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主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种族主义(英语:racism)指一套极右派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基本信仰为人类可以被分类成不同和互不附属的“人种”,因此主张遗传的肉体特质直接决定人性、智商、道德等等文化及行为的特性,并主张某些种族的人在本质上比其他种族的人优越。种族主义也赞成对某些种族的人以轻蔑、讨厌、辱骂、隔离等方式的对待,即种族歧视。
种族主义作为意识型态,则和研究人种或人群差异的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不同,作为意识型态的种族主义,其种族决定论及特定种族优越的信仰是不容科学研究允许的不同结论及批判思考。此定义和族群歧视不同,如不少激进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也能归为民族歧视或激进的民族主义思想,对其他民族及其国家进行排斥,但不能视为种族主义,除非国家对国内的民族及族群存在差别对待。
制度种族主义指将种族主义的意识型态制度化的想法及实践。公民权利的保障是否为正当的转型正义政策以抹平历史上制度种族主义的集体伤痕,抑或是另一种逆向歧视。制度种族主义是常见的公共政策讨论之一,相当于或相类似于制度性别歧视主义。
种族隔离主义
种族隔离是将人在日常生活中分隔为分属不同社会结构的种族组别。这一理念可以应用于餐厅就餐,饮水处饮水,厕所,就学,观看电影或者是租房购房等等。许多国家历史上曾实施过种族隔离制度,如纳粹党执政时期的德国,1970年代以前的美国,1994年之前的南非等。当代对人实际进行隔离是非法的,但可能通过社会标准的形式存在着。在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发现,它甚至可以在没有强烈的个人喜好的情况下发生,如社区居民的变化。
在中国甘肃一带,存在少量汉族女子嫁给回族的情况,但不存在回族女子嫁给汉族的情况,而嫁给回族的非穆斯林女子,在出嫁之前必须不再吃猪肉;喝回族的药茶及吃泄药,要将肠胃清理干净;戒除原来的习俗,学习穆斯林的清规戒律。
种族优越主义
白人优越主义在殖民主义时代十分流行,即是在现今全球化浪潮下社会仍有一些人受白人优越主义所影响,在欧洲和北美存在着一些新纳粹狂热分子。而当今时代还存在着相对于其的黑人优越主义。古代中国人们多认为境外的游牧民族是未开化的民族。大元大蒙古兀鲁思曾经在汉地施行四等人制,蒙古族在政治制度上优先于其他民族,至今也有如蒙古白色纳粹十字等蒙古种族优越主义。古代女真族也曾经施行民族歧视的制度。
反种族主义
反种族主义是指为反对种族主义而发展的信念、运动或是政策。 大体上反种族主义者会提倡一个理想的社会,其中的人不会因其种族而受到歧视。像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及反种族隔离运动都是这类的例子。非暴力抵抗有时也算是反种族主义,不过也有例外。像仇恨罪行及平权法案及禁止种族主义游说也是政府为了压抑种族主义而施行平权的政策[1]。
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
UNESCO将3月21日订为年度的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2],此日期是为了纪念1960年3月21日发现在南非的沙佩维尔事件,当时警察杀了和平抗议种族隔离的学生抗议者。
视频
种族主义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中国阐述反种族主义主张,中国网,2006-6-27
- ↑ 【历史上的今天】3月21日 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 ,搜狐,2019-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