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知青看青(凌代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知青看青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知青看青》中国当代作家凌代琼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知青看青

走在新农村的田间,看着现代农民稻草的新创意各色各样的新作品,我身体里潜藏的绿色浪漫,也由远及近地飘出庄稼绿浪里的声音。记忆渐渐推开青春之门。苦难被词语的叙述欢愉敞开,明亮的武昌湖,启开晨雾,一个旧时代的空间逆向展来。

守望在田埂上,梦里梦外伸展着手臂。人性草形,风吹雨打木讷着表情。稻草人,农民吓唬鸟的田园形象,就是我当年看青的生态写照。武昌湖边的小路上,远远走来一个头戴草帽,手拿一根长竹竿,身背军用水壶与黄色书包的青年。他悠然挥舞着长竹竿,有气无力地吓唬着鸟群。

看青,守望与游走的日子,就这样在我的生活线上展开。高烧出院的我,身体虚弱,分到生产队的我,被队长派到武昌湖边,一块远离村庄的湖滩地去“看青”。看青,这种农活很简单,看守住地里的庄稼,不让牛羊以及飞鸟口吃了,就是完成任务。队长交给看青的工具,一根长竹竿,我就这样,我手挥舞着如套马杆般的长竹竿,照着生产队长的吩咐,在远离村子的大田里像个哨兵,来回巡逻。

双脚在新空间上延伸,可这种简单的农事,抵消不了我精神和思想的疑问。脚步覆盖着脚步,感叹覆盖着感叹。我看看自己,自己对自己说,就这形象要是走回城市,还不被同学笑死。也根本就不要说还要迈进大学校园了。

我一边走,一边用长竹竿打着草丛。掌控在手中的长竹竿,出类拔萃地体现着我的引述,也将我的语义在新边界上乱舞。人事倥愡,与孤独结伴,人比庄稼的青苗还瘦的我,一边走还一边想,看来,今生我就要像高尔基一样,被迫在这里上自己的“大学”了。我不知道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我个人的堕落。生活仿佛也就在一夜之间,就将我变成了城市的“多余人”,农村不被待见的人。想着想着,一种无助的感觉爬上心头。人突然感到无比的酸楚。

像我这样在清贫与窘困中行走的人,想上学,不让。想回家,回不去。一个17岁喜欢热闹向上的青年,还要忍受这种孤独,并还不能与人说,有话还要憋在心里,说出去就大祸临头,想着想着,鼻子发酸,人就在时间吞噬的三维里失声痛哭。我的哭声,都不能颤动庄稼的一片叶子,也撩不起半点风情,人只好移情想象,用一种表面的冷漠来装饰自己。

我拿着长长的竹竿,在庄稼地里傻傻地挥舞着。一天下来,一个鸡鸭都没见。可我就被晒成了红“虾子”,腿走得像硬棍子。晚上生产队长来看我,我说看青一天走下来,几十里路,我身体受不了,明天换人吧。生产队长说,你也真实在。队里是照顾你,那里离村子远,看看过路人和放牛羊的,青苗不被吃就行了。队里叫你看青,是叫你利用看青时间,养一养身体。我是把过去队里看青的“五保户”老头换下来的,你手上的长竹竿就是他的。哎,田地里的“稻草人”你看过吧,那是吓唬吓唬鸟的。我的话,你听明白了吧!我很惊讶地嗯着,并点着头。 第二天,我比太阳起的还早。雨后潮湿清凉的空气,洗着我浑浊的眼睛。明白了队长的话,也明白了“看青”的真正含义。我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欢快起来,农民不可言说的智慧与爱意,让模糊以外形识别农民的我,从这天的早晨醒来。起风了,一眼望不到头的庄稼,此时都将身体仰向东方,以一种我不知道的语言与外在,托举着自己的爱,迎接生长的太阳

就在那一刹那,我震惊了。突然,我感到我的心也在那绿海上跳动----眼前展现的是生命的交响诗,是绿色植物用生命创造的生长音乐。音乐流动着我,再细看眼前的每一株青苗,吐新芽了,长新叶了,抽条了,一派生长的气象弥漫着眼球。清淡的气息浩荡开来,我被泥土的清香味觉着。我从土地生长的绿色中,感到了暖意,从绿色鲜活的语感中,读到了土地种子大爱的力量。种子不恋熟,也不怕生,不管你把它播到哪里,只要头上有阳光,脚下有泥土,就能扎根生存,开花结果。这就是自然,就是我们不屑一顾的绿色。

我也是一粒种子,我们知青下放农村,只是将温室里生长的生命种子,移植到广阔天地来经风雨。不是有一句话叫,不经风雨,难成大树吗?要成长,人就离不开自然的空气、阳光和水。人的一生也是要经历风吹雨打的。在惊醒与悠然中,我开始了另一层生命的体验。

每一个早晨都是一次生命的邀请。清醒后就是生活了。当时,我还没有读过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只是知道要把自己的心安静下来,然后再一天一天打开自己的生活。虽然,“自然颇有些难懂的地方”,但我今天行走在看青澄净的文字路上,也仿佛还能闻到武昌湖边那片庄稼地里清醒的空气。我病态的身体,也就是在那里一点一点调养好的。

悠长的时间与悠远的思想雕塑着我之后,我再抬眼,远方湖面滑过来的鹭鸶在向我笑鸣,蝴蝶煽着花翅在我身边绕飞,云在蓝色的画板上写意,鹧鸪在大树上扑闪翅膀------这是过去隐士都梦想的图画。我开始收集自然的情感与话语,纯净状态和善良心境的保留,使我人融入到自然蓬勃生长的力量中,也享受着超自然的一种玄妙和雄浑。这一片一眼望不到头的绿油油的庄稼,不就是大地专门为农民出版的绿色的“天书”吗?我已不知道是谁说的话,人的生命就是不断适应与再适应中。土地里哪一株卑微的青苗,都没有放弃过自己。细赏每棵青苗,每一棵都自然生长着知足的宁静,也都透露着久远而坚定的生命信息。青苗绿色的风声,流入我的血液,我应该随喜才对。土气、物语的互动,使我板结的思想渐渐活泛起来。我的脸色在看青中,也渐渐泛起了自然的红晕。

又是一个干净的早晨,我从黄书包里拿出心爱的短笛,用嘴唇与手指为青苗们传递我的爱意。以我的音符助青苗快快生长。快乐、跳跃、响亮的笛声在绿海中飞扬、婉转,音符像看不见的绒鸟,在一株株玉米秆间嬉闹。翠竹清音抚摸着喜色的青苗,笛孔飞出的翠鸟般的和鸣,穿透苦闷,一下子使望不到边的青春之地快乐起来。笛声的瞭望与亮丽,骤然之间拓展出一个新空间。我每天都为青苗们吹奏笛子独奏曲《扬鞭催马运粮忙》和《喜洋洋》。我想把谷物成熟的喜悦,先传导给青苗们,让它们在快乐的音乐风中,长成全生产队员们喜欢的沉甸甸的模样。音乐滋养了庄稼,也滋养了我自己。

看青的时间在变换,我看着青苗一点一点的拔节长高,我的身体也在一天天地好起来。大片大片的玉米秆转眼已长出一人多高了。现在的这片玉米地,要埋伏一个团的兵力是没有问题了。我站在嫩绿的玉米地中间,不知道为什么兴奋、激动。17岁正是人生的春天,是充满诗情画意的阶段。我心血来潮,看着充满青春光泽,挺立正在发育的玉米秆的胸脯,情不自禁、不知不觉就脱口而出:“南方的甘蔗林哪,南方的甘蔗林!你为什么这样香甜,又为什么那样严峻?北方的青纱帐啊,北方的青纱帐!你为什么那样遥远,又为什么这样亲近?”-----郭小川的这首《甘蔗林——青纱帐》的诗,像一首暖暖的歌,在我嘴角流动。看着满眼的绿海,我仿佛当上了绿色军团将军的惊喜。因为,将来这成熟的粮食里,就留存有我青春的身影。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会像眼前的庄稼一样,渐渐成熟起来,为农民所爱的。

游走与守望是相对的。看青的大部分时间,我就坐在山坡上的大树下,目光转动像不知疲倦的苍鹰。天,突然下大雨,我就跑到地边的农灌站去避雨,一来二往,还与农灌站职工交上了朋友。更多的时间,就跑到湖边的大堤上一边看湖光,一边看青。看到湖隐隐的远处对岸,我就想起如菜籽一样撒落在湖周边的同学们。武昌湖湿地也太美了,大堤边浅水区里有人在打猪草,水边就生长着一片一丛芦苇,湖水浩大清澈,蓝天上水鸟旋飞,星星点点的渔船在湖水中荡漾。天然携带的温暖,微妙地闪着光。我将思想就浸泡在水里,享受水可方可圆的造型。我为什么不能如水,随遇而安?都一份给予,对个人与他人都是有利的。水流而不乱,我也应该像水一样,办事有条不紊。湖水折射出的诗意文字,飞升着我的遐想。 我在看湖水发呆中,一打鱼人走到我身边问,要野鸭子吗?我在湖里就看到你了,打扮一看就知道是知青。农民是不会要的。多少钱一只。一块钱两只。我买两只回去,改善一下同学们的伙食。后来,我们过年回城看父母腌的野鸭子,都是从这人手上买的。就是后来过武昌湖的船,也是这人提供的。

回头看湖下方格子的青苗,我就将看青的那片生长的绿海划分了经纬线和边界线,实行我自己的网格化管理。只要有人或动物入侵,我就会像今天的刘翔跨栏一样,跨过沟壑、堤、坡,驱赶“人侵”者。平安无事的时候,我就坐在树下读书。我读文字这本小书,也用心读自然这本大书。 看青的平静有一天突然被打破,堤岸上人声鼎沸。也不知道是何时架起的高音喇叭突然响起,全体社员注意了,现在湖浪太大,眼看大堤就要被浪打垮,希望听到广播的社员,卸下自家的大门,拿到抗洪的大堤上来挡浪,保住我们大堤下的庄稼和我们的家不被水淹。也就一会功夫,就见我们队的社员,架着牛车,将大门板送来。我清晰地看到这些门上的对联都在。

我跟上送门板的队伍上了抗洪大堤。大堤上浪有几人高,我只是走着被打过的浪,打得全身湿透,还呛了口水。这时只见各大队的红旗与民兵的旗帜在大堤上飘扬。全公社的民兵都在大堤上抗洪抢险。门板一到,就被打进大堤的浪打的一面。 突然,人跑动起来,我也随人流而去,民兵队长看到我说,下放学生退后,一把将我抓住,往后一拉,民兵跟我上。只见眼前大堤破了一个大豁口子。浪,劈头盖脸的打过来,人在大堤上走,水浪也打得人踉踉跄跄。排浪中只见民兵营长,将雨衣解开,往大堤上一扔。说时迟,霎时快,第一个跳到豁口里。跟着几十个人跳下,用身体挡住了汹涌的洪水。只听人叫,门板,门板在人的身后打下去,再上土。我很震惊地看着这些农民。大堤保住了,人从水里上来都软了。妇女主任领着一群妇女,挨个给这些民兵送热水喝。(有人会问,为什么不送姜汤呢?就简单地告诉,那时没有嘛。) 农民抗洪的精神教育了我,不说为了谁,但我看青,也起码要对得起良心。队长说的话,要正面理解。不能读死书的教条。回到我的看青岗位,看到有庄稼被吃,我就有失职的自责感。 为应对鞭长莫及漫步的坡下牛、猪、驴等动物,我专门做了一架弹弓,来解决这个书外问题。一试还真管用。不过,第一次“弹弓”上岗,就打死了农民家的一只呆鹅。生产队队长发话,再有谁家牲口吃青,知青打死不赔。知青可不认识你七大姑八大姨,严重的罚工分。队长问我,听副队长堂客(老婆)说,你一个人在地里大声说话,是不是脑子烧坏了。说的是什么,甘蔗林?有吗?有,我笑着回,那是我在朗诵一首诗,名字就叫《甘蔗林——青纱帐》。队长又语重心长地说,你可要好好的,要是再有什么,我就说不清了。队长放心,现在我身体,比以前好很多了。有了尚方宝剑,我就更来劲了。(本来就什么都不怕)可不管我怎么来劲,下工回村,还是有人指着我的背说三道四。我不明白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站在大树下放目,隐隐感到有一个角落不在视线之中,难道就是这里出了问题?我学着游击队员与入侵者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我头戴自编的柳条帽,埋伏在草丛中。上工哨子吹响约20分钟后,在村口方向出现一个女人,进了,看清了就吓我一跳。此人是副队长年轻漂亮的老婆,她的身后跟着一头大肥。副队长老婆走路两个大奶子上下晃动,手上牵的猪在她身后一走一哼。前面是一走一晃,后面是一走一哼,我差点笑出声来。只见她领着猪直接走进我看青的“盲区”。这女人看着猪吃,还在自笑。看我发现了,将裤子一脱,露出大屁股。我立马转身回避,可再转身,准备抓,人没有了。转而一想,你玩阴的,我也还你阴的。当场我就不抓你,你再能说,也编排不出什么来,要真抓就说不清了。回生产队我说了看到的一切。生产队长非常生气,召开了全体社员大会。当场批评了副队长和他老婆,并罚了一天的工工分。(罚工分在当时的农村,可是天大的事了) 我看青的威信在时间中建立起来。本村、邻村的农民、孩子都知道知青看管的地方不能碰。到此时,农民不再说我看青是行走的“稻草人”了。过路的行人经过我看管的庄稼地,都自豪地说,是知青看的。我看管青苗,是完成一段历史的责任。其实,在那段时光里我有私心,那就是驱赶一切入侵之后,抓紧一切时间多读一点书。我也利用看青时间,过滤入侵的杂乱的思想,我用我的方法,将“看青”弄成我的“第二学堂”。 我这个看青的知青,在远离家乡,远离村庄的历史时间夹缝中,自得其乐地享受着另类阳光与空气。在具有悲剧美感的场景里,自导自演着一个知青,不,是飞闪着一只历史“萤火虫”的微光。文章写到这里,我的耳畔响起了风声。那是海德格尔在说的“贫穷而能静静地听着风声,也是快乐的”。 稻草人,这个农民的创意,抖落出的声音与味道,促使我,从青春记忆的岩层,敲下对应又关联的文字,将我推进到事物循环的这个起点来。 [1]

作者简介

安徽铜陵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