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红毛港济天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红毛港济天宫

图片来自痞客邦


红毛港济天宫位于台湾高雄市前镇区,是主祀保仪尊王的庙宇。该庙原位于小港区红毛港姓李仔聚落,故又称“姓李仔庙”,其由来与红毛港飞凤宫有关。该庙在红毛港迁村之后,是六大角头庙中最晚重建落成。此外该庙重建后,增建五营将军殿,并设置“陇西堂”(李姓宗祠)在内,为红毛港各庙中此庙独有的特色。

该庙在红毛港迁村之前,为红毛港各庙中庙地最大者。旧庙庙前与一楼有传统市场,该庙因有摊位租金收入而不用收丁钱。庙宇本体则在建物二楼。而在迁村之后,该庙靠著香油钱金纸的收入,勉强能收支打平。[1]

历史沿革

该庙相传建于清光绪年间,但是光绪廿年(1894年)《凤山县采访册》与日治昭和十三年(1938年)《台湾宗教与迷信陋习》(曾景来 著)并未记载济天宫的记录。其由来据庙方沿革碑文,是过去居民从台南尊王公坛迎请尊王公,后来李、杨两姓居民共同砌石建庙(即飞凤宫),后来因故李姓另建庙宇,并拈阄分得香炉,该新建庙宇便是济天宫。

该庙最初庙址已没入海中,迁村前有4次整建。迁村前最后一次整建是民国65年(1976年),旁有李姓开基祖李远夫妻纪念墓亭。而在此次整修中,据说因为庙匾刻字匠师误将“济”刻成“齐”当时的主委李新发为人厚道,不加以计较,且该庙亦有供奉齐天大圣,经掷筊请求神谕后,该庙庙名一度变成“齐天宫”。民国78年(1989年)因迁村补助款要登记有案之庙宇才可申领,此时又将庙名改回“济天宫”。

因红毛港迁村,济天宫在2008年1月4日迁到临时行宫。之后在2014年1月13日落成,举行入火安座大典,为红毛港六大角头庙最后一个重建完成的庙宇。

祭典

该庙主神张府尊王(张巡)分香自台南市南厂北头角尊王公坛,同祀的杨府元帅(二郎神杨戬)、大圣先师(齐天大圣)分灵自弥陀区的大山仔齐天宫,陪祀的李府天王(托塔天王李靖)则是分灵自台南市安平海头社文朱殿。该庙还有供奉福德正神与注生娘娘、文昌帝君,并设有太岁殿和五营将军殿。五营将军殿有10个五营头、5支五营旗,象征著内外五营。

过去每隔三年,会在农历四月廿四尊王公诞辰前往尊王公坛进香。但迁村之后因故中断,直到2016年该庙特地组团前往尊王公坛、弥陀齐天宫、安平文朱殿等庙进香。而除了尊王公诞辰,该庙主要的活动还有中元普渡,以及农历每月十六日的犒军。

陇西堂

济天宫设有李氏宗祠“陇西堂”,供奉李家开基祖远公牌位。在红毛港各庙之中,这是唯一一间将宗祠设在庙中的庙宇,显见济天宫的血缘色彩仍重。该庙长久以来一直由李姓家族执掌庙务,排除他姓入主。散居在大寮、林园、小港、大林蒲等地的李氏宗亲,会在农历正月十七回来祭祖。

在红毛港迁村之前,“李氏祖庙”在济天宫楼下西侧,原是红毛港李姓家族开基祖李远的墓址。李远(1696年─1752年)祖籍福建泉州府南安县,约在康熙末年随三个哥哥来台。最初来台在吴家当长工,因吴家只有一女,后来招赘李远,并提供土地做为嫁妆。李远与妻子吴佳之后生有四子,分立四房。另外李远岳父后来老年得子,李远以姊夫的身分照顾小妻舅,并教导他经营产业,乡里传为美谈。

其他

皇民化运动时期,庙方据说以未开光神像佯装,以保住主神原始金身。

参考文献

  1. 红毛港济天宫,台湾大百科全书文化部,99-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