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绝对信号

内容简介

在为《绝对信号》的演出样式进行艺术构思时,林兆华导演说:“这个本子同现在通常上演的剧本不一样,既不能用老的剧作法来要求这个戏,也不能用老办法去演。”高行健同意林导演的这个意见。公演之后,散了戏也常能听到观众们的议论:“这和以前看的戏不一样。”

作者简介

高行健(1940- ),法籍华裔剧作家、小说家、翻译家、画家、导演、评论家。 高行健祖籍江苏泰州,1940年生于江西赣州。196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1987年移居法国,1997年取得法国国籍。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华语作家。直至2010年,他的作品已经被译为36种文字。代表作有小说《灵山》、《一个人的圣经》,戏剧《绝对信号》、《车站》等。 1962年,高行健从北外法语系毕业后,在中国国际书店从事翻译工作。 1969年与相识12年的女友结婚。两人育有一子高杭, 1970年,被下放到干校劳动,期间曾到安徽宁国县港口中学任教。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返回北京,任《中国建设》杂志社法文组组长。1977年,调任中国作家协会对外联络委员会工作。1979年5月,作为全程翻译,陪同巴金等中国作家访问巴黎,回国后高行健发表了《巴金在巴黎》。同年,发表中篇小说《寒夜的星辰》。 1981年,调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同年,发表评论集《现代小说技巧初探》。1982年,与铁路文工团编剧刘会远共同创作的剧作《绝对信号》,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1983年,《车站》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由

内容预览

(1982年11月演出本)编剧高行健(执笔)刘会远导演林兆华演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为《绝对信号》的演出样式进行艺术构思时,林兆华导演说:“这个本子同现在通常上演的剧本不一样,既不能用老的剧作法来要求这个戏,也不能用老办法去演。”高行健同意林导演的这个意见。公演之后,散了戏也常能听到观众们的议论:“这和以前看的戏不一样。”“不一样”在哪?先说小剧场的演出形式。六、七十年代,小剧场运动席卷了欧洲大陆(包括苏联)。如果将来我们也有“小剧场运动”一说,它的发端就是一九八二年北京人艺上演的《绝对信号》。小剧场演出便于、也讲究演员与观众的直接交流。《绝对信号》的编导很重视发挥这个特点。特别是“进入蜜蜂的想象”的那段戏,演出本的舞台指示就规定“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