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薯天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 |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
此条目或章节内容可能是从某个来源处复制粘贴而来, (2021年6月7日) |
白薯天蛾(学名:Agrius convolvuli)是天蛾科(Sphingidae)虾壳天蛾属(Agrius)下的一种大型蛾,主要危害扁豆、赤豆、甘薯。初孵幼虫潜入未展开的嫩叶内啮害,有的吐丝把薯叶卷成小虫苞匿居其中啃食,受害叶留下表皮,严重的无法展开即枯死,轻者叶皱缩或叶脉基部遗留食痕,也有的食成缺刻或孔洞。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在华北、华东等地区为害日趋严重。常见于欧洲、非洲。
分布及习性
白薯天蛾活跃于日出及黄昏时,有趋光性。其幼虫以旋花属(Convolvulus)植物为食,这也是其种加词convolvuli的来由。而“白薯”天蛾则是取名自其嗜食番薯属植物。其比身体更长的喙允许其可以吸食一些有漏斗状花的植物的花蜜。
外形特征
成虫
体长50mm,翅展90—120mm;体翅暗灰色;肩板有黑色纵线;腹部背面灰色,两侧各节有白、红、黑3条横线5前翅内横线、中横线及外横线各为2条深棕色的尖锯齿状带,顶角有黑色斜纹;后翅有4条暗褐色横带,缘毛白色及暗褐色相杂。
卵
球形,直径2mm,淡黄绿色。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50一702nm,体色有两种:一种体背土黄色,侧面黄绿色,杂有粗大黑斑,体侧有灰白色斜纹,气孔红色,外有黑轮;另一种体刀绿色,头淡黄“色,斜纹白色,尾角杏黄色。
蛹
长56mm,朱红色至暗红色,口器吻状,延伸卷曲呈长椭圆形环,与体相接。翅达第4腹节末。
防治方法
必要时喷洒30%克虫神乳油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Bt乳剂600倍液,防效优于辛硫磷、马拉硫磷及敌敌畏。
参考文献
外部连结
- 虾壳天蛾Species Agrius convolvuli 台湾生命大百科
- 白薯天蛾饲养纪录@ 红瓦厝的悄悄话 随意窝Xuite日志
- 白薯天蛾 Agrius convolvuli (Linnaeus, 1758) 嘎嘎昆虫网