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穗小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直穗小檗(學名:Berberis dasystachya Maxim.)是小檗科,小檗屬落葉灌木,高可達3米。老枝圓柱形,幼枝紫紅色;莖刺單一,葉紙質,葉片長圓狀橢圓形、寬橢圓形或近圓形、葉緣平展,每邊具細小刺齒;總狀花序直立,花黃色;小苞片披針形,外萼片披針形,內萼片倒卵形,花瓣倒卵形,漿果橢圓形,紅色,花期4-6月,果期6-9月。
分布於中國甘肅、寧夏、青海、湖北、陝西、四川、河南、河北、山西。生於向陽山地灌叢中、山谷溪旁、林緣、林下、草叢中。海拔800-3400米。
- 中文學名:直穗小檗
- 拉丁學名:Berberis dasystachya Maxim.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毛茛目
- 科:小檗科
- 屬:小檗屬
- 種:直穗小檗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2-3米。老枝圓柱形,黃褐色,具稀疏小疣點,幼枝紫紅色;莖刺單一,長5-15毫米,有時缺如或偶有三分叉,長達4厘米。葉紙質,葉片長圓狀橢圓形、寬橢圓形或近圓形、長3-6厘米,寬2.5-4厘米,先端鈍圓,基部驟縮,稍下延,呈楔形、圓形或心形,上面暗黃綠色,中脈和側脈微隆起,背面黃綠色,中脈明顯隆起,不被白粉,兩面網脈顯著,無毛,葉緣平展,每邊具25-50細小刺齒;葉柄長1-4厘米。[1]
總狀花序直立,具15-30朵花,長4-7厘米,包括總梗長1-2厘米,無毛;花梗4-7毫米;花黃色;小苞片披針形,長約2毫米,寬約0.5毫米,萼片2輪,外萼片披針形,長約3.5毫米,寬約2毫米,內萼片倒卵形,長約5毫米,寬約3毫米,基部稍呈爪;花瓣倒卵形,長約4毫米,寬約2.5毫米,先端全緣,基部縊縮呈爪,具2枚分離長圓狀橢圓形腺體;雄蕊長約2.5毫米,藥隔先端不延伸,平截;胚珠1-2枚。
漿果橢圓形,長6-7毫米,直徑5-5.5毫米,紅色,頂端無宿存花柱,不被白粉。花期4-6月,果期6-9月。
主要價值
醫藥:《藏標》。【藏藥】給爾馴:莖和根的內皮用於痢疾,尿路感染,腎炎及瘡癤,結膜炎等《藏標》。吉尕爾:花果、枝杆皮治療消化不良,腹瀉,眼痛,關節痛,淋病,遺精,白帶等症《青藏藥鑒》。吉爾哇:皮用於消化不良,腹痛,腹瀉,淋濁,遺精,白帶,陳舊熱病, 「黃水」病,眼疾,全身疼痛,關節痛;莖幹、枝燒灰治鼻疽;花治腹瀉,血症;鮮花汁滴耳、眼,治中耳炎,眼疾;果實用於腹痛,消化不良,腹脹,痢疾《藏本草》。
根皮及莖皮含小檗鹼,可供藥用。
生長環境
生於向陽山地灌叢中、山谷溪旁、林緣、林下、草叢中。海拔800-3400米。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甘肅、寧夏、青海、湖北、陝西、四川、河南、河北、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