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文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国祈福文化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高品位的历史人文元素,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它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宗教、旅游、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升华为现代中华吉祥艺术之魂。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长河中,有一朵浪花绚丽多彩,熠熠生辉,那就是祈福文化。
我们先来看看“福”字,它由两个象形字部件组成,左边的“示”字旁,是人的两只手捧着一个酒器供奉神灵或祖先,是祈福的意思,而右边的“畐”是“一”“口”“田”。有人把“示”旁看成相近的“衣”字,“一口田”的寓意是粮食,因此,福字的意思就是“一口田,衣禄全”。民以食为天,数千年前,我们祖先最初的祈福意识,主要目的还是为“衣食”,“衣食是福”,古人对“福”字的解读把人们祈求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理想表露无遗。后来有人把“福”与“富”联系起来,汉代典籍《释名》说:“福,富也。”因为这两个字都有一个“畐”,而且谐音,所以祈福即求富贵,发家致富,过好日子,可谓是人们最世俗最原始的愿望了。
“平安是福”,源自《庄子》“平则福”,《礼记》上说:“福者,百顺之名也。”一顺百顺,自然永保平安。也就是说,“福”字有一切顺利、万事如意的寓意。同样是“五经”之一的《尚书》提出“五福”之说:“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攸好德”是说一个人要有好的德行,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才有可能是有福之人。“考终命”是高寿善终,无祸无病,心无挂碍和烦恼,安详自在地离开,这也是做人的福气。“五福临门”成为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祝福吉语。
千百年来祈福文化代代传承
千百年来祈福文化代代传承,福、禄、寿、禧财,也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祈福五字真言。古人靠天吃饭,所以特重祈福,只有风调雨顺才能五谷丰登,才能生存下去。由此祈福逐渐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符号体系。帝王祈福上天,以求江山永福;百姓则祈福合家欢乐、家业繁盛,福寿康宁。
中国福的吉祥物是蝙蝠,蝙蝠似鼠非鼠,有双翼会飞行,却不属于鸟类,是哺乳类翼手目动物。传说中蝙蝠非常长寿,东晋葛洪《抱朴子》说:“千岁蝙蝠,色如白雪,集则倒悬,脑重故也。”活一千岁的蝙蝠全身雪白,头重脚轻,以至于倒悬垂挂。这可能是“福到”的最早含义,和春节时大门上倒贴“福”字的习俗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国年画上往往用美化或变形的手法来画蝙蝠,相信这种可爱的小动物能给人带来福气,最常见的是五只蝙蝠的造型,寓意五福临门。
中国人对福有特殊的深厚的感情,人们孜孜以求福,在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福字俗语。比如古代女子见客行礼叫“万福”,看到美景佳人叫有“眼福”,吃到山珍海味叫有“口福”,好山好水叫“福地”,富足之家叫“福门”,人长得富态叫“福相”,交了桃花运叫“艳福”,遇到好事叫有“福气”,夫妻百年好合叫“幸福”,享受天伦之乐叫“享福”,为官一方为民谋利叫“造福”。五福临门,福禄双全,福如东海,福如南山,知福享福,种福心田,福寿无疆,福寿绵长,洪福齐天,万福攸同……这些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福字成语,无一不表达出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福愿。
祈福文化以文字为载体,在“福”字上做足文章。如传统吉祥图“百福图”,展示福字(包括富字)的一百种写法。年画则有各种填图式福字,如十二生肖福字等,在清代桃花坞年画《神仙人物福字》中是一个大红的福字,寓意洪福齐天。上面分别绘有齐天大圣孙悟空(洪福齐天之意)、麒麟送子、状元及第、财神聚宝盆、财神献宝、和合二仙见喜、刘海戏金蟾等与福有关联的神仙人物故事,周围串以象征荣华富贵的牡丹花和桂花,形象意境堪称绝妙。大到民居建筑的影壁砖雕、小到室内的瓷瓶、绣品等摆件和人们佩戴的首饰,“福”文化到处可见。
那么,福从何来?古人认为福不来源于享乐,而是来源于勤俭、和睦、知书达理。“肯勤俭,必然致富;肯读书,必然发贵;肯和顺,必然生喜;肯循理,必然享福。”在古人看来,唯“俭”一字是众妙之门,有诸多受用,俭可以养德,俭可以养志,俭可以养廉,所谓“福生于清俭,祸生于多贪”,此话不谬。
古人认为福无处不在,关键看你如何去求福。一个人厚福与薄福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后天的行为使然。《格言联璧》上说:“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愈浅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益厚矣。”越是悭吝刻薄的人福分越是浅薄,而福气深厚之人,必然敦厚宽容,故而福气愈发深厚。常言道:与其烧香求福,不如为善积德。种福得福,广播福田,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祈福纳吉祥,平安是福,和合是福,健康是福,长寿是福,富足是福,家庭和睦是福,子孙成材是福,安居乐业是福。祈福是阖家团圆的图画,祈福是事业腾飞的龙门,祈福是中华民族行走的风景,祈福是中华盛世富强的音符。
祈福不忘种福人,在金猴迎春佳节来临之际,感恩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感恩我们成长过程中,每一个帮助和爱护自己的人,每个人都会为自己和家人许下新年的祈愿祝福。[1]
特色文化
祈福文化游,对游客为家人祈福的旅游形式,祈福文化游结合地方民俗特色和本馆宗教文化,为游客推出了吃粽子、送艾叶、沐兰净手除五毒、挂福条为家人祈福、戴五彩手链、金刚结、猜灯谜等多项活动,保管能让大家热热闹闹过个节。
端午节期间天坛公园神乐署首次举办了端午“坛乐清音音乐会”,节目内容包括追念先贤的祭祀乐,场场爆满,这只是京城百余项端午特色文化活动中的其中一项。靠特色文化吸引游客,已成了京城旅游文化界的拿手好戏。
北京著名景点什刹海人潮汹涌,大家争相观看皇家端午游河仪式,只见盛装出场的“皇帝”率领“皇家船队”,向祭台鞠躬行揖拜礼,并取过“侍卫”手中的鲜粽,投入湖中,以祭奠诗人屈原,并以此为百姓祈福平安。居住在附近的一些老居民称,皇家端午游河颇有古城传统意味,大家乐于见到这样喜兴的场面。
吉祥文化
以促进经济转型、造福长治民生为宗旨,它以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复兴精神为动力,涵盖祈福人民之公益观、祝福社会之价值观、幸福国家之道德观,传承公德、公益、公正的思想情操。
“福”是中华民族吉祥文化中最为突出的祈愿用字,也是我们这个民族节日活动中最为突出的追求和愿望。新年祝福、春节撞福、元宵闹福、中秋圆福、周岁抓福、生日庆福、新婚志福,祈福、求福、抢福、纳福、享福成为人们世俗生活的美好愿望和主要目标,也是亲朋好友之间美好的祝愿,从古到今更是上升为人们对国家、民族发展与繁荣的重大企盼。[2]
产业旅游
在古代祈福文化的基础上,各地的旅游景区全面传承和完整创新了更加富有特色的祈福文化。龙口南山依托优美的海滨资源开发的各种旅游设施和完善的旅游产品,已经形成了名副其实的“福寿南山、养心天堂”。
威海以“福如东海”为文化底蕴,依托优美的千里海岸线,倾力打造的“成山头福如东海、圣经山福地洞天、大乳山福地养生”等福文化旅游项目构成了中国海滨内容最丰富的福文化旅游带;地处大陆第三极的成山头,是陆海交接处的最东端,也是中国大陆最早看见海上日出的地方,所以被誉为“太阳启升的地方”,素有“中国的好望角”之称。
各省围绕好运文化,把发展好运旅游、打造好运产品、形成好运品牌、发展好运产业、构建好运福地作为发展的目标,将成为重要的祈福胜地。
在民间游艺活动中,福文化的特色更是随处可见,把人们的祝福随风放飞到了天空,“龙凤呈祥”、“百鸟朝凤”、“双凤擎喜”“麻姑献寿”等把齐鲁人对幸福的期望体现得特别直接和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