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背包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背包客
原图链接

背包客(Backpacker),又称驴友,是指三五成群或者单枪匹马四处游逛的人,也就是背着背包做长途自助旅行的人,现主要是以群体登山、徒步、探险等寻找刺激的人为主,目的在于通过游历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挑战极限等。[1]

背包客,提倡的是花最少的钱,走最远的路,看别人难以看到的风景。

驴友一般喜结伴出行,有的准备有帐篷、睡袋,露宿在山间旷野。另一种说法是,取自"旅友"的谐音,即旅行之友的意思。台湾多称呼他们为自助旅行玩家或自助旅游者,香港则称为背囊友

背包客,提倡的是花最少的钱,走最远的路,看别人难以看到的风景。实施的手段是自助,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是贯穿于旅行全程的,一开始的时候,只知道一个大致的目的地,需要自己去寻找资料,计划线路,置办装备,估算行程时间,盘算着手里不多的钱,算计明日又将花费几许等等。背包客出去旅行,不仅仅是去某个地方看风景,旅途本身就是很重要的体验。火车汽车毛驴车,宾馆旅社大车店,清山绿水大漠孤烟,荒郊野岭繁华都市,古道西风高速公路,醉酒高歌风餐露宿,等等等等旅行的苦与乐都是冷暖自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首诗反映了多少旅人的复杂思绪。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背包客                   主要人群           喜欢旅游、好登山、徒步、探险的人为主
                   外文名           Backpacker                   释 义            指三五成群或者单枪匹马四处游逛的人
                   别 称           驴友                   宗旨           花最少的钱,走最远的路,看别人难以看到的风景


起源

Lonely Planet的创始人托尼·惠勒(Tony Wheeler)远道而来,讲述他与MINI不得不说的故事,与Countryman由来已久的渊源。Lonely Planet 是当今全球上千万旅友去往世界各地最重要的参考工具之一,在LP早期成长中的那个自助旅行刚刚萌芽的年代,Lonely Planet的名字便成了衡量旅行信息准确可靠与否的标准。说几件事,你便可以认识到他的知名度:1996年,《纽约时报》文称托尼为“全世界背包客和探险旅行者的带头人”、改变世界旅行方式的“先锋”人物之一; 当比尔·盖茨造访澳大利亚时,他只想求见两个人:政府总理和托尼·惠勒; 2002年度英国旅游作家协会授予惠勒终生成就奖。如果你热爱旅游,想必对Lonely Planet会略知一二,但是LP诞生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只有创始人自己娓娓道来,才是最动人的。当晚的另一大亮点就是惠勒先生将在现场发布一本Lonely Planet新书,专为MINI COUNTRYMAN量身定制,且限量发行。 背包客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一种文化风格,就像是美国西部牛仔一样,背包客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风格。社会上也逐渐出现了许多与背包客相关的产业,有的是承继背包客精神,有的是延续一种文化,例如2011年12月份,雅兰仕以背包客为题材,吸取背包客敢于挑战的冒险精神,发布了锐意背包客系列便携音箱

中国驴友

英国伦敦的《孤独星球》出版社新闻官路易斯.麦克唐纳女士介绍,他们一直很关注中国人的旅游习惯,但 到上世纪中后期,独立旅游活动已经成为西方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时,还只有非常少的中国人涉足这个领域。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认为今天的中国独立旅游者正在逐渐显露出自己勇敢达观的精神,而这一点对于一个面临不可预知行程的背包客来说非常重要。但遗憾的是,很多西方国家的背包客年龄跨度非常大,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十几岁的孩子都有,而中国背包客更多地集中在已经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一些中青年人身上。 根据世贸组织统计,到2020年,中国会有超过1亿的境外旅游者出现。如果真是这样,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四大境外旅游国。实际上在今天的中国,每天都有新的独立旅游爱好者诞生。因为这些自助旅游者通常都是背着个大背包,里面装满各类旅途所需用品,就像驴子驮着东西一样,因此他们经常自嘲自己“累得像驴一样”。与之相关的,他们的圈子叫“驴圈”,他们的论坛叫“驴坛”,他们的出游叫“驴行”。


一般

背上行囊,就是把梦想、新奇、辛苦、欢欣一起放到了里面,脚下是崎岖的野径,顶酷暑或冒严寒,夜晚则住帐篷、钻睡袋,随遇而安,但你却乐在其中。

提倡的是花最少的钱,走最远的路,看别人难以看到的风景。

身着朴实衣着、背负大背包、摄影包。

入乡随俗地乘坐牛车、拖拉机、货车。

随遇而安地住宿10~20元的小旅馆。

低调地与当地人打交道,能获得更多非金钱获得的感受。

买不到票,住不上宾馆,前方道路坍方,临时改变线路及行程,或者山洪暴发被迫流落在旅途中某个小镇,啃冷馍喝凉水,都可能是旅行的一个重要部分。

旅行结束后,他们又是以独特的视角把沿途记录的所见所闻,用照片、文字等方式展现在大家面前,通过这些载体,你能感受到她/他不同的心灵和人生感悟。

文化

许多美国人认为,这种与大规模商业化旅行反其道行之的旅行方式对于主流文化是一种冲击。而在西方的社会学家眼里,背包客文化具有一些后现代文化的特征:高流动性、强调不连贯的社会关系;背包客则是带有后现代风格的一群人,他们是一些“无根的”个体,有着强烈的证明自我存在的愿望。

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也曾说过,背包客注重的是环保、与他人的沟通、跨文化的交流。随着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发展,无论经济条件还是技术条件都给人们提供了做背包客进行自助旅行的基础。如便携式全球定位系统的使用、通讯技术的进步等都使得这种自助性质的旅行不再危险,也不必付出太大的个人代价。此上,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安定和平稳,这反而使人们产生脱离一般生活轨道,体验浪漫、冒险和不同凡响生活的心理需求。背包客主张体验自然和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对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向更平衡、开放与和谐发展有好处,相信背包客文化在中国年轻人中间会越来越流行。

不同类别

相同的生态旅行精神,不同的旅行方式,才会有喜好、目的、表现各不相同的背包客。对照下面,看看你是哪种背包客。

闲散型背包客

喜欢花一段时间待在一个地方,即便是小的村庄也会待半个月以上,极少数人在旅行过程中行色匆匆。这些背包客的玩法通常休闲,没有人赶着去看景点,也没有人每天都赶路,他们就是把旅行当做生活常态,有张有弛。

漫游型背包客

这是完全没有目的没有计划只有时间限制的背包客。“准备去哪里?”“坐什么车?”“去玩什么?”这些问题在这些背包客中通通得不到答案。他们推崇的旅行理念是:像风一样,刮到哪儿是哪儿。

经济型背包客

这种背包客旅行半径相对小,很多背包客在某一条航线范围内旅行,或者哪条航线打折就去哪里,毕竟旅行中交通费占了很大部分。这种类型的背包客以花最少钱旅行为荣,旅行节约,自己做饭,选择便宜的交通工具,住青年旅馆,但有美食也不会放过,有性价比高的小旅馆也会住住体验。

结伴型背包客

喜欢结伴旅行是中国背包客的特点,这种背包客总觉得独自行走非常危险,喜欢找朋友一起旅行,如果朋友都没时间,就网络约伴。

独孤型背包客

年轻的中国背包客和老外背包客基本都是这个类型,旅途中相逢,相聚甚欢,几天后,还是各自单独上路,并不贪图结伴一起走的热闹,因为结伴会造成很多方面不好协调。独自行走虽然孤单,却更自由、更纯粹。

攻略型背包客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些背包客喜欢打印一叠“攻略”旅行,追寻前人走过的路。“攻略”指的是背包客将本人旅行过程和当地旅行信息,写到各个论坛,作为分享。“攻略”个人观点很强,除非你跟作者的喜好完全相同,否则没必要去复制别人的漫漫旅行。旅途中没有意外发生就是一次无聊的旅行了,当然旅游信息可以分享。

主题型背包客

相对于“攻略”旅行,这种背包客的旅行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点。摄影主题的旅行在中国越来越盛行。

装备型背包客

“装备”指的是户外用品。很多初级背包客总是咨询要买什么样的“装备”,其实准备一个好的背包就够了。没有徒步和登山这些专业活动时,对户外服装用品的要求是零。除非是专业摄影人,记录旅途过程卡片机已经可以满足,不然带个单反机的结果是累了自己。但如果有自驾、徒步、沙漠穿行等旅程,相应的专业装备是必带品。

外部链接

==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