布局

寺院座落在前低后高的四层平台上。建筑群体殿连楼靠,密集紧凑,但格局依然分明。从寺院山门天王殿一路拜进,首先进入下院[2] 。下院左右两厢各有五间配殿,供俸着观音、地藏二圣菩萨。步过四方院庭,踏着中间台阶拾级而上,即是中台。壮严古朴的大雄宝殿就树立在眼前。大殿左钟右鼓二楼临台高耸,楼檐四翘八面威风。再依大殿两侧向里,从一道横卧石坎下的小巷中穿过,迂徊到大殿后门,顺着青石台阶扶栏登上,便是宽畅的上院。这也是四层平台中最大的一台,五间法堂高踞在上,两厢客厅南北相对,三进院自下而上,把山门、大殿、法堂一线贯通。构成了寺院的主体建筑。再从大殿的左侧向北,绕过钟楼来到中台的北端,就是文殊祖殿。祖殿座西朝东,与南北药师伽蓝两殿成三足鼎立。虽说这里院庭不大,但被东边中台边沿的青石栅栏一围绕,使这一处殿堂显得格外紧凑别致、清净优雅,给人一种院内有院,寺内有寺的感觉。寺院最高的平台,座落着至相寺最大的古式建筑——禅堂。禅堂的前三面被徊廊转柱的十八间禅寮环围着,构成了与世无染、清雅无喧的一处清幽的净地。

建筑风格

新落成的殿宁为明清风格,没有南国的流彩璃瓦,质淳自然;没有北域的悬拱四翘,却也不失壮严稳重。配上淡雅的彩绘,手法细腻平实朴素,给人一种肃穆无喧、清凉无哗的感觉。

视频

此刻!终南山华严祖庭至相寺正在扩建,满寺荒芜却难掩古刹魅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